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日,蓝思科技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3月30日接待BofA Securities、Balyasny AM、BlackRock、CIC Group、CITI 花旗等189家机构调研。
2025年4月1日,蓝思科技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3月30日接待BofA Securities、Balyasny AM、BlackRock、CIC Group、CITI 花旗等189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蓝思科技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江南,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刘曙光。调研接待地点为电话会议。
据了解,2024 年蓝思科技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生效,各业务线全面增长,全年营业收入 698.97 亿元,归母净利润 36.24 亿元。分板块看,智能手机与电脑类、智能汽车及座舱类、智能头显与穿戴类、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均有增长。业绩增长得益于客户与业务拓展深化、供应链垂直整合加强、精益管理成效显著。
据了解,公司在车载业务、其他智能终端业务、人形机器人业务等有较好发展。车载业务在大客户整机模组件有较高份额;其他智能终端板块预计保持较快增速;人形机器人业务已实现规模量产,并建立专门团队提供服务。
据了解,公司在折叠屏、夹胶玻璃、AI 眼镜等方面也有所布局。具备折叠屏量产能力,夹胶玻璃预计今年率先在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导入,AI 眼镜业务有核心技术突破。公司 2025 年一季度生产和在手订单饱满。
调研详情如下:
一、2024年经营情况说明
2024年,公司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开始发挥成效,组装业务实现同比快速增长,导入了更多自有上游外观件、结构件及功能模组,各条业务线全面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归母净利润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31%,内生增长动能强劲。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08.89亿元,同比增长17.08%;负债率39.71%,继续保持稳健。
分板块看,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贡献收入577.54亿元,同比增长28.63%,玻璃、金属等结构件和功能模组业务稳居行业领先地位,整机组装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智能汽车及座舱类业务实现营收59.35亿元,同比增长18.73%,中控模组、智能B柱/C柱等产品保持较快增长,超薄夹胶玻璃取得突破,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推动单车价值量提升;智能头显与穿戴类业务贡献收入34.88亿元,同比增长12.39%,公司产品在多款高端AI眼镜和头显产品上实现应用,业务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增长754.23%,成为新的增长极。
整体看,蓝思科技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客户与业务拓展深化。依托行业知名度与技术沉淀,公司持续拓展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客户资源,并在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新赛道快速实现突破,与国内外客户不断开拓新项目、新产品;
第二是供应链垂直整合持续加强。公司提供涵盖产品前端设计开发到大规模组装量产的一站式精密制造服务,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与服务能力,通过组装业务带动结构件、功能模组等业务协同增长,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利润规模;
第三是精益管理成效显著。在收入与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三费比率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研发投入27.85亿元创历史新高,技术储备持续增强。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玻璃、金属材料、功能模组研发合作,并重点拓展AI终端、新能源汽车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依托材料创新与智能智造优势抢占产业升级机遇。
二、问答
问:公司车载业务的份额和单车价值量分别是多少?车载业务整体增速较快的原因?
答:公司车载业务近几年快速发展,与国内外30多家智能汽车品牌都有合作。在大客户的中控屏、仪表盘、智能B柱/C柱等整机模组件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单车价值量根据不同车型有所变化。
公司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同一个工厂完成完整产品的所有配置,比如B柱的模具设计到成品出货,中控屏玻璃生产到整机组装都能在同一工厂完成,这是公司很难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基于公司的垂直整合优势和国外客户经验,很多品牌都乐于和公司合作,因而不断导入新客户、新项目,如腾势Z9新车已经使用公司双层夹胶玻璃,小米汽车已导入中控屏玻璃、无线充电模组等,单车价值量不断提升,因此公司车载业务保持较快增速。
问:公司其他智能终端业务2024年增长较快,请问2025年如何预期?人形机器人板块收入归属哪类业务?
答:2024年,公司与智慧零售客户战略合作,提供研发、生产、交付整机,采用公司独创的3D玻璃、金属等结构件与功能模组,体现公司垂直整合能力。
在数字化浪潮和智慧零售终端技术的持续发展下,智慧零售终端和电子价签作为智慧零售领域的核心设备,有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和消费体验的提升。该业务市场空间很大,不仅在国内保持快速增长,公司也可以凭借全球供应链优势,与客户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公司在新赛道、新产品持续发力,其他智能终端板块包含的品类会越来越丰富,预计会保持较快的增速。
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目前走在行业前列,去年实现了规模整机量产,目前归类于其他智能终端业务。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的产能和收入扩大,以后将考虑单独披露。
问: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业务方面目前有何布局,未来业务展望如何?
答:蓝思科技自2016年起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自主研发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在公司产线上得到大量应用,并逐步拓展至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
人形机器人是公司战略布局的新兴赛道。凭借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快速响应能力,蓝思科技已具备核心结构件的研发能力,并与国内外行业领先客户展开合作,在2025年1月与智元机器人联合交付全球首款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近期作为智元机器人生态链的核心合作伙伴,荣获“优秀合作伙伴奖”。
目前公司已建立专门团队,为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提供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服务。未来公司将以整机组装为抓手,导入更多自有模组及结构件,持续深化与国内外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场景向家庭服务、医疗养老等场景延伸,目标成为高度垂直整合的中国最大具身智能硬件核心制造平台。
问:请问组装业务目前的利润水平如何?未来是否仍有增长空间?
答:通过组装业务带动自有结构件和功能模组的业务增长是公司的长期策略。随着经营团队和技术不断成熟,良率效率持续提升,公司组装业务收入与盈利显著提升。2024年度湘潭蓝思收入同比增加97.42%,净利率为1.61%,达到行业较高水平。
此外公司组装业务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规模效应逐步体现。2024年收入结构中组装业务同比有较大提升,但公司整体毛利率仅下降0.74个百分点,充分证明公司以整机组装为抓手,通过高度垂直整合能力,带动自有外观件、结构件业务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得良好效果。
公司致力于提升组装业务利润水平,组装业务将进一步拓展市场,引入更多战略客户,规模效应逐渐扩大。公司也与客户持续沟通,不断提高公司零部件配套能力,导入更多上游自有零部件,未来在物料采购等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得益于公司产线的高度自动化水平和持续精细化管理,效率和良率也在持续进步。
问:目前公司在折叠屏的布局和进度如何?
答:公司早已布局UTG和CPI等折叠保护屏的制造工艺,深度配合各大品牌进行研发生产,具备快速量产折叠屏手机各种材质的柔性屏和整个模组的能力,已为国内大客户批量供应UTG和CPI屏。公司是北美大客户外观件和结构件的核心供应商,通过长期与客户进行共同研发验证,能够保证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目前正积极配合客户进行折叠屏验证,整体进度符合预期,为后续新机型量产做好准备。
问:公司第四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及全年资产减值的原因?
答:公司第四季度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第四季度期间湘潭整机组装业务快速放量,收入环比三季度大幅提升,因此四季度产品结构中组装占比更高,拉低整体毛利率。但整机组装业务已经实现盈利,持续为公司贡献利润增量,带动结构件业务增长。
2024年资产减值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减值和存货跌价损失两方面组成。固定资产减值方面主要是由于阶段性设备更新,淘汰部分老化和使用效率低的设备,金额有所增加;存货减值主要是由于营收增长,存货有所增加,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和监管部门要求,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和计提,从第四季度来看,单季度存货减值较2023年同期还是略微下降的。
问:蓝思长沙2024年毛利率情况如何,预计何时扭亏为盈?
答:蓝思长沙的黄花园区新项目开始量产,稼动率有所提升,并且随团队磨合更加成熟以及自动化提升,蓝思长沙经营情况从2024年上半年已开始改善,全年蓝思长沙亏损2.83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8.68亿元亏损大幅减亏,预计今年有较大可能扭亏为盈。
问:目前公司夹胶玻璃量产进展以及未来预期如何?
答:公司在超薄玻璃的后道加工方面有长期技术优势和积累,已进行多年汽车超薄夹胶玻璃开发,通过中国、欧盟、美国等车规认证,同步开发国内外各大客户。预计今年率先在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导入,进一步提升单车价值量。
公司的超薄夹胶玻璃与传统车窗玻璃相比有诸多优点,首先更加轻薄,通过减重增加汽车续航能力;其次,具备隔音、隔热、防紫外线等功能,减少贴膜或维护成本;最后,夹胶玻璃已通过各类车规认证,在强度、抗冲击力可以达到或超过传统车窗玻璃。随着头部汽车品牌率先使用超薄夹胶玻璃,预计对行业广泛使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问:公司AI眼镜业务目前与哪些行业领先客户开展合作?有哪些核心技术突破?
答:公司是北美大客户的穿戴产品核心供应商,也是RokidAI眼镜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覆盖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线全链条生产。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智能智造体系帮助Rokid突破产能瓶颈,加速产品规模化交付。
公司研发和生产的外观件、结构件、光学镜片等部件已在多款高端AI眼镜和头显产品上实现应用,并在光波导材料、微纳结构加工等关键技术路线上取得突破。自主研发的纳米微晶玻璃技术可提升镜片抗摔性与透光率,为AI眼镜提供轻量化、高画质显示方案。
问:公司2025年一季度情况如何?
答:公司一季度生产和在手订单情况比较饱满,产能利用率同比处于较好状态。今年公司有较多增长点,如下半年大客户新品推出、国内大客户新订单引入、北美PC产品组装放量以及智慧零售相关产品推出等,预计更大增量将来自于下半年。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