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啊,《中国人口报》发了篇文章叫《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这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现在都在说要给大学生开婚恋课程,这文章里还提了五个建议呢,咱今儿个就好好唠唠这事儿。
最近啊,《中国人口报》发了篇文章叫《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这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现在都在说要给大学生开婚恋课程,这文章里还提了五个建议呢,咱今儿个就好好唠唠这事儿。
先说说为啥要在高校搞婚恋教育。你想啊,大学生都处在青春正好的时候,恋爱这事儿在校园里那是挺常见的。可好多大学生对恋爱、婚姻这一套东西,了解得并不多。他们可能知道喜欢一个人就去追,但是真到了相处、规划未来的时候,就懵了。比如说怎么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啊,两个人的价值观怎么磨合啊,还有毕业后要是想结婚,家庭责任怎么承担,这些问题他们都没个准数。
这时候高校要是能开展婚恋教育,那可就太有用了。就像文章里说的第一个建议,把婚恋教育课程加到大学选修课程体系里。这样一来,大学生们就能系统地学习婚恋知识了。这课程可以讲讲恋爱心理学,让学生知道为啥自己在恋爱里会有那些小情绪、小纠结;也可以说说婚姻的法律知识,像夫妻财产怎么分配、婚姻里的权利和义务是啥,省得以后稀里糊涂地吃亏。
再看那第二条建议,线上线下结合着教学,还能用些非传统的形式。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上网,线上课程就很方便。可以弄些短视频讲座,把婚恋里的重点问题,像怎么正确地表达爱意、怎么避免恋爱暴力,用几分钟的视频讲清楚。线下呢,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恋爱经历或者听来的故事,然后一起分析总结。还能搞些角色扮演的活动,模拟恋爱中的场景,比如约会时怎么聊天、吵架了怎么和解,这样能让学生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还有那个课程反馈机制也很重要。让学生匿名评价课程,这能让老师知道自己哪儿讲得好,哪儿还得改进。学生们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是觉得某个话题没讲透,或者教学方法太枯燥,都能提出来。这样课程就能越办越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婚恋教育,老师得专业才行。所以第四条建议就是政府和高校要重视培养师资。通过培训、进修,让老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比如说现在流行的一些新型恋爱关系,像异地恋加网恋这种复杂的情况,老师得能分析得明白。还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让老师去参加思政教育培训和研究活动。为啥要搞思政教育呢?因为婚恋观也和价值观、人生观紧密相连啊。老师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能只教些恋爱技巧,还得让学生明白在恋爱里要尊重他人、要有责任感、要忠诚。
最后一条,高校、家庭、社会得一起使劲儿。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可不能小看。家长可以跟孩子聊聊自己的恋爱经历、婚姻生活,给孩子一些过来人的建议。比如说怎么看一个人是不是适合结婚,怎么处理婆媳关系之类的。社会呢,也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像一些公益组织可以举办婚恋讲座,或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媒体也可以多宣传健康的婚恋观,少播那些乱七八糟的情感纠葛剧,别误导了年轻人。
高校开展婚恋教育,那好处可多了去了。对学生个人来说,能让他们在恋爱里少走弯路,以后要是结婚了,也能经营好家庭。家庭幸福了,人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正确的婚恋观也有助于传承良好的家风,培养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下一代。
不过呢,这婚恋教育在高校里推行,可能也会遇到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学生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不愿意选这门课;或者有的老师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不太愿意教。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可以多宣传这门课的意义,让学生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老师呢,可以给予一些奖励或者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到婚恋教育中来。
总之啊,高校婚恋教育是个很有意义的事儿。就像给大学生们在青春的道路上点亮一盏灯,让他们在恋爱和婚姻的世界里,能看得更清,走得更稳。希望高校能尽快把婚恋教育重视起来,按照这些建议好好地开展课程,让大学生们都能受益,以后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来源:上车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