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持续火热 国际资本与政策红利共振驱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16:58 2

摘要: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首次公开募股)呈现显著升温趋势。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赴港上市计划或递交申请,总市值超过2.75万亿元,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科技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A股企业赴港上市,能以较低成本获取大规模资金,用于战

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首次公开募股)呈现显著升温趋势。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赴港上市计划或递交申请,总市值超过2.75万亿元,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科技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A股企业赴港上市,能以较低成本获取大规模资金,用于战略扩张、技术研发等,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力量。这一现象既反映了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深化,也凸显了港股市场在融资便利性、流动性及政策支持方面的独特优势。

A股其他板块通过“A+H”方式拟港股上市的企业亦不在少数。今年年初,宁德时代、中伟股份、先导智能等锂电A股企业纷纷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引发市场关注。业内普遍认为,在锂电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赴港上市步伐加快,反映出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与推进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考量。

除了“A+H”外,不少曾拟在A股上市的企业纷纷“转道”港股。其中,曾于2022年拟在深交所上市的新茶饮蜜雪冰城母公司蜜雪集团于今年3月3日正式在港股上市,募资净额32.91亿元,成为港股市场今年开年最大IPO。

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亦曾于2022年拟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23年2月,老乡鸡上交所主板IPO申请再次获受理,但该公司此后主动撤回申请,并于今年初宣布“转战”港股IPO。曾在2019年和2022年两度闯关A股IPO未果的珠宝品牌周六福,也于今年2月2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申请,第五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

对于港股IPO走热的原因,机构分析认为,一方面中概股赴美上市风险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吸引企业、内地政策加强拓宽企业境外上市渠道,进一步助力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梳理港股一季度16家IPO名单发现,科技与消费行业是港股一季度IPO的主力,合计占比超60%。

国际资金回流与中东资本的积极布局

港股市场以其强大的流动性和较低的融资成本吸引了众多A股企业。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具有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尤其是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度较高。这使得企业在港股上市后,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大规模资金,用于战略扩张、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

近期,蜜雪冰城IPO冻结资金创历史纪录。二是实现大规模再融资。比亚迪港股再融资闪电配售56亿美元,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二大增发项目,也是过去10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项目,现在境外长线资本已比较活跃入场参与港股IPO认购。

中东投资者在香港市场的投入增长创下纪录。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等中东主权基金对港股投资力度加大。ADIA参与了2024年9月份美的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发行,且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股份,显示出中东资金对中国龙头企业的兴趣。

除了直接投资股票与并购,中东资金也借道基金产品加码配置。2024年10月份,沙特推出首批跟踪港股的ETF基金,也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ETF,该ETF通过投资香港上市的指数基金间接持有美团、安踏等港股龙头企业。东南亚地区资金主要通过主权基金和家族办公室等渠道配置港股。欧洲和其他地区主权基金同样关注港股,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全球资本巨擘的身影频现招股书。

高盛、汇丰等机构指出,国际长线资金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修复是港股复苏的核心驱动力,且这一趋势具备基本面支撑。香港在202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重登三甲。

政策支持与制度优化

从制度看,港股主板上市条件更为灵活、宽松,同时增设18A、18C等科技企业上市专属通道,尤其对高市值、科创属性相对不足的公司有更大吸引力。从近两年已赴港上市中资企业情况看,赴港中资企业市值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A+H”行业龙头数量增加,企业加速出海布局有助改善公司基本面。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政策明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提供跨境融资便利。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惠港5条”政策落实落地,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境外上市为各类新技术新产业企业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此后,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优化审批流程,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如市值超100亿港元)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营业日内,大幅提升效率。香港联交所将A+H股公司的H股占比要求从15%降至10%,并调整市值门槛至30亿港元,降低上市难度,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的升温,既是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体现。未来,随着政策环境优化和行业需求升级,这一趋势将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也对企业的战略定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来源:中经互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