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官方回应未尽细节,雷总也还解答不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23:53 2

摘要:小米上热搜是日常,但今天上的热搜有点不寻常。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以97km/h的时速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车上三人身故。该事件在4月1日中午时分,小米公司官方回应后冲上热搜榜第一,对小米汽车造成信任危机。

小米上热搜是日常,但今天上的热搜有点不寻常。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以97km/h的时速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车上三人身故。该事件在4月1日中午时分,小米公司官方回应后冲上热搜榜第一,对小米汽车造成信任危机。

雷总在4月1日22时终于忍不住发微博,但他提到:“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4月1日12时许,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的“小米公司发言人”账号对事件回应一文中,描述了SU7事故的详细经过,显示事故车辆出事前处于NOA智驾状态,行驶速度约为116km/h,行驶至施工路段,车辆识别出障碍物后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车辆进入人驾状态,并发生了碰撞事故,碰撞前最后时速为97km/h。小米的这份回应还附有一份事故信息摘要:

基于以上信息,我们认为对于此次小米SU7撞车事故,小米官方回应的仍有未尽细节,其中包括有:

1)为何智驾系统仅剩2秒时才预警,是否该系统感知能力未达120km/h时速要求?

从事故摘要可以看到,“22点44分24秒,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到“22点44分26-28秒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中间仅仅过去2秒时间。我们NOA系统在碰撞前仅给出2秒预警,留给用户反应的时间不足,并且这远低于行业标准要求的10秒接管缓冲时间,驾驶员难以有效应对。

这涉及到事故车辆为SU7标准版,并未搭载激光雷达,依赖纯视觉方案在夜间施工路段识别静止障碍物可能存在延迟或失效。进一步牵出小米是否在此前营销宣传中着重传播MAX版(即带激光雷达版本)的智驾能力,造成消费者的误解问题。

2)最后2秒虽然用户接管,车辆处于人工驾驶状态,但紧急情况下车辆为何未触发AEB制动?

期间,系统将车辆行驶速度由116km/h降至97km/h,中间还有一条表述为“22点44分25秒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这一表述表明,在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并距离已经相当近的时候,并未触发AEB进行全力制动减速,制动踏板不管是人为踩踏还是系统干预,制动力度都远不够于当时所需的减速力度。

此处,还有一个信息点需要补充,有关小米官方说明书中提及SU7标准版“夜间对不规则障碍物识别上限约100 km/h”。似乎使得本次事故中,AEB未触发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超出阈值了嘛。问题在于,此前汽车方面曾展示了小米SU7 AEB在夜间120km/h遇静止故障车紧急刹停的功能。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宣传时使用高配车型展示亮点,实际购买低配的用户并未清晰认知到该低配版的功能边界远低于厂商宣传能力,造成使用不当,引发事故。说起来,厂商已经在产品说明书中说得很清楚,规避了法律责任,但事实上,有几个人会在买回汽车后,认真翻看产品说明书呢?宣传与标配之间的差异问题,实际上在智驾普及的当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裂。

3)小米是否对驾车用户(不仅限于车主)有足够的智驾安全教育?账号管理是否严谨?

小米在官方回应中提到,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联系到车主,得知当时驾车者并非车主本人。对此我们有一个疑问,事故发生时,车辆所使用账号是否为车主本人账号?是否涉及人与账号不对应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想问,当时的驾驶者是否充分了解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需知事项,并清楚在智驾系统发出接管提示时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没有考证就没有发言权,不过小米在官方回应中也并未提及。关于智驾安全与账号问题,尤其是高阶智驾系统使用前的安全需知未做好普及、告知与严谨的账号管理问题,是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我们所知,只有搭载华为ADS智驾的车辆对账号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就是一人一号,只有本人账号完成了智驾安全学习,并通过考试以后,才可以开启智驾功能。每次车辆上电都会通过车内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确保车机所登录的账号与驾驶人是一致的,才可开启智驾功能。如车主将车辆借给亲友,也需要对亲友进行智驾功能的授权,驾车的亲友账号需通过学习考试,才可使用智驾功能。

这一套动作,虽然严谨有效,但会对使用者造成一些不便,因此很多车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简化,即只要登录了一个账号,该账号已经学习并通过考试,那么换成其他的驾驶员也能使用智驾功能。但这会导致一些借用、或者共用车辆的用户,出现在对智驾系统需知真空的情况下启用智驾功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写在最后:以上,是我们对此次小米SU7大事故的思考,我们为此次事故中丧生的三位年轻女孩感到惋惜,同时也希望这次的大事故更多细节能够得到披露,还原事故的真正原因,引发更多的关于智驾安全的思考与改善。

2025中国汽车进入“全民智驾”普及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和使用带高阶智驾的汽车,但我们希望普通的消费者对智驾系统有更为客观、理性的认知。小米SU7事件让很多人对智驾进入一种反思状态,质疑智驾是否足够安全,其实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往往有不周到的一面,智驾技术也一样,我们应合理学习、客观认知智驾技术,不盲目信任,不嫌麻烦认真学习智驾的使用需知,使用时也要全程监管,为自己守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文:Nice好车 凑凑)

来源:Nice好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