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都有自私的基因,我们都渴望他人的共鸣,却常常懒得倾听;都盼着得到包容,却又对别人百般苛求。
人都有自私的基因,我们都渴望他人的共鸣,却常常懒得倾听;都盼着得到包容,却又对别人百般苛求。
我见过姐妹俩因为婚礼份子钱闹得老死不相往来;也见过兄弟合伙创业,最后为了利益反目成仇;还见过母女俩因为带孩子的事,三年都不说话。
慢慢地我就明白了,所有的关系要想长久地维持下去,都要违背人性的本能。
前阵子刷抖音,看到一条点赞上百万的视频。
视频里,妻子记录丈夫一直假装爱吃鱼尾,整整二十年,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最爱吃鱼腹。
女儿偷拍父亲,每次做了好吃的,他总说不饿,等母女俩先吃,最后他再把剩饭剩菜都吃光。
这让我想起了“敦煌女儿” 樊锦诗和她的丈夫彭金章。
樊锦诗一心扑在莫高窟上,彭金章在武汉大学教书,两人异地了 26 年。
后来,彭金章放弃了大学考古系主任的职位,跑去大漠陪她。
他还说,这不算牺牲,是成全妻子的追求。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算计得失,但要想长久地维持一段关系,就要有一方或者双方愿意吃点儿亏。
热播剧《我的阿勒泰》里有个情节,我一直记着。
李文秀每次放牧,都故意把羊群赶得很分散,阿妈跟她说:“草场得轮休,人和人相处也得留空间。”
但现在好多人都搞错了,把亲密当成了捆绑。
我听说,有人失恋了,凌晨一点给朋友打电话倾诉,完全不记得朋友第二天还要去做手术。
还有人把伴侣当成情绪垃圾桶,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最后还怪对方变了。
有个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年轻人删除好友,是因为对方过度索取情绪价值;
而大部分离婚的夫妻都承认,曾经把工作上的怨气撒在伴侣身上。
的确是这样,再好的感情,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和人相处,要给彼此留空间,这样感情才能长久。
现在,有的母亲偷看女儿日记,结果母女俩闹得冷战;有的妻子查岗,盯着丈夫每一笔消费,最后闹到离婚。
那个著名的 “刺猬效应” 实验,把人际关系比作冬天的刺猬,最合适的距离就是既能相互取暖,又不会刺痛对方。
有些关系,你抓得越紧,反而越容易失去,适当松一松,关系才会更自在。
有句话说得很好:人性有贪嗔痴,经营关系却要有戒定慧。
如果我们能打破本能的枷锁,用理解代替指责,以包容取代计较,借陪伴化解疏离,那么,再远的陌生,也能被拉近;再淡的感情,也会逐渐深厚。
愿往后,我们都能在对抗人性中,收获真挚且长久的关系 。
来源:退休老太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