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世界霸主西班牙帝国,缘何沦为欧洲 “养老院”?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15:14 2

摘要:凝视着这座墓,一种“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油然而生,它仿佛在诉说着西班牙曾经的辉煌岁月。如今的西班牙,在很多人眼中或许只是一个热门的旅游胜地,但它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你站在西班牙南部,望着那宏伟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心中不禁涌起对往昔的无限遐想。

在这座教堂中,哥伦布的墓庄严肃穆,墓下由四位国王的雕像支撑,象征着西班牙历史上四个重要的王国。

凝视着这座墓,一种“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油然而生,它仿佛在诉说着西班牙曾经的辉煌岁月。如今的西班牙,在很多人眼中或许只是一个热门的旅游胜地,但它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英国当年正是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才真正开启了崛起之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西班牙往昔的强大。而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有着诸多机缘巧合。

1492年,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接近尾声,同年,哥伦布开启了他的伟大航行。上半年完成收复失地,下半年便迈向世界,这一年成为了西班牙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哥伦布开启了他的伟大航行

收复失地运动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文明碰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逐渐将欧洲本土的伊斯兰文明赶回非洲大陆,穿过直布罗陀海峡。

在此期间,西班牙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的经历便是这段历史的生动写照。塞万提斯亲身经历了勒班陀海战,在这场神圣联盟(威尼斯共和国联合教皇和西班牙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大海战中,他失去了一条胳膊,此后成为独臂作家。

塞万提斯

这场海战在欧洲战争史上意义非凡,是从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的关键节点,对海军史的发展影响深远,也给塞万提斯带来了世界观的巨大冲击。

勒班陀海战还直接改变了奥斯曼帝国的海洋战略,使其从此放弃海洋,专注于陆地扩张,在之后的100多年里,奥斯曼帝国在陆地上持续强盛,直到1683年最后一次围攻维也纳。

西班牙帝国在早期发展中,展现出了一种偏执的特质。

在收复失地过程中,对于不肯改宗天主教的人,一律驱赶,众多金融家、艺术家、商人被迫离开。这些人才大多流向了处于上升期、相对宽容的土耳其,令土耳其苏丹欣喜不已。

然而,这种偏执却与后来的大航海时代紧密相连。哥伦布的航行虽带有冒险成分,但此后的航海家们,很多都肩负着传播天主教的使命穿梭于大洋两岸。

当时的西班牙,因收复失地运动的胜利,自认为是现世的耶路撒冷,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去为世界做更多的事。

恰逢地理大发现,于是便大规模地向海外传播宗教。当然,西班牙人也不会做赔本买卖,大量美洲金银流入西班牙,又经西班牙流向欧洲,引发了欧洲早期的大规模通货膨胀。

塞维利亚大教堂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作为美洲金银运抵欧洲的第一站,这里积累了大量财富,大教堂内的装饰极尽奢华,每一个小教堂都美轮美奂,其奢侈程度甚至超过圣彼得大教堂。

塞维利亚虽是内河港口,却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大航海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西班牙南部的重镇,除了大教堂,这里还有权力的游戏中红毒蛇家族的王宫、著名的斗牛场以及大航海的档案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西班牙由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莱昂和纳瓦拉等封建领主国家整合而来,即便到了现代,这种整合也并不彻底,呈现出一种“散装”的状态。

巴塞罗那号称欧洲的江苏,凸显独特地位。它充满现代气息、富有现代感,还是高迪之城。西班牙南部城市如塞维利亚等,展现出欧、伊、阿文化混融风貌,似没落土豪。马德里历史地位重要,除足球外印象不深,内战时被围攻影响深远 。

在西班牙历史上,弗朗哥政权独具特色。

西班牙内战使其掌权,虽表面亲德意,实则因现实利益考量,本质上弗朗哥反对德意理念,他作为保守主义者,认为自由主义破坏社会传统与秩序,期望借传统稳定社会。

正因与德意目标不同,二战后西方容忍了他。加之有国王维系传统正当性,相比拉美国家,西班牙解决矛盾相对容易,70年代卡洛斯国王上台后,欧洲经济助力与回归欧洲的共识推动了西班牙转型。

卡洛斯国王

当代西班牙在欧洲格局困境重重。欧债危机凸显其经济问题,欧元区诞生前,南欧靠货币疲软保障出口,诞生后,德国出口优势放大,南欧却丧失优势,工业转移致经济失衡。

福利依赖财政,南欧财政能力因实体经济削弱而下降,又受财政纪律限制,最终引发危机。欧盟转移支付规模不足且富国意愿低,内部矛盾不断。

西班牙从辉煌到面临挑战的历程,为理解世界历史提供素材,未来,西班牙将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欧洲内部格局中寻求突破,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神经外科周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