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季度,西安多个区县以“起步冲刺、开局发力”的奋进姿态,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全市上下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打好项目投资“攻坚战”、产业升级“突围战”、消费振兴“立体战”,勾勒出“潮涌扬千帆,群雁争领航”的生动图景。

一季度,西安多个区县以“起步冲刺、开局发力”的奋进姿态,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全市上下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打好项目投资“攻坚战”、产业升级“突围战”、消费振兴“立体战”,勾勒出“潮涌扬千帆,群雁争领航”的生动图景。雁塔区坚持塔尖标准
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2025年开年以来,雁塔区以“头雁站位、塔尖标准”为引领,全面打响“三战六攻坚”战役,以决战姿态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在潘家庄安置楼建设现场,21栋安置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首栋封顶的楼体正在进行内部施工。这个市级“保回迁”重点工程预计年底达到选房条件,将圆上千群众的“安居梦”。按照全市“保交楼、保回迁”具体要求,雁塔区正全力推进潘家庄、青龙寺、沙滹沱等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确保项目快建成、早交付。
雁塔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产业升级激活“新动能”。走进雁塔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500P的AI算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强大的智能支撑,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发展。雁塔区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抢占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新赛道,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好经济提振“主动战”。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感”。新揭牌的区综治中心实现“八中心合一”,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春风行动”零工市集搭建更高效便捷的就业桥梁;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特色亮点社区……雁塔区把“开门红”的成色体现在民生温度上,一项项惠民举措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未央区
开辟“机器人”新赛道
刷新项目“进度条”


立讯未央科技园项目效果图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智造的浪潮中,西安市未央区正开启一条“机器人”赛道。未央区机器人项目正热火朝天开工建设,快速刷新“进度条”。在尚耘路上走一圈,三家代表“园区未来”的先进机器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它们分别是仙同智谷项目、立讯未央科技园项目和粤浦科技项目。据了解,未央区将六村堡片区近3000亩商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位于西安市“古都核心功能区”的未央都市工业园,为企业提供了主城区唯一可连片开发的稀缺工业土地资源,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2024年,未央区全年谋划包装项目249个,保障高质量项目滚动实施、有序接替。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三级包抓、帮办代办”等四项机制,下势解决项目存在问题,86个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7亿元、增长7.1%,创历年来新高,并获评全省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考核先进区县。2025年,未央区将坚持项目带动引领,加快项目落地,主动对接、专班服务,紧盯续建抓进度,加强项目全周期跟踪和全过程服务,做好要素保障、加快手续办理、畅通“绿色通道”,确保一季度开工30%以上、三季度开工80%以上,完成年投资63.8亿元。长安区
一批重点项目精彩亮相


长安区工业园里的科技企业工作人员正在作业。
2025年春节刚过,长安区就开足马力推动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精彩亮相。其中,中航工业“黑匣子”研发基地项目、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三期)项目,体量大、前景好,将有力助推长安科技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新建项目提振城市发展底气,一个个民生项目加速建设让发展更有温度。上塔坡村城改项目计划今年6月底前交付村民使用;位于常宁新区的鱼包头小学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又一优质教育资源将于今年9月与师生见面。佳龙·EMC城市广场项目是为长安大学城量身打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园区,预计今年10月建成。长安区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在建重点项目144个、年度投资 155亿元,全力保投资、稳增长。围绕构建“1+7+N”特色产业聚集区,重点引育先进制造业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紧盯国家重点产业方向,结合区位优势及发展定位开展精准招商。碑林区政企齐心破局
外贸“乘风破浪”


作为中心城区,碑林区在对外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外贸领域的卓越表现尤为引人瞩目。今年1-2月,碑林区完成进出口总值4.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1.6%。碑林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一季度,在我们精心组织下,5家外贸企业参加9个展会,积极展示产品、拓展客源,全力抢占市场份额。其中,3家企业参与2025中国陕西-韩国庆尚北道经贸合作洽谈会,搭建起跨国合作桥梁。”碑林区商贸局每月紧盯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数据,并多次走访西安对外贸易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中铁一局等重点企业,深入碑林直播电商产业园和西部云直播商城基地,为企业送去政策的“及时雨”。2024年,西安碑林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已汇聚涵盖跨境电商、供应链、进出口贸易等领域的企业85家,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7.5亿元,区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已具雏形。目前,碑林区正积极申报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认定,成功引入2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莲湖区
以“1331”战略为翼
开启发展新征程


莲湖区现代金融聚集区高楼林立
新的一年,莲湖区推出“1331”战略,锚定打造经济总量千亿级西安核心城区这一核心目标。今年,莲湖区明确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等预期目标。为将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莲湖区经济发展质效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提升、防范风险水平提升等“3大提升行动”如三股澎湃的力量,齐头并进。迎难而上,莲湖区力克发展道路上“保回迁”“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闲置资源盘活”等“3大难题”。聚焦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区,巩固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更多事项便捷办理,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站在关键节点,莲湖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积极响应省委“打好八场硬仗”、市委“深化六个改革”的号召,将“1331”战略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莲湖区将在“1331”战略的引领下,实现经济总量的新跨越、民生福祉的新提升、社会治理的新突破,在新时代浪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新城区
以奋进之姿擘画发展新图景


幸福林带片区在新城区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抢抓进度。其中,作为省、市、区的重点项目,传化智联西北运营中心项目部分主体已经封顶,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工,投入运营后将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届时还将有传化智联西北区域总部和龙湖西郑区域总部入驻。与此同时,中建西北创研中心、百度智慧中心等一批大项目也建设正酣。中建西北创研中心项目将聚焦创意设计、智慧建设、技术研发等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低碳建筑运营为主导的绿色建筑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百度智慧中心项目将引进百度搜索西北分站、百度陕西客服中心等50余家科技企业,打造西部一流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园,以科技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新城区将持续深耕四大经济板块、做优五大主导产业,坚定不移稳预期、激活力、促转型,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城区全年谋划重点项目57个,今年将聚焦精准高效调度,破解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密码,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抢抓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机遇,依托秦创智谷、西安建大科技园、融合创新园三大创新驱动平台,持续激发科创潜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新活力。鄠邑区工业强区战略
推动产业质态焕新


西安沣京工业园作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鄠邑区紧扣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以“产城人”深度融合为导向,全面激活东部产业片区发展动能,聚焦生物医药、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通过“用地筑基、投资驱动、政策赋能”三维发力,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1-2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5.7%,工业强区战略初见成效。全域统筹打造产业载体新空间。鄠邑区创新实施“战略留白+精准投放”用地策略,统筹衔接全市44个产业片区规划与工业倍增计划。建立“收储-配套-供应”全链条保障机制,采用“标准地+定制化”供地模式,实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行动,盘活闲置厂房15万平方米,导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优质项目,预计新增年产值超10亿元。双轮并进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创新“链长+链主”协同招商模式,组建由区领导挂帅的三大产业招商专班,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构建“增量突破+存量焕新”双轮驱动体系,建立“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对56个重点产业项目(含18个技改升级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企业智能化改造,产业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1-2月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36%。机制创新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率先推行产业政策“四化”服务体系。开发“鄠企通”政策智配平台,实现42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创新“预审承诺制”,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助力产业项目提前投产。建立50亿元动态项目储备库,瞄准专精特新、增材制造、合成生物、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高陵区春潮涌动丰收忙
绘就特色农业发展蓝图


高陵全季西红柿长势良好近日,位于高陵区通远街道官寺村的全季西红柿城建示范园内,多个品种的全季西红柿正值集中上市期,果农们穿梭在藤蔓间,摘下新鲜的熟果打包装箱,园内一派忙碌的景象。“新建的大棚跨度宽、高度高,有利于作物生长,加上今年日照充足,西红柿长势很不错。”专业技术员王万清介绍,目前单棚日产西红柿2000斤左右,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目前,高陵区西红柿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量3.5万吨左右,涵盖50多个品种。凭借科学合理地安排秋茬、越冬茬、早春茬等种植茬口周期,实现了全年供应不断档。2025年,高陵区围绕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计划新增设施种植面积1000亩,开展老旧设施改造提升100亩,策划举办“高陵全季西红柿”宣传推介系列活动、高陵“土特产”产销对接活动,用足用活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方位助力农特产品发展,推动一批农特产品入选全国、全省“土特产”名录,打造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高品质农产品重要供给地。2025年,高陵区将锚定西安北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助推高陵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临潼区“双轮”驱动
发展潜力加快释放


丰茂·西安临潼科创智造中心项目建设现场。
2025年一季度,西安市临潼区以“文旅立区、文旅兴区”战略为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文旅产业同频共振,双轮驱动助力经济社会焕发新活力。一季度,临潼77个新项目开工30%以上,全区正以“每周调度、挂图作战”的方式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今年,临潼区将通过建立199个重点项目“一图三表”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三高阀门、丰茂科创、中新数科等项目建设。在规划方面,完成新丰、代新、斜口物流、秦陵东等重点片区单元详规编制报批。在西北最大食用油生产基地——邦淇制油科技园,全自动生产线正以每72小时产出3000吨食用油的效率高效运转。通过“联合做大、专业做强”模式,邦淇已经构建起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优势。目前,临潼区已形成以邦淇、银桥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以陕鼓为代表的装备制造集群。目前正在着力引入链主企业供应链重点配套企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夜幕下的秦陵北路,沉浸式实景演出《复活的军团》正上演着穿越千年的战争史诗。这一以云梦秦简为蓝本的演艺项目,开业至今共演出8575场,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环比增长40%。临潼区依托地域特色、科技创新、历史文化,还打造了《长恨歌》升级版、兵马俑数字展等8大文旅融合项目,带动了沉浸式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
转自:西安发布
来源:悦享莲湖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