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滴——”刺耳的警报声在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骤然响起,心电监护仪上的波形逐渐变成一条直线。“快!准备除颤”医护人员瞬间进入战斗状态,一场与死神的生死竞速就此展开……
“滴——”刺耳的警报声在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骤然响起,心电监护仪上的波形逐渐变成一条直线。“快!准备除颤”医护人员瞬间进入战斗状态,一场与死神的生死竞速就此展开……
孤身患者命悬一线
绿色通道分秒必争
2月18日晚,47岁的王先生(化名)捂着胸口冲进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刚踏入诊室便突然倒地,心跳骤停。
“立即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急诊团队迅速反应,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一系列抢救措施。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每一秒的延误,都意味着心肌细胞在不可逆地坏死。
更棘手的是,患者孤身一人,家属无法联系。但医院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绕行重症监护,直接送入导管室。“先救命,后补手续”这是他们的铁律。
心血管内科导管室内,主任医师储岳峰、主治医师张彬等医护团队早已严阵以待。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迅速展开。术中发现患者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严重狭窄并完全闭塞,介入团队凭借精湛技术,迅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打通闭塞血管,使远端血流恢复至TIMI 3级。术后,患者被转入病房继续监护治疗。2月28日,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患者康复出院。
记者联系到患者的家属时,家属激动地表示,“得知爱人突发疾病,我心急如焚,可赶到医院时,已经脱离了危险。听医生讲述整个抢救过程,我们真的很感动。医生和护士们对我们也特别耐心,详细地给我们解释病情和后续治疗方案。真的特别感谢六安市人民医院。”
“所谓奇迹,不过是专业与温度的叠加。”一位护士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对这场生死救援最好的注解。
心梗危情遇微创曙光
锦旗飘扬显医者仁心
3月25日,市民胡先生手持锦旗,郑重地走到胸心外科和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面前。锦旗上“医术高明见奇效 医德高尚口碑好”“医术专精 兵贵神速”的烫金大字格外耀眼。
事情还要从2月21日说起,当天上午10点,胡先生爱人毫无征兆地突发剧烈胸痛,大汗如雨下,被紧急送往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诊断如同一记重锤: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急性左心衰,病情危在旦夕。“当时她呼吸都快没了,整个人就要昏迷过去,我感觉天都要塌了。”胡先生回忆起那一刻,眼神中仍满是恐惧与无助。
胸心外科医生马秀涛、张靓等医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开启绿色通道。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许佑冬、医生何震等医护人员如临战场,争分夺秒地展开抢救。然而,心梗急性期不适宜外科手术,情况陷入僵局。关键时刻,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储岳峰会诊后,提出经皮二尖瓣钳夹术(TEE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这一可能的生机。“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储岳峰目光坚定,语气斩钉截铁地对病人家属说道。这句承诺,如同一束光,穿透了胡先生心中的绝望。心血管内科主任张斌迅速行动,组建手术团队。心血管内科张斌、储岳峰、王庆航、张彬,麻醉科郑立东、程峰,超声医学科曹彦等医务人员精锐力量齐聚,投入这场生命保卫战。
长达3个多小时的手术,紧张得令人窒息,期间还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终于,医护团队齐心协力成功完成手术。
“住院期间,储主任每天都来查房,仔细询问病情,护士们也照顾得无微不至。”胡先生感激地说道。在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下,胡先生爱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3月8日转入普通病房,3月20日顺利出院。
“我们就是普通工人,不会说那些漂亮话,但我心里清楚,是医生护士给了我们希望,是人民医院救了我妻子的命。”胡先生说着,声音颤抖,眼眶泛红,几度哽咽,言语间满是对医护人员的感恩之情。
这两起成功救治患者案例,是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有力见证。据了解,该院胸痛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成功救治2000余例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位居全省前列。
来源:阳光下的鱼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