回顾:53岁河北女子服用艾司唑仑来医治失眠,复查后怎么样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6 01:52 2

摘要: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她个人的健康,也值得更多失眠患者关注。失眠,看似只是影响睡眠质量,实则可能是身体深层次问题的外在表现,而药物治疗是否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53岁的河北女子因长期失眠而求助于艾司唑仑,这种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问题。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她的复查结果却让人深思。她的失眠是否得到了根本改善?长期服用是否带来了副作用?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她个人的健康,也值得更多失眠患者关注。失眠,看似只是影响睡眠质量,实则可能是身体深层次问题的外在表现,而药物治疗是否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失眠的复杂性与危害

失眠并非简单的“睡不着”问题,而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失眠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焦虑症、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失眠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出45%。同时,慢性失眠还会影响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感染性疾病的侵袭。

中医将失眠归结为“不寐”,认为其病机主要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心火亢盛、肝气郁结、脾虚生湿、肾阴亏虚等。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早有记载:“阳不入阴,则不得眠。”这说明,睡眠的核心在于阴阳调和。一旦阴阳失衡,睡眠质量便会受损。

艾司唑仑的作用与风险

艾司唑仑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增强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抑制功能,从而起到镇静、催眠、抗焦虑的作用。

短期使用能有效改善失眠,但长期服用可能带来耐药性、依赖性,甚至戒断症状。

《柳叶刀精神病学》(The Lancet Psychiatry)曾发表研究表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这类药物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周,特殊情况需谨慎延长。

回到这位53岁的河北女子,她在长期服用艾司唑仑后,复查发现其睡眠质量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反而出现了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等问题。

这些症状提示其可能已经出现了药物依赖或耐受,长期服用反而加重了神经系统的紊乱。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

对于失眠的治疗,单纯依赖药物并非最佳选择,更理想的方案是中西医结合,综合调整机体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1. 西医治疗的优势与局限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依赖于药物干预,如褪黑素调节剂、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佐匹克隆)、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在短期内能迅速改善症状,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并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2. 中医治疗的整体观调节
中医治疗强调“治本”,通过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肝理气来改善睡眠质量。

肝郁气滞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伴随情绪焦虑,可采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剂。

心火亢盛者:表现为心悸、烦躁、舌尖红,可选用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等。

脾胃不和者:表现为睡前思虑过度,消化不良,可用半夏厚朴汤、归脾汤。

肾阴亏虚者:表现为夜间盗汗、五心烦热,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3. 非药物疗法的辅助作用
除了药物,认知行为疗法(CBT-I)、针灸、推拿、音乐疗法、冥想、运动疗法等都能改善睡眠质量。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推荐CBT-I作为慢性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其疗效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日常预防与改善睡眠的关键点

1.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人体的生物钟受昼夜节律影响,应当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以维持褪黑素的正常分泌。

2. 饮食调节,避免刺激性食物
睡前应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同时减少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以免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3. 适度运动,释放压力
研究表明,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瑜伽、太极)有助于促进深度睡眠,但需避免睡前剧烈运动,以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4. 改善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远离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干扰,以促进褪黑素的分泌。

5. 心理调适,避免过度焦虑
长期焦虑和压力是失眠的重要诱因,适当的冥想、深呼吸、正念训练等能帮助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结语

53岁河北女子的经历再次警示人们:失眠不能单纯依赖安眠药,长期服用可能带来更多健康隐患

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结合,为失眠的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调节、合理用药,才能真正改善睡眠质量,避免药物依赖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 张仲景,《金匮要略》,东汉时期医学经典。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科普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