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享丨沈亦平教授2025遇见·预见组医学与生命健康开年演讲——《如何用基因组医学提升医院竞争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22:09 1

摘要:各位朋友,大家新年好,我是沈亦平,谢谢大家。今天是立春,非常有意义的一天。今年是蛇年,大家知道蛇是医学的象征。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和君小镇的三度书院厚度堂相聚,非常开心能跟大家一起来开启2025年的开年演讲。

《视频回放:如何用基因组医学提升医院竞争力》

引言

各位朋友,大家新年好,我是沈亦平,谢谢大家。今天是立春,非常有意义的一天。今年是蛇年,大家知道蛇是医学的象征。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和君小镇的三度书院厚度堂相聚,非常开心能跟大家一起来开启2025年的开年演讲。

刚才何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讲述了这个演讲是怎么来的。但是我感受到这三年来我们在这个主题上已经走过的路,让我们非常有感慨。我们从基础医学理念的突破、认知的突破,到实践的深化,现在到了体系建设这样一个时期。所以我们今天已经不是停留在讲基因组是什么、基因组医学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而是要深刻思考如何让基因组医学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们医生和管理者手上最有效的武器,让它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民众健康,这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在这之前我还是想回顾一下前面三次开年演讲的主题是什么。2022年我们以"起点"为关键词,强调基因组医学是开启生命健康之门的核心。从罕见病诊治的亲身经历出发,我呼吁中国需要培养大量懂得基因组医学的遗传专科医生,需要普及基因检测,让那些原来得不到诊断的罕见病患者能够得到精准的诊断。然后需要培养很多专业的遗传/基因组咨询师。我们提出了覆盖生命全周期的“5+0预防”的理念和策略,强调基因组医学的新基建,也就是要了解我们民族、我们人民的基因信息,用它作为我们健康的最基本指导。要对罕见病进行重点预防,把关口前移,成为精准医疗的基垫。

到了2023年,我们提出了"基因组关乎所有人"这个概念,将基因组应用的视角从原来的罕见病拓展到了常见病。实际上像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就是我们血脂高这个非常常见的病,它也有很大的基因成分在里面。不仅仅是非常罕见的那些病才需要我们做基因检测。所以我们需要把目光、把我们培养的关注对象拓展到所有人。基因组关乎所有人,能够让我们所有人都从基因组医学中获益。

实际上我们的现实是更多地在重视治疗,而没有去重视预防。所以我们对这样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主张以群医学这样一个理念,系统地开展以预防为优先的策略,让基因组筛查成为公共卫生不可或缺的策略。提出要改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要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以疾病预防为中心的理念。这也是与我们国家的基本政策相吻合的策略。让基因组信息成为每个人健康管理的依据,这是必定会实现的一天。

到了2024年,我们聚焦健康寿命这个新概念建设,不是“命寿”而是“健寿”,就是在你年纪大的时候仍然保持健康状态。不只是为了延长简单的生命,而是让生命、让长寿真正成为高质量生命的延续。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做很多事。

基因组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很大作用。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高血压,一个是遗传性肿瘤。通过这些例子提出了整体健康的概念,包括躯体的、心理的、心灵的、社会的、环境的等多维度管理。我们结合在和君小镇看到的这个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来倡导科技和自然共生的健康生态。唯有通过基因检测的早期筛查,了解自己的疾病风险,再结合个体化的预防策略,然后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里,才能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和它最大的深度、高度和长度。

所以这三年我们实际上看到了基因组医学从原来的一个学术概念、一个基础研究的概念,已经进展到了一个实际可以应用到每个人的医学新实践模式。从罕见病拓展到了常见病,尤其是拓展到了健康管理。因为我们讲到的像高血压、高血脂这些,都是几乎90%以上的人都会有这样风险的。所以基因组在这里面起到很大作用。

那么2025年,我们怎么看待基因组医学的未来? 基因组医学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我们今天特别聚焦医院发展和医生成长的需求:如何抓住基因组医学发展的机遇,提升医院和个人的竞争力,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医院和医生群体如何在基因组学这个大框架下开启新的发展途径,在基因组医学的浪潮中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成长?医生如何利用基因组学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的服务?院长如何决策在未来5到10年的发展途径,让医院永远站在发展的最前沿?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因为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关乎一个医院的生存,关乎整个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关乎每个医生的职业成长,最终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

所以我们今年的主题是"基因组学驱动新生长,如何用基因组学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因为基因组医学已经不是未来,而是现在,它是每一家医院的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我们只知道说基因组未来是一个我们特别需要期待的时代,但是经过昨天下午的讨论大家已经知道,基因组医学在2002年已经开始,现在二十几年过去了。所以它不是未来,它是现在,或者说它已经是应该存在的一个状态。

我要强调的是,它不是可选项——不是说我想要做基因组医学,我就去选做——而实际上它是每一个医院的必选项,这是今天我想要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

我们今天围绕三个主题词来展开今天的演讲。

第一,基因组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如何改变我们的医学实践?

第二,医院在基因组医学时代如何转型,如何构建未来的医院,我们的医院要重新布局,重新设置它的功能模块。

第三,我们的医院、医生和院长如何用基因组学打造独特的竞争力,怎样在竞争力上保持领先?这不是一个学术报告,而是一场关于医院未来生存的探索,我们要用今天的认知决定未来医疗的方向。

一 、基因组医学——从认知边界到实践蓝海

我想跟我们的同事们说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做不到认知以外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我们是不可能去做的。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知的突破。所以第一个内容就是怎样让我们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基因组医学的重要性、它的必要性、它的不可替代性。这是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层面上认识到的意义。我们今天不讨论具体的实施策略,也不讲某一个简单的技术,更多的是在认知层面的讨论,启发达成一个关于基因组医学的共识。

实际上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是一个认知的突破。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认知,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医学时代,给健康带来巨大的红利。我们可以回顾一下19世纪显微镜的发现,让我们知道原来人生病是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细菌病毒在起作用。这个认知让我们突然解决了很多传染病的问题,我们以前的人活不到二三十岁,都是传染病为主要原因去世。所以19世纪这样一个认知,让我们突破了非常短的人生寿命;

到了20世纪,我们有那么多的成像技术,X光、CT、MRI,让医生看见了原来肉眼看不透的那些内在的病灶,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可以知道身体内部的一些异常,来指导我们的诊疗。所以我们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这些现代医学仪器设备来指导我们的医疗和健康;

到了21世纪是什么技术呢? 那就是基因组检测技术,让医生看见了看不见的分子病因,这又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因为这个巨大的突破让我们掌握了前所未有的预测疾病风险、精准治疗疾病的能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医学影响最大的一个进展,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有了这个新的技术和理念的突破。

很多疾病是基因问题,这是理念的突破,这个理念的突破让我们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医学革命,所以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带来了医学实践模式的转型,然后引发了医学的革命,是这样一个逻辑。

在这样一个机遇下,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不管是罕见病还是常见病,都离不开遗传基因内在的决定风险。在这个认知下,我们医学健康新的使命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从医的人都要问的一个问题。

其实早在2019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就提出了我们现在的医疗体系的核心要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正确的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但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我们真的在做吗?大家可以问问自己,我们的医疗体系真的已经从治病转向了健康管理了吗?可能还远远没有,显然没有。一方面,我们在理念上还没有实现这样的转变。理念上没有转变,我们不可能转化为行动,在策略上仍然缺乏成熟的途径。

我们顶层的设计,2019年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转型指导。这是一件非常令我高兴和自豪的事。但是我们大家看一下,自己每天在医院里做的事情,仍然是在做治病、在“救火”。有多少精力是花在帮助民众健康,不让你生病这样一个事情上?所以这个使命势必是落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因为无论是从宏观还是科学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指导和成熟的技术保障。

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法,那就是基因组医学。基因组医学能够实现从"对症下药"到"对因下药"的实践模式转变。这不是因为没有方法,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它已经能够帮助我们。

传统的医学是病人出现症状,我们就给你开药、给你干预。但是未来的医学一定是在症状出现前找到导致疾病的原因,从根本上去提前开展预防、进行精准治疗——这个是医学应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家鼓励的方向。所以医学未来的焦点、关注点正在从疾病的表象向疾病的根源转移。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停留在有什么表现,就给你开什么药,而是要归根溯源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个问题,或者说因为有什么原因将来会产生什么问题,从这个时候就开始进行管理,进行预防,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转移。

如果说到这里,你还认为基因组医学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医院的事情,那么我现在想要用一个类比让大家来体会一下:“是不是只有一部分人才需要基因组医学?”大家都还记得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这个时间,计算机只有少部分的科研机构或者是大学才能配备那些当时非常巨大、非常高端的设备,价格也是非常非常贵。到了八九十年代,个人电脑普及,计算机成了所有行业的必需品,现在我们任何人都离不开电脑、都离不开手机,这些已经成了每个人必备的,成了你手上最基本的技能。

基因组医学技术的应用也是这样。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的时候,我们花了30亿美元把人类基因组测完了。然后到了2010年,因为二代测序技术的发明和普及,我们现在的测序成本已经降到了1000美元甚至100美元。到了2025年,基因检测可以成为日常医学实践的一部分,比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的其他检验不会贵,甚至还要便宜得多。我们已经没有理由说因为它太贵,它只是少数人才有的、少数医院才有的东西。就像我们现在所有的医生都离不开电脑一样。

未来的医院,未来的医生都离不开基因组学,因为它是我们现在健康管理的一个最大的保障。但是基因组医学不仅仅是基因检测,它与智慧医学高度融合,形成医学实践的一个全新范式。

我们不能停留在以症状驱动这样一个传统模式,对症下药已经是太狭隘了。并不是说我们现在不能对症下药,而是不能停留在只依靠症状来治病。而是要以基因组为驱动,以多组学为整合,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作为辅助策略。这样一个完整的新医疗实践模式,是我们必须要迈进的未来方向。

没有理由说我们现在不能做基因组医学,所有的医院都应该成为它的实践者。我们的医学已经从医生的经验过渡到了以数据驱动的医学决策的时候了。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的医院将不再只是治疗疾病的场所,而是健康管理的核心枢纽。如果我们的医院不去做健康管理,那另外一个机构要替代医院的,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要替代医院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健康管理的场所(健院)。

未来的医生将不再是单纯的诊疗者,而是基因组医学的数据解读者、智慧医疗的实践者。可以毫不迟疑地说,未来的医生要是不懂解读基因组,成为不了一个好医生。你可以成为一个医生,但是你不是一个好医生。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基因组数据,不光是基因组,是多组学的数据,还有智慧医疗的数据。

未来的患者也不再是被动接受治疗的人,而是积极参与检测自己的健康状态,提供系统的长期的健康信息,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个体,这一点非常重要。每个人,不要说我生病了,去医院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健康是每时每刻的事情,要主动去测量你的健康状态,随时有人来帮助你分析评估,及早采取行动,让你不到生大病的阶段,这样才能保障我们有个健康的状态。所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目标。

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做到了很有成效的结果。比如说罕见病诊断方面,我们已经能够让50%以上的罕见病患者通过基因检测找到了明确的致病原因。当然不同的病程度不一样,有的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有的达到百分之十几、二十几。很多以前反复就医找不到明确诊断的病人,现在因为一次基因检测就可以确诊到位,具体到某一个基因某一个位点,然后对他的治疗、对他的预后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肿瘤精准治疗方面,我们原来只能是广谱的化疗,好细胞坏细胞全部一起杀掉。现在可以对肿瘤进行靶向药物的治疗,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对我们身体的伤害。然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是最普遍的一个病,20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因为基因导致的血脂高。如果50岁才开始发现胆固醇高才去吃药已经太晚了。因为50岁的时候已经有50%的风险发生心梗、脑梗,现在仍然是这样。但是未来我们要在十岁以前,就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基因,因为现在国际上的新指南是八岁就要开始治疗因基因变异导致的高胆固醇血症。

如果我们不把个人基因组信息作为医学管理的一个常规内容,一个八岁的孩子是不会去关注他的高血脂的,你也不会去给他进行治疗。20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孩子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携带者。你算一下中国有100万个儿童现在已经需要基因组指导的药物治疗了,但是现在几乎一个孩子都没有得到治疗。这100万个孩子,等到50岁的时候,一半的人可能会发生脑梗。这个事情谁去管?我们难道仍然等着他发病才去管吗?显然不行,这就是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2亿儿童(1/200的发病率)在这里面单这个病就有100万个儿童需要开始关注与干预了,所以基因组医学不是未来,而是当下的必需品,我们要行动起来了。

三年前的布拉格宣言,他的口号是“我们不能不行动了”。儿童十岁前就要治疗,知道他的基因,开始进行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病。作为例子,很多这样的病,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做到了?这是我们要扪心自问的:我们现在做到了没有?是不是我们整个行业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 显然没有,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挑战——三个挑战现在非常明确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是医生的认知壁垒。很多医生仍然认为基因组医学只是遗传医生的专利,还没有认为是所有医生的专利,好像还没有觉得这个东西跟他有关。我们昨天讲到了几个非常现实的例子,一个医生说基因组医学是基础的,我是搞临床的,跟我没关。一个说你还没生病的时候,你干嘛要做基因检测? 等你得了肿瘤你再来找我,我可以帮你。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在认知上面远远没有达到对于这个事情应该有的认识。

二是医院体系的适配问题。我们现在医院的构架还没有把基因组医学、多组学的数据作为一个非常重要必须的内容在处理。我们是否有一个医院现在已经可以把多组学作为诊疗不可缺少的依据? 还没有,但是这是未来所有的医院都要做的。我们现在缺乏数据流、样本流、临床决策流的完整体系,这是我们要重新构建整个医院的体系的原因。

然后是患者的接受度。公众对基因组医学的认知非常非常少,很多人仍然认为基因检测是一个可选项,不是必选项。好像只有生了不可治疗的病,最后没办法了才去做基因检测。但是我说基因是所有人健康最主要的信息,一个健康人也要做基因检测。因为你未来的风险都写在这里,你不知道风险是无法具体去预防每一个高风险的疾病的。这就是我们现在存在的现状。我们要做很多事情去改变,去努力地突破这些认知和适配和接受度的挑战,这些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做很多事的。

所以,因为基因组医学是我们未来医学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改变了医学实践,也正在改变医院的竞争格局。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医院如何升级自己的体系,来迎接基因组学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这样的机遇?

二、 医院 ——医院如何在基因组医学时代完成体系升级?

第二个部分我们来讲讲医院的层面,我们要做什么事。比如说样本流、数据流、沟通流这些事情原来是没有的,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体系来做。因为未来的医院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治疗中心,而是健康管理的枢纽,这个理念一定要改变。现在我们确实仍然忙于疾病治疗。但是如果我们永远在这里,我们就无法前进。我们希望大家不生病,所以“救火”的压力也会小一点。不是没有策略,是没有去做这些策略。健康是有很多可靠的策略的,其中最大的核心就是基因组医学。

未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基因组医学发挥它最大作用的时候。我稍微总结了一下,对于医院,进入基因组医学时代需要做几件事情,其中一个核心要求就是打造具有基因组医学能力的医疗队伍。大家知道人是第一位的,首先必须有队伍,才能去打这个仗。那对于这个队伍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切入:

一是医学教育,我们需要将基因组医学纳入医学院的必修课程教育,确保未来医生具备基因组医学的知识储备。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因为每个医生不管将来是外科医生还是内科医生,都要学基因组医学。很多外科的病,实际上也有基因的病因,这是一个重要的认知突破,要成为医学教育的必修课。

第二,在职教育要帮助我们在岗的医生学习基因组,解读基因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怎样把它用好。

第三,专业的岗位要重新设置。我们要建立遗传/基因组咨询师、医学知识校勘师、组学信息师、AI工程师这些职位,现在的医院几乎是没有的。可能还没想到将来这些职位是所有医院都必须的。以后组学的信息是医院做决策最主要的依据。没有这样的专业人员,组学数据是用不了的。如果给人工智能输进去的信息是不正确的,出来的答案也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也要对医学的知识进行校勘,要把靠谱的、好的、正确的信息告诉它,才能给你一个更好的答案。不能完全依赖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个被动的东西,要通过我们去校勘,所以医学知识的校勘师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AI工程师,我们波士顿的医院前年就已经开始招募这样的人了。我们现在的医院已经开始招募这样的人了吗?我不好说,应该还没有,但这是未来医院必须的一个工作。

因为精准医疗或者是我们疾病预防,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首要是人的问题。必须首先有人才储备,未来医院的竞争力取决于是否拥有这样的一些特殊技能的人才,我们才能达到在组织构架上、功能部门设置上可能重塑未来的医院。

未来的医院不只是科室加实验室的模式,而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跨学科协同的精准医疗中心。所以要把数据构建在医院里面的占比越来越大。通过这样的升级,我们才能真正适应这样一个转变。多功能的样本库,很多医院已经有了,但有没有把它用好呢?

任何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里面,有日常生活的环境暴露、心率等等,随时都在收集。现在没有这样的数据,我们的医院、医生关心你的时候,只有到医院里面那几分钟几个小时,你在那里做的检测他有,但是你的整个生命全周期,整个健康档案他没有。但是这是未来我们管理一个人健康必要的基础。把多组学用进去,把影像数据用进去,病历、病史、家族史、人工智能整合起来,这是未来医疗落地的必要工作。这些内容构成了未来的样本流、数据流、沟通流。

我们的医院,现在特别缺乏医生跟患者的交流,专家之间彼此的交流也非常少。我们没有咨询师,没有管理师去做链接,这是一个现状。这些是医院体现医院质量的未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一个医院让你感受好,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这种共情交流的部门。

我们整个临床决策还没有成为一个整合多组学、人工智能,优化诊疗途径的一个精准的图路线。我们现在仍然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决策过程。所以这是我们以后的医院需要重新构建的一个事,就是整个医院的运作。

你们看看现在的医院是这个样子的吗? 显然不是的。可以看见沟通流到处都是,沟通流特别重要。在美国的医院,我自己知道这种沟通交流是一个特别看重的事。还有样本流、数据流、决策流,决定了我们医院未来的走向。未来数据、样本、知识、决策,一个生态里面的几个重要的模块,需要我们去构建。它不再是单一的诊疗场所,而是一个精准医疗的生态体系,是我们未来医院的样子。

第三,我们要认识到医院的服务对象和它的内容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医院的服务模式要从原来只服务病人,拓展到所有人。医院是盼望病人来的,以后的病人越来越少了,这必然是个趋势。已经有很多医院没有病人了,大家很焦虑,怎么办?我们要把我们的服务对象拓展到所有的人,就不愁没有人。因为我们原来的服务内容太狭隘了,所以找不到顾客。如果服务的对象是所有人,根本就不用担心没有顾客,对不对?所以医院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一定要发生变化。

过去我们的目标是患者,未来是为所有人,提供精准的健康管理。过去以治病为主,现在是以疾病预防、基因风险筛查、个体化健康管理,更广泛的责任作为我们的任务。这还是不是原来大家心目中的医院?显然不是。如果我们的医院不改变,那另外一个团体,另外一个机构要来替代这些工作,这是可以预测的。

现代医疗临床医学之父William Osler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往往是那些教会你如何不再需要他们的医生。这就是我们中国早就提出的“上医治未病”——我们扁鹊大哥就是这样的人——让你不生病。所以最好的医生往往是那些教会你不再需要他们的医生。我们希望病人越来越少,这是我们的真心的希望。所以医院将不再是治病的地方,而是让人不生病的地方。为了做到这个事情,我们能不能抓住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把基因组医学这样一个新的实践模式用起来。我们是不是所有的医院都用同样的方式去做?显然也不是。

可以看一下,我们有顶级的医院对基因组医学有高度依赖。像张抒扬院长反复跟我讲过,在协和上岗的医生一定要学基因组医学。她为什么这么热心?我们和她有同样的理念。在协和上岗的所有的医生都要学基因组医学,作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我们希望每个院长都有这样的理念,这才是我们中国整个水平提高的希望。

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些顶尖的医院,对于疑难杂症,遗传病或者高度个性化治疗的,需要肿瘤精准治疗的患者开展基因组精准医疗。我们已经有了大概400个有医学遗传专科的医院。在中国他们已经可以开始对遗传病进行筛查,做孕前夫妇的携带者筛查、新生儿的筛查、产前的筛查,对肿瘤进行靶向的基因筛查。但是我们38000个其他的医院,现在基本上仍然是“对症医院”。你有什么病“发烧”我给你一个药,你“肚子疼”我给你一个药,不管你“发烧”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这个距离还很大。但是一般的医院也能做一些非常成熟简单,不需要太多自己分析的检测。比如有一个药物对某些人是超敏的,不能用;开一个高血压的药,对这个病人在基因上是匹配的,有效的。这个动作很简单,要把它用起来。

所以并不是高端的医院才能够享受到或者才有资格去用基因组医学。很多基因组医学的东西完全可以在基层医院做起来。所以基因组医学关乎所有的医院。但是我们的现状仍然不一样,不同层级的医院决定了基因组医学的应用深度,但所有的医院都不能忽视它的趋势。这是我想传达的信息,基因组医学不是少数医院的特权,也不是他们的专利。这个是我们有没有主动去把它用起来的一个理念上面的事。

那么到底医院如何迈向基因组学时代? 我们简单说几件事。

一,设立基因组医学中心,培养精准诊疗的人才队伍,培养一些像遗传基因组咨询师这样的新岗位。

第二,建立多组学、基因组医学、影像学整合的体系,用它们来作为我们医疗决策的依据。

第三,推动基因组医学要从各个专科去做,不是某些专科,这是个全院的体系建设。

要真正实施主动健康管理,实现长期的健康收益,这实际上是民众最希望最后得到的,而不是短暂的关怀。所以精准医学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我们特别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医院如果不能拥抱精准医疗,就会被时代淘汰。现在我们还忙于治病,但会成为过去式。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认知,我们才能讲未来医院的竞争力在哪里,医生的竞争力在哪里,我们院长的竞争力在哪里,才有讨论的基础。

三、 竞争力 ——基因组医学如何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竞争力?如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竞争力意味着技术壁垒、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对于我们医院来说,竞争力意味着什么?患者信任、诊疗水平、医疗创新能力。

刚才说的交流沟通这个流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患者信任、患者感受。医疗水平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医疗创新是持久竞争力的保障。没有创新也许你一段时间是可以,但是未来可能就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竞争很大。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

医院如何在精准医学时代创立独特的竞争优势?医生如何在这个时代提高自己的诊疗能力?院长作为决策者如何在基因组学时代引领医院转型?今天在座的大多数都是我们领域医院的决策者和医生同道,所以我们针对性地来讲讲这个事。

未来五年基因组医学的应用深度将决定一家医院在医疗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没有把这个机遇抓到?因为现在大家还没有开始,那么谁先做谁就占优势。未来的医疗竞争不再是设备竞争,而是数据和智能整合的竞争。设备大家都可以买,但是你有没有这么多决策者校勘过的、正确的医疗数据体现了医疗水平,竞争力应该在这里。

过去我们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科室实力。比如说有重点学科,有权威专家,有先进设备,这是我们现在医院的几个名片。未来的医院的竞争力在于精准医疗体系。如何整合大数据优化诊疗方案,提升患者治疗,这个才是有持久力的。因为其他的东西非常容易被模仿。

我们在精准诊断上面,罕见病已经给我们展示了短短十年的成果。我2008年来的时候,罕见病还不是一个名词,更不要说去认识它,诊断它。但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罕见病领域已经家喻户晓,诊断已经做得非常好了。那么药物基因组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个体化的用药,这已经是大家知道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的医院的竞争力正在从科室品牌转向精准医疗体系。不是仅仅依赖于几个人,而是整个医院的体系。

基因组医学,大家不用担心它会替代医生,而是让医生成为更强大的医疗实践者。即便是人工智能也不会替代我们,我们刚才说这个信息正确与否,是要有智慧有知识的人去判断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所以你把正确的信息用来做决策,才能够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不断地把医院的竞争力放到体系的建设,放到队伍的建设。比如说未来拥有基因组医学知识的医生,将成为医疗行业的稀缺资源。哪个医院在这方面储备的人才越多,它的竞争力就越大。这就是我们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疗效好的患者的粘性就高。所以它就成为我们一个不可多得的医院,患者会更加喜欢。

所以精准医学时代我们的院长不只是一个管理者,而是医疗科技变革的推动者。如果你还是想要把医院管好,而不去看未来整个医院发展的最大驱动力是什么,那可能还不能够推动整个医疗的发展。

我希望我们的院长们成为医院变革的推动者。因为你可以把未来的技术构架先布局出来,成为提高医院未来竞争力的主要推动者。推动大数据驱动诊疗,现在大家还没有,你要是第一家这样做,你就是国内最厉害的院长。如果大家还是以治疗为中心,你就率先把健康管理作为主要的目标,你又超前了几年,然后真正实现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医院转变。这样一个机遇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院长们要做这样的决策。

四 、总结与展望 ——基因组医学时代的行动与未来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怎么样从认知的突破到能力的提升,到体系的建设,最终服务大众。这是我们基因组医学最终的目标,是让所有的人都获益,这是我们未来的期待。

基因组医学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学术概念,前几年也许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学术报告讲的。但是实际上它应该是民众都了解的一个概念。所以我们做这样的活动,也是希望更多的不光是专业人员,我们的民众也能够开始知道自己的基因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是多么重要。我们会按着这个思路,在今后的实践中做更多的事。但是基因组医学一定是我们的一个抓手,但是也许不是唯一的抓手,如果把这个最主要的东西抓住了,我们才有可能做得非常有效。把医院的竞争力,医疗的质量和医疗的模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基因组医学不是一个负担。我们可能很多医生说又有一个东西要学,好像非常累。它是来帮助你的,让你做事情做得更快、更正确、更有效。它不是负担,而是赋能。它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并不是少数有钱人才能用得起的东西。实际上它真的已经不是特别贵了,以前很贵,现在不是特别贵了。关键是你怎么去理解它的价值,而不是盯着它的价格。它是一个必需品,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你就觉得它是非常值钱的,因为我们的很多奢侈品比它贵得多。

它不是一个专科,这一点我们临床医生一定要知道,它不是一个专科,它是一个医学范式,跟所有的医生都相关,不是遗传专科医生才相关的事。它不是一个挑战,不是来为难你的。它是一个机遇,让你能够有如虎添翼的机会,让你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强调第三遍了,它不是未来,它是现在。2002年这个事情已经提出来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如果你认为它还不是未来,那只能说明我们自己没有及时跟上。

态度决定命运,这是和君的名言。

我们对基因组医学的态度决定了未来医院的竞争力,决定了医生在精准医疗时代的职业成长轨迹。

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积极拥抱推动基因组医学实践,让医院抢占精准医疗的先机,提高医疗质量,打造新一代的竞争力。

第二个就是顺水推舟,安步当车,等着这个大潮把我们带进基因组学时代,那显然我们是会失去竞争力的。

但是医学的进步是不会等人的,你不做别人就会做,现在的行动力决定了未来的竞争力。医生的决策能力要取决于基因组数据,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取决于是不是率先把基因组医学、多组学、人工智能整合起来,医疗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就是数据和智慧医疗的精准医学,而不再是传统经验医学。它是一个转型的过程,是慢慢转变的过程,不是完全替代的过程。但是关键是谁先进入这个领域,谁就可以得到更大的竞争力。

所以推动基因组医学实践时不我待。让现在的行动来决定我们医院未来的竞争力,是我们今天希望大家有的一个理念。

前几天我们做了一个视频号视频(Truveta Genome Project),讲到美国一个特别新的人类基因组医学项目。这个项目实际上再一次吹响了人类基因组医学前进的号角。这个项目比原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大得多,比现在全世界在其他地方做的基因组计划要大好几十倍、几百倍。它是整合了基因组数据、电子病历数据、人工智能分析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仅仅是一个医院的参与,而是很多研究机构、很多医院联盟、很多AI医疗公司的组合。

这个事情比我们现在能够想象的还要大,是整个生态,整个国家层面的一个生态。不是一个医院,是整个产业、整个医疗联盟、不同的医院互相帮助。它是基因组数据的一种标准化和共享,达到这样一个机构。人工智能来参与整个决策过程,建立一个真正的精准医疗的生态体系,这是这个项目的精髓。

它的名字是基因组项目,但是它的背后不仅仅是基因组。我今天讲基因组医学也不是基因组本身,也不是基因组测序这个事,是讲整个以基因组医学为核心的一个整个理念、整个医疗体系的改变,包括多组学,包括人工智能决策,以数据为决策,而不是以临床表现为决策,这是未来的医学方向。

所以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精准医疗已经进入了数据驱动和AI赋能的新时代。未来的医院必须要适应这样的新时代,基因组医学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整个医疗行业的全球化和数据化,这个时代已经呼之欲出了。TRUVETA刚刚宣布,很快几年就会把它做完,对我们整个医疗行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是毋庸置疑非常令人兴奋和期待的。

我们的故事不会就停留在这个时候,明年我们也在这里,期待大家的到来。这是我们明年的开年演讲的主题:不只治愈,皆为健康。我们要在健康管理上面提出很多非常具体的策略、方法和体验。我们会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去收集积累大量的经验,让我们用基因组医学来预见整体健康的目标。我们期待2026年在这里再相聚,来讨论这样一个对所有人都有关有意义的主题。我们会让医院如何从诊疗中心升级为健康管理中心,来听大家的分享,来讲这些经验。

如何让精准医疗真正惠及每一个人,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我们要回答的不仅仅是如何治病,而是如何让每个人能够更健康、更长寿、更高质量地生活,这是我们的医学目标。

我们因为有这样的目标,所以有了行动的方向,眼里有光,脚踏实地,这是我们今年要做的事。

我们在和君教育基金下面成立了基因组医学教育基金,这个基金能够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大更有效。

我们会继续建设完善我们合因教育基因组医学培训体系和基地,基地就在和君小镇。培训体系我们通过四年,已经打磨相当好了,现在已经拓展到了很多医院;

在国际基因组医学联盟的框架下,我们继续推进国际合作交流。Heidi Rehm教授去年6月份就是站在这里跟我们分享了她的很多智慧。我们每年都会邀请国际上的基因组医学专家来这里分享。

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级医院,不同层次的医院对医生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我们已经做了一些了,但是我们希望做得更大。从某些医院开始,不一定是顶级的,不同层次的,包括最基层的医院,也有值得做的事情。

我们会继续深化院校合作,把基因组医学纳入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联合相关学会,展开多学科合作,把更多的临床专科纳入到这个体系里来。

我今年会把我们去年写的这本《遗传咨询》,用直播公开课的形式,通过一年的时间带着大家读这本书。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把后面其他的各种背景知识和延展内容一起来深度解读。

我们的使命是为中国培养10万名遗传/基因组咨询师,如果十年不够,就20年!体制内做我愿意,体制外做我也愿意,线上做我们愿意,线下我们也非常愿意。如果能够在基金会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面,我们能够做得更好更快,这是我们的理想。

请大家一起来关注基因医学时代的发展,让我们中国的民众能够尽早享受到基因组医学给我们带来的健康红利。谢谢大家!

来源:聚智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