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月的望岳湖风景如画,岸边柳树垂下的嫩绿丝绦,在略带暖意的春风中轻轻摇曳。鲁西平原最富生机的季节已然来临。
2025年3月31日《聊城日报》3版
三月的望岳湖风景如画,岸边柳树垂下的嫩绿丝绦,在略带暖意的春风中轻轻摇曳。鲁西平原最富生机的季节已然来临。
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聊城站)揭牌
在静谧的湖畔,一座极具未来感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正式落成启用。这座总投资20亿元、占地180亩的“国字号”医院,正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医疗版图的新地标。
3月29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启用仪式举行
多重政策护航项目建设
检验室内的先进设备
作为聊城市首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工程,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获得创新性政策支持。聊城市政府统筹协调土地资源,帮助医院落地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协调规划建筑面积23.1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200张,配备医务人员2000名。
为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项目总投资基础上,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拨付1.38亿元财政资金,加大在人才引进和项目管理方面资金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保障医院建设与运营无缝衔接。
专家会诊
自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为医疗卫生领域项目争取政策性资金12.8亿元,北京积水潭医院项目是其中重点之一。
家门口的医疗“国家队”
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
“两个月前,孩子遭遇车祸,左脚后跟肌腱、骨骼外露并感染。听说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的北京专家能做创面修复,我们特地赶来,孩子终于有了正常行走的希望。”3月28日,一位患者家属激动地说。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的启用,让不少原本辗转外地求医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国家队”的诊疗服务。
患者在门诊就医
自2023年9月以来,医院骨科和烧伤科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台次较同期分别增长21.44%、14.41%、17.89%,CMI值提升0.01,DRG病种组增加17个,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医疗服务的辐射范围涵盖鲁西及周边省市。聊城本地患者外出就诊率持续降低,“大病不出省”的就医格局正在形成。
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作为国家第五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不仅承载着“健康惠民”的民生期盼,更成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聊城样本”。
专家团队在开展手术
截至目前,北京积水潭医院已累计派出四批专家团队常驻聊城,借助“技术平移+品牌输出”优势,以“师带徒”模式培养本土医疗人才,支持本地医生参与北京专家主刀的复杂手术,开展医护人员进修交流学习,助力我市脊柱外科、智能化骨科等学科迅速崛起。
医院一楼大厅
为契合聊城及周边冀鲁豫地区疾病谱特点,医院扎根区域需求,加快建设手术示范中心和学术培训体系,推动智能化骨科、大面积烧伤救治等前沿技术落地。在强大人才支撑下,2024年,医院脊柱外科获批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18项新技术已全面铺开。未来,医院将持续打造特色专科集群,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真正成为区域医疗的“新高地”和“辐射源”。
重症监护室
从政策破局到资源下沉,从技术攻坚到人才孵化,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的实践,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生动写照。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聊城正以“国字号”医院为支点,构建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文/记者 于新新 图/任国正 种永辉 张雷 马珂欣 吴周
编辑:苏永乐审核:刘 飞
本文来自【聊城日报-聊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