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无语良师”,在无声静默中致敬生命重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16:01 2

摘要:近日,浙大医学院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缅怀仪式,以纪念那些被尊称为“无语良师”的遗体捐献者。这一活动不仅在校园内引发了深刻的反响,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仪式上,捐献者家属代表、捐献志愿者代表、浙江省红十字会、浙大医学院师生代表约400人参加,以鞠躬默哀

□肖铖权 (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浙大医学院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缅怀仪式,以纪念那些被尊称为“无语良师”的遗体捐献者。这一活动不仅在校园内引发了深刻的反响,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仪式上,捐献者家属代表、捐献志愿者代表、浙江省红十字会、浙大医学院师生代表约400人参加,以鞠躬默哀、敬献花篮等方式表达对这些大体老师的深切敬意。

大体老师,是对那些选择将自己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的人们的一种尊称。他们在生命终结后,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身体留给医学事业。对于医学生而言,大体老师是他们接触医学实践的重要起点,是他们从理论走向临床的重要桥梁。通过对大体老师遗体的解剖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还能培养出一种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这种学习经历,使得他们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造福于社会。

目前,浙江大学“无语良师”碑上共有1449位捐献者的名字。在缅怀仪式上,学生们通过鞠躬默哀和敬献花篮等庄重而肃穆的形式,用无言的静默完成了一场与1449位“良师”跨越生死的对话。这种场面令人动容,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一个重要的观念:每一位逝者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份无私的奉献都应受到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对逝者本身的致敬,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敬畏。

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死亡常被视为禁忌话题。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观念的演变,人们对于死亡也有了更加多元的理解。作为人生必经的阶段,死亡需要我们以坦然和理性的态度去正视。如若能将个体消亡转化为文明进阶的能量,这便是对待生命最高级别的礼赞。浙江大学通过缅怀仪式等一系列教育课程,以极具张力的仪式感叩击着当代青年的心灵,帮助年轻一代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敬畏生命。这种仪式感不仅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死亡认知,更培育“向死而生”的生命智慧,培养珍惜当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曾提到:“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浙大医学院这场独具匠心的集体缅怀仪式,不仅以最庄重的医学礼仪向“大体老师”致以永恒敬意,更在年轻学子的精神原野播撒下生命教育的种子。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看见新一代青年带着对生命的透彻认知走出校园,用他们理性而不失温度的生命观照,让每个生命都能在铭记中抵达永恒。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