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小红书找灵感的人,都去广州看现场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15:25 3

摘要:其中大部分展品来自Essential-edition系列,意为“纯粹的”,灵感出自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尚未经历技巧的熏陶,就像当今世界上留存的部落文明一样,通过想象力,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向外表达,粗野而充满力量,带来原始艺术纯粹的触动。冷传福将之总结为“

10年来,一条探访过无数人的家,

这些风格各异的家,不仅仅是休憩身心的场所,

更映射出各异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

打造出独属居住者的空间,

而非网络上的模式范本,

其中绕不开的关键词,就是「设计」。

3月末的广州琶洲,第55届CIFF

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落下帷幕,

这是一届设计含金量拉满的家博会——

精心打造的「当代设计展」

集合了大量先锋家居设计,

40000㎡的空间,7大主题特展,

60+商业设计品牌,20+设计师品牌,

40+海外设计品牌及设计工作室,200+设计师……

成为一扇中国设计进化的透视窗口。

我们与一些参展的品牌创始人、设计师聊了聊,

看见成长和转型中的,充满生命力的设计,

也看见中国家居设计走向世界的决心。

DAaZ的展位将“暗黑”玩到极致,家具作品有一种硬朗立体的雕塑感,而外立面选择了柔软垂坠的毛线编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中大部分展品来自Essential-edition系列,意为“纯粹的”,灵感出自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尚未经历技巧的熏陶,就像当今世界上留存的部落文明一样,通过想象力,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向外表达,粗野而充满力量,带来原始艺术纯粹的触动。冷传福将之总结为“视觉的权力”。

解决居住问题的人很多,那自己要做的是什么?DAaZ的答案是,让家具成为一种表达媒介。不同于“先功能后风格”的常规设计思路,DAaZ把家具视为艺术创作,先捕捉一种具有力量的感受或情感,然后展开一系列材料、形态、比例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赋予作品一定的功能性。这种有点叛逆的做法,让每件家具都成为创作者的自我表达,并因脱离流行,变得更耐看。

从抽象的感受出发,“人”的角色就变得无比重要。设计师团队前期的磨合动辄几年,至今仍会每年一起去世界各地游历,从博物馆美术馆吸收灵感,或被非洲大陆上充满象征性的酋长椅震撼,感受比例、质感、色泽的想象空间。冷传福笑道,“长命的产品都是难产出来的,前期是痛苦的,后期是幸福的。”

这必然是一条小众道路,但他觉得,不管做设计还是做品牌,都关乎「分享」二字,能够持续表达就够了。“就像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你一定想带他去吃最好吃、最有诚意的美食,可能是路边并不出名的摊子,或者亲手做几道最拿手的菜。也许对方会觉得特别好吃,甚至在之后某个时刻怀念它,和视觉触觉一样,形成了一种记忆。”

Essential-edition早中期产品对比图

这次当代设计展上,DAaZ以“DNA”为主题,将自己的十年剖开,呈现那些冒险、创新与蜕变。从早期更关注生态与自然,到现在更关注人,越来越抽象和直觉化,品牌不断成长着。自己的DNA究竟是什么?它不指向一个答案或是句点,而是对审美、材料、形式等可能性的持续探索。

参加一场展会,是交卷,也是分享。“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我们很欣喜地感受到国内日益丰沃的创作土壤,让更多创作者获得了一种真正做自己的自由。”冷传福从观众停留的时长、姿态的变化、目光的转移中,感受到了解与共鸣——而这就是分享的意义。

作为由一群90后创立的年轻原创品牌,四岁的间则在这届设计展上初见体系感,吴博尘选择直接用品牌名作为展览主题,对已有产品进行空间化的完整呈现。

PONY梯、PAT- PAT、YǍNG椅

间则既是“GenZ”的谐音,也寓意空间的规则。她想将空间的规则交还使用者,在桌椅沙发这类用途明确的家具之外,推出补充型产品,比如PONY是个小梯子,也可以用作置物架、床头柜;毛茸茸的PAT- PAT,既可以坐也可以搁脚,取决于使用者当下的需求。

而这把叫YǍNG的椅子,椅背采用3D曲面设计,使用者可以仰躺,也可以坐在椅背上,让脚完全悬空。“大家都说我们这一辈坐没坐相嘛,在家居上可以玩点东西。”

作为年轻品牌,吴博尘深知自身的供应链相对较弱,整体打磨周期较长,缺乏“卷”的基因,因此在外形之外,更注重能够让产品落地的综合设计力。比如这把叫QIÁO(桥)的椅子,考虑到家庭或餐厅的实际运用的场景,设计成了可叠放形态。

这样的节奏和发展方式,是间则在不断的试错中趟出来的。“大家也许并不需要太多新家具,而是从美学和质量上可以长期使用的。我觉得品牌不宜发展过快,否则没有那么多时间沉下心来,去看之前的选择是对是错,或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间则展览现场

吴博尘感叹,这次在以贸易闻名的家博会上,居然遇到许多做设计的好朋友。从前自己会焦虑于行业的更迭速度,而展会上与同仁的直接沟通,让她更接纳了自己的节奏。

参展也是最直接地触达专业观众、抓住潜在机会的方式,“希望能让更多的专业观众知道,我们还在持续地做品牌。”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整体的家具行业都可以“慢”下来,不再单单地卷速度,而是向上卷设计和卷质量,出现越来越好的行业生态。

得闲,广州本地人的口头禅,意为“有闲暇,得空”,一份属于老广州的松弛。周安彬以此作为品牌名,高调地宣告来处;英文名Dak Haan对应的是广州方言,强调在地性的同时,融入国际化的语言。

「晓园」休闲椅,灵感来自广州街区

“得闲”的生活哲学被注入产品与空间之中。有天在家附近闲逛,周安彬发现小区里有很多被丢弃的家具,被街坊邻居汇聚起来,组成一起休息、聊天、下棋的公共场域,其中有很多带独特扶手造型的实木椅,那是90年代最时髦的广州原创家具,承载着几代人的温暖记忆。

“以前的家具为什么会被抛弃在路边?不是因为它坏了或质量不好,而是因为不再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包括审美需求。我希望把我们记忆中的温暖,通过设计保留下来,重新进入现代人的生活空间。”他以小区名「晓园」为题,设计了一把休闲椅,保留扶手造型,注入新的工艺,舒适而安心,同时更符合现代空间的布置。

得闲展览现场

周安彬受到的设计教育以西方体系为主,但在创作过程中渐渐发现,对海外设计语言保持关注的同时,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地性与国际化并不矛盾,比如「晓园」休闲椅来自广东街区,但在外观、工艺、功能上能够得到国外使用者的认同:“设计像一部电影,文化像字幕,观众不看字幕也能看懂,有了字幕能理解得更加深入。”

“设计扬帆”特展外立面被设计成风帆

这次的当代设计展,周安彬不仅将得闲带到线下,还策划了特展“设计扬帆”,汇聚13个国内原创设计品牌,颇有惺惺相惜、抱团取暖的姿态。“设计师品牌最缺乏的,不是设计表现机会,而是商业对接机会。更多地跑到市场前端,聆听消费者的诉求,走出去,是我想做的转变。”

在他看来,家博会是个高效展示的平台,观众大多都带着选品采购的目的来,给到最直接的反馈。“人流量也好,订单收获也好,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有很多国外客户现场成交的案例。”

周安彬在当代设计展现场

作为有工厂、销售等上下游经验的设计师,周安彬对产业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前些年市场偏浮躁,没有门槛的大牌复刻遍地,但世界上总会有更便宜的人工、更便宜的地点,恶性竞争卷到最后,不丧失创造力才是解法。在市场的自然竞争下,设计会成为新的商业手段。

“展馆不单是在宣扬设计,还代表着国内设计的形象,甚至会成为周边国家的榜样。把最好的位置让给设计,其实是一种决心——设计就应该被重视。”

当代设计展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感官盛宴,品牌的成长、思考与收获,在其中更为熠熠生辉。

东莞本土品牌RECASA,在CIFF见证了从代工到原创的十年蜕变——十年前在此接下第一笔美国订单,十年后又将此作为设计出海的跳板。

HC28|都汇里这次打造了沉浸式的“全球设计师会客厅”,展现东方待客之道。用现代语言演绎自身的文化、哲学、历史、生活方式,是一种探索,也代表着中国品牌的话语权。

“设计力场”特展一角

URBANCRAFT则持续着眼于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其创始人李希米带来一场先锋性的“设计力场”特展,模拟舞台剧形式,邀请海内外品牌共谱七乐章。“每个时代的消费者都是新的,我们的创意也应该是新的。”

从把中国好的家具产品卖向全球,到把中国好的家具品牌推向全球转型;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设计出海、文化出海……这样的转型中,投入周期长等痛点必然存在,但CIFF当代设计展从2020年诞生之初起,已然迈出关键一步,以全球为布景,以创意为底色,与展商相互成就,重塑着世界对中国创造的认知坐标,并持续扬起风帆,将东方智慧融入全球语境。

自立和出海的历程中,“我是谁,我将前往哪里”,也许是每个个体都要思索的问题。

中国品牌如何在文化差异下找到自己的话语体系?国际品牌又如何建立进入中国市场的有效模式?问号也许还有很多,但我们已经扬帆起航。像这个暖春一样,生机勃勃,怀抱无限希望。

来源:左右图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