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持续升高的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加速气候极端状态来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2 08:58 2

摘要: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裹上了一层越来越厚的保温毯。这些看不见的气体分子不断积累,将本该散逸到太空的热量困在了地球表面,导致全球气温持续攀升。这种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正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更令人担忧的是气候系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作者 | 李想(天津外国语大学)

本文约2063字,阅读约7分钟

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裹上了一层越来越厚的保温毯。这些看不见的气体分子不断积累,将本该散逸到太空的热量困在了地球表面,导致全球气温持续攀升。这种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正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更令人担忧的是气候系统的滞后性,即使今天停止排放,已累积的二氧化碳仍会继续影响气候数百年之久。科学家们警告称,如果放任当前的排放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将面临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例如沿海城市将被上涨的海水逐渐吞噬,又或者干旱和热浪将成为常态等等。这些威胁并非遥不可及——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已经在我们身边显现并持续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25年3月12日,夏威夷毛纳罗亚天文台记录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即全球日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首次突破430ppm。这个数字不仅创下了自1958年有系统监测以来的最高纪录,还更可能是地球300万年来从未经历过的日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水平。与此同时,3月7日创下的430.60ppm纪录,以及随后3月10日的430.19ppm数据,标志着人类活动正将气候系统推向更危险的极端。

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推动了这一具有警示意义的标志性数据的形成。Dr. James Kirkham(Chief Scientist of the Ambition on Melting Ice coalition of governments)指出:“这种上升轨迹是化石燃料持续使用的直接结果。”与此同时,去年极端野火的排放、化石燃料开采中的甲烷泄漏、永久冻土融化释放的温室气体,以及海洋吸碳能力的下降等因素都是这一数据形成的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极地海域实际上一直在默默承担着缓冲气候变化的重任,即它们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为减缓全球变暖做出了巨大牺牲,但这种自我牺牲式的服务正随着海洋酸化接近极限。国际冰冻圈气候倡议(ICCI)警告称:当前海洋酸化速度已达过去3亿年最快,即约25%的碳排放被海洋吸收后形成了碳酸,使贝类等生物难以构建碳酸钙外壳,这将直接威胁海洋食物链基础。“即使未来二氧化碳浓度下降,酸化也需要30万年才能自然恢复!” ICCI主任Pam Pearson强调。不止于此,如果即将在巴西举行的COP30不能达成更有力的减排协议,到2100年二氧化碳浓度可能突破500ppm大关,届时极地海域酸度将翻倍。

与此同时,2024年也成为了自1880年以来最热年份,即全球平均气温首次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C,这与430ppm的新纪录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双重遇险信号”。“尽管IPCC报告表明控制升温在1.5°C内仍技术可行,但行动窗口正快速关闭。”帝国理工学院气候学家Joeri·Rogelj博士坦言。

面对这样的紧急状况科学家们呼吁:这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门槛,而是要求人类立即采取行动的警钟。正如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所强调的那样——现在需要的不是渐进式的改变而是最雄心勃勃的气候减缓措施,因为每增加一单位的碳排放都在压缩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

图表显示了在夏威夷莫纳罗亚天文台测量的月平均二氧化碳。莫纳罗亚火山的二氧化碳数据构成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测量的最长记录。他们是由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C. David Keeling于1958年3月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一个设施中开始的。第一张图表显示了莫纳罗亚火山最近整整五年的二氧化碳记录加上今年的记录。第二张图显示了毛纳罗亚天文台1960年至2020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数据。(图片来源:https://gml.noaa.gov/ccgg/trends/mlo.html)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获得的从莫纳罗亚天文台更新的2025年3月的二氧化碳数据。(图片来源:https://www.co2.earth/daily-co2)


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威胁,它正真切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现实,因此每个人的日常吃穿住行选择都能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减碳网络。出行方式的改变是最直接的减碳突破口,想象一下,当你骑共享单车穿过城市街道时,不仅避开了堵车烦恼,还减少了约200克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一棵树半天的吸碳量。当你选择地铁或公交等公共交通时,你的碳足迹只有私家车的四分之一。而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飞行旅程,“碳中和机票”正成为环保旅行者的新宠,即航空公司会代你种植树木来抵消航程碳排放。与此同时,家也是我们每天减少消耗能源的主战场,例如把空调调高1度,夏季就能节省6-8%的用电量,或者将白织灯换成同样明亮的节能LED灯能够节省80%电量。不止于此,在厨房里,减少食物浪费尤为关键,即全球8%的温室气体来自被丢弃的食物,因此学会合理规划采购,善用冰箱收纳,将厨余垃圾堆肥都有益于减排。最令人振奋的是这些个人行动的聚合效应,即如果每个中国家庭每天节约1度电,一年就能减少2.9亿吨碳排放,这相当于种植了48亿棵树。当我们把这些绿色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它们就不再是负担,而会成为呼吸一样简单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却又像森林一样有力地为地球撑起保护伞。

面对这场气候与人类行动之间的时间的赛跑,“碳中和”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每一次化石燃料的使用都在加速这场危机,每一片消失的热带雨林都削弱着地球的自愈能力,因此唯有立即采取行动转变能源结构、改变生活方式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地球。

上图是阿拉斯加的冰川,摄影:刘茂胜(绿会BCON专家)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文 | 李想

审核 | Richard

排版 | 绿叶

关于作者

李想,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国际政治大二在读学生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实习生。对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低碳技术转移、气候谈判有着浓厚兴趣,未来希望投身全球环境政策、气候谈判等领域。


李想. 警戒!持续升高的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加速气候极端状态来临?. 海洋与湿地. 2025-04-02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OceanWetlands

斑海豹©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海湿·小百科】海洋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豚、海牛、儒艮、鲸鲨等濒危物种,在水中活动时,很容易与航行的船舶发生碰撞。开放式螺旋桨高速旋转,一旦与这些大型动物发生碰撞,极易造成严重的撕裂伤、骨折、切割,甚至当场死亡。许多动物直接沉尸深海,很难被发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海洋与湿地·宣)

【参考资料】

1.https://iccinet.org/

2.https://pml.ac.uk/news/a-stark-reminder-record-breaking-co2-levels-recorded-for-earths-polar-regions/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