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都起义到高台绝唱,铁血后卫红五军团,竟只有一位连长幸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1 17:16 2

摘要:但要说最为悲壮的部队绝对是红五军团,这支曾经的中央红军主力,从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后一直在各地征战。

在中央红军长征的路途中,主力军团有三个,分别是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

但要说最为悲壮的部队绝对是红五军团,这支曾经的中央红军主力,从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后一直在各地征战。

从湘江血战,到血洒高台,一个中央红军的主力军团竟然最终几乎走向全军覆没,全军上下唯一的幸存者竟然只有一位上将。

为何红五军团会如此惨烈?唯一的幸存者又是谁?

02

193112月14日,冯玉祥旧部第二十六路军1.7万官兵,在参谋长赵博生、旅长董振堂等人的率领下发动起义。

这不仅是土地革命时期规模最大的国民党正规军起义,更创造了国民党军整建制改编红军的先例。

起义部队带来的装备清单令人震撼:步枪1.2万支、机枪200挺、火炮24门,以及红军急需的8部电台。

这使中央红军重武器数量翻倍,无线电通讯能力实现零的突破,彼时的中央红军力量大大增强。

起义后,起义部队整编为红十三、十四、十五军,季振同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赵博生担任14军军长,黄中岳担任15军军长。

整编后的红五军团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萧劲光、刘伯坚等政工干部将红军纪律改编为《红军战士问答》,用西北军熟悉的军歌形式传播革命理念。

1932年,刚成立的红五军团就先后参加了赣州、龙岩、南雄、水口等红军历史上的重要战役。

1932年漳州战役中,原西北军士兵用擅长的白刃战击溃敌军,毛泽东赞叹:"五军团的大刀片,比机关枪还管用!"

1934年长征,红五军团奉命担任全军总后卫,承担最艰巨的阻击任务。

03

1934年11月的湘江两岸,红五军团迎来了建军以来最残酷的考验。

作为全军后卫,董振堂必须用不足两万人的疲惫之师,抵挡周浑元、薛岳等部30万大军的疯狂进攻。

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为掩护主力渡江,这支6000人的闽西子弟兵,在陈树湘指挥下死守枫树脚阵地,用血肉之躯迟滞湘军三天三夜。

当接到"立即向湘江突围"的电令时,该师已减员至不足千人。陈树湘下令焚烧密码本,率残部转战湘南,最终在牯子江畔自断肠子就义。

1935年4月,董振堂率不足5000人的红五军团继续在石板河阻击追兵,以疑兵战术牵制敌军九个团达七天七夜,为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赢得了时间。

红五军团是辉煌的也是惨烈的,1.7万人的红五军团在长征后与红一、二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时仅存3000余人。

会师后没多久红五军团就奉命西渡黄河加入西路军,执行打通国际通道的任务。

1937年1月1日,红五军攻占甘肃高台县,但随即陷入马步芳部4个骑兵旅的围困。

2800名红五军将士用冷兵器书写了红军战史上的悲壮传奇。面对马步芳4个骑兵旅的围攻,董振堂所部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1月15日,守军弹药告罄,董振堂组织"冷兵器特攻队",用西北军传统的大刀术实施反冲锋,最终红五军团在高台全军覆没。

04

这支诞生时将星云集的雄师,至建国时仅存四位开国将领,其主要将领几乎都牺牲在了革命的道路上。

1933年1月,黄狮渡战役中,红五军团领导人赵博生壮烈牺牲;1937年1月2高台城战役中,红5军团军团部大部分高级将领都牺牲了。

季振同、黄中岳两位负责人则是因为党内风波,被肃反波及最终被冤杀,以至于红五军团几乎没有一位代表性将领了。

唯一的代表将领就是李达上将,在宁都起义时担任连长,后历任红8军参谋处处长、红17师参谋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务。

不过后来李达被中央委派前往红二方面军,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职务,因此和离开了红5军团。

除此之外像上将朱良才、大将肖劲光虽然在红五军团任职,但是终究是井冈山根据地出身,只是后来调入红五军团而已。

真正宁都起义到红五军团的幸存者,只有上将李达一人。

除此之外就是几位中将,中将孙毅是宁都起义参与者,曾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八师参谋长,后调入红三军团。

中将王秉璋,也是原西北军成员,宁都起义后加入红五军团,后调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司令部参谋离开红五军团。

中将韩振纪,也是原西北军成员,宁都起义后历任第14军侦察科长及第13军参谋处长,后来调入中央红军干部团。

至于西北高台战役战役的幸存者只有少将张力雄,他是原红五军团45团政委,西征时高台战役中藏身粪车脱险。

从宁都起义的觉醒,到湘江、高台的浴血,这支军队用生命诠释了对革命的忠诚和热血。

来源:近代史观察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