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住市区的芦大爷(化名)咳嗽3余年,每到换季或者受凉后,就会出现反复阵发性咳嗽、痰液呈白色泡沫样,自行口服“止咳药、感冒药”就可缓解,虽病情每年都反复发作,但并未引起重视。
家住市区的芦大爷(化名)咳嗽3余年,每到换季或者受凉后,就会出现反复阵发性咳嗽、痰液呈白色泡沫样,自行口服“止咳药、感冒药”就可缓解,虽病情每年都反复发作,但并未引起重视。
这不前段时间的降温,导致芦大爷受凉后,又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于市区某医院,被诊断为肺炎,经过几天抗感染治疗后,病情稍微得到缓解。
可没几天,芦大爷又反复出现咳嗽、高烧不退、咳痰加重、偶尔咳血的症状。被家属要求转入宝鸡高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检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炎症。
为了查找导致炎症的真正元凶,科室主任张春峰带领科室团队对芦大爷进行了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留取肺泡灌洗液进行了广谱病原学检测。
很快检查结果回报:鹦鹉热衣原体及缓症链球菌。
鹦鹉热,也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嗜衣原体引起的人、鸟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它不仅威胁着鹦鹉等鸟类的生命,更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由于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较少见病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并不敏感,所以按照常规肺炎来治疗几乎没有效果。经过调整抗感染药物和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护理,芦大爷的病情逐渐好转。
那芦大爷是怎么感染了这种较少见的鹦鹉热衣原体呢?
经过询问家属得知,原来芦大爷家中饲养了几只鹦鹉,有鹦鹉接触史,再加上芦大爷年龄偏大,免疫力低下,病情就表现得较为严重。
鹦鹉热
潜伏期:一般为6~17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45天。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鹦鹉、鸡鸭、鸽子等鸟类。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吸入感染的禽鸟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或通过接触传播。
人类感染鹦鹉热的症状 :
1.鹦鹉热的临床症状多样,与流感、新冠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2.感染后发病快,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肌痛等症状。
3.重症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死;即使是轻症,恢复也相当缓慢。
预防措施 :
一 避免接触感染
1.接触禽鸟后要及时洗手,避免不洁净的手触摸眼、口、鼻。
2. 从事禽类售卖、宰杀等工作时,应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搞好环境卫生。
3. 如需接触病死禽鸟,需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和手套。
二保持饲养环境清洁
1. 饲养鹦鹉等鸟类时,要确保饲养环境干净卫生。
2. 定期使用鹦鹉专用的消毒水对鸟笼和饲养环境进行消毒。
3. 将鸟笼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进行晾晒,以去除可能携带的病原体。
三提高抵抗力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2. 对于鸟类,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A、D、E和保健砂等营养物质,以增强其抵抗力。
来源:科学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