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IV是RNA病毒,如果不进入人体,很快就会在空气中降解、失活。如果进入了人体,首先会入驻到体内的免疫细胞,而不是RNA在体内直接复制更多的RNA。侵入到免疫细胞后,病毒RNA会逆转录生成cDNA。这种双链DNA作为整合前的中间体进入细胞核,并与宿主的基因组整
一
什么是HIV-1 DNA?
HIV是RNA病毒,如果不进入人体,很快就会在空气中降解、失活。如果进入了人体,首先会入驻到体内的免疫细胞,而不是RNA在体内直接复制更多的RNA。侵入到免疫细胞后,病毒RNA会逆转录生成cDNA。这种双链DNA作为整合前的中间体进入细胞核,并与宿主的基因组整合。整合到基因组形成前病毒,也就是专家们常说的HIV-1 DNA,病毒储存库。
生成的HIV-1 DNA病毒库利用细胞里的优良环境,不断转录复制出更多的艾滋RNA病毒颗粒并进入血液,然后又不断的侵犯细胞,生成HIV-1 DNA,周而复始,病毒RNA、DNA数量越来越多。
二
HIV-1 RNA与HIV-1 DNA的区别?
HIV-1 DNA和HIV-1 RNA是艾滋病病毒(HIV)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在病毒的生命周期和检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HIV-1 RNA 检测主要是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RNA,HIV-1 DNA 检测主要是检测全血、干血斑或组织细胞中的前病毒DNA或总核酸。与HIV-1 RNA检测相比,HIV-1 DNA检测的稳定性更好。
1.形成阶段和存在形式:
HIV-1 RNA首先在感染初期形成,随后转化为HIV-1 DNA前病毒。HIV-1 DNA前病毒随后嵌入到人体CD4细胞的DNA中,成为持续复制的基础。
HIV-1 RNA则主要通过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2.稳定性和检测窗口期:
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HIV 核酸检测方法分为 HIV RNA(定性、定量)和 DNA(定性、定量)检测,可在感染后 1周左右检出。
HIV-1 DNA由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因此比HIV-1 RNA更稳定,即使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也较难被清除。这使得HIV-1 DNA成为检测HIV感染早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具有较短的检测窗口期(约3-7天)。
HIV-1 RNA的检测窗口期相对较长,通常在感染后的几周到几个月内才能检测到。
检测方法窗口期(如下图):
3.治疗和监测:
HIV-1 DNA的检测对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病毒载量的变化非常重要。由于HIV-1 DNA是病毒复制的基础,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预防病毒载量的潜在反弹。
HIV-1 RNA的检测则更多地用于诊断和确认HIV感染,尤其是在抗体检测不确定或抗体水平不足以确认感染的情况下。
总结来说,HIV-1 DNA和HIV-1 RNA在艾滋病的感染和治疗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HIV-1 DNA的检测因其稳定性和窗口期的短特点,在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尤为重要。
三
HIV-1 DNA载量检测的意义重大
1.监测疾病进展
HIV-1 DNA定量检测可监测病程进展,HIV-1 DNA定量检测值高者病程进展快而严重。对于HIV-1 DNA定量检测值>103拷贝数/106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HIV感染者,不论HIV-1 RNA载量、CD4处于何种水平,感染5年后进展为AIDS 的风险很高(>25%)。
2.与预测中断抗病毒治疗后的病毒反弹相关
HIV-1 DNA定量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断时,可以预测血浆病毒反弹的时间。在停止抗病毒治疗时,HIV-1 DNA定量检测值较高的患者比 HIV-1 DNA定量检测值较低的患者的病毒反弹速度更快。
HIV-1 DNA定量检测值与 HIV-1 RNA载量和CD4+T 细胞计数结合,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在实现病毒学抑制(HIV-1 RNA载量≤50 copies/ml)后病毒反弹风险较低(或较高)的人群。
3.可用于评估 ART 疗效、指导 ART 方案调整
由于HIV-1 DNA进入人体后会形成病毒库,因此定期进行HIV-1 DNA定量检测,不仅可以知晓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预测病载反弹。在低病毒血症的感染者身上尤为使用。
低水平的HIV-1 DNA定量检测值可以预示感染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感染早期实施 ART 可有效避免感染者CD4+T细胞水平的进一步下降,同时有助于改善炎症激活水平、降低 HIV储存库,是从根本上预防免疫重建不全发生的最重要手段。
研究功能性治愈的ⅥSCONTI队列中,14位治疗后停药4-12年病毒不反弹患者停药时HⅣ-1 DNA载量平均值为125拷贝/百万细胞,显著低于停药后较快反弹的患者。
4.上药前检测HIV-1 DNA
知晓服药前病毒储存库的初始值,可结合CD4+计数,可以预测抗治疗2年后 HIV-1 DNA载量下降至150拷贝/百万细胞的概率,结合治疗中HⅣ-1 DNA随访点载量结果,分析HⅣ-1 DNA载量变化趋势或下降程度,才能更好的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
5.要持续检测HIV-1 DNA
经抗病毒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HⅣ-1病毒载量将达到检测不到的标准,且CD4+恢复正常水平,但并非这些患者治疗效果都一样,仅有不到20%的治疗人群HⅣ-1 DNA载量水平降至150拷贝/百万细胞内。因此,监测HIV-1 DNA载量指标知晓自己HⅣ-1 DNA载量水平下降状况尤为重要。
04
目前HIV-1 DNA载量检测开展情况
近年来,HIV-1 DNA载量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HIV-1 DNA载量检测在中国的开展情况显示出高度的重视和应用。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HIV 核酸检测对于急性期 / 窗口期及晚期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和《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及(2024年版)》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指出,HIV-1 DNA载量检测在艾滋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国家指南关于HIV-1 DNA载量检测的推荐意见
如今,广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球首个HIV-1 DNA载量检测试剂在中国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这意味着,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将能够享受到这项先进的检测技术带来的好处。
这项新的检测技术,为临床诊断、治疗效果评估、预防病毒载量的潜在反弹、预测长期预后等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不仅为A友们提供了更多的检测选择,更为精准治疗和长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资料: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 版)》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2020.
[3]《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 293-2019)》
[4]《艾滋病自我检测指导手册(第一版)》
[5]《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 版)》
[6]《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7]《HIV 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
[8]董莉娟,陈会超,马艳玲,等.HIV-1 DNA的检测及临床应用[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0):1685-1690.DOl:10.3760/cma.i.cn112338-20211230-01036.
[9] Rouzioux C, Hubert JB, Burgard M, et al. Early levels of HIV-1 DNA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re predictiv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dependently of HIV-1 RNA levels and CD4+ T cell counts[J]. J Infect Dis, 2005, 192(1): 46-55. DOI: 10.1086/430610.
[10] N'takpe JB, Gabillard D, Moh R,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ellular HIV-1 DNA level and mortality in HIV-1 infected African adults starting ART with high CD4 counts[J]. eBioMedicine, 2020, 56: 102815. DOI: 10.1016/j.ebiom.2020.102815.
[11] Assoumou L,Weiss L, Piketty C, et al. A low HIV-DNA level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 at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interruption predicts a higher probability ofmaintaining viral control[J]. AIDS, 2015, 29(15): 2003-2007.
[12] Sáezcirión A, Bacchus C, Hocqueloux L, et al. Post-TreatmentHIV-1 Controllers with a Long-Term Virological Remission after the Interruptionof Early Initiat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RS VISCONTI Study[J]. PlosPathogens, 2013, 9(3):e1003211.
[13] RouziouxC , Pauline Trémeaux, VéroniqueAvettand-Fenoël. HIVDNA: a clinical marker of HIV reservoirs[J]. Current Opinion in HIV and AIDS,2018, 13(5):1.
[14] YueY , Wang N , Han Y , et al. A higher CD4/CD8 ratiocorrelates with an ultralow cell-associated HIV-1 DNA level in chronicallyinfected patient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 case control study[J]. BMC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17(1):771.
[15] Ceccherini-Silberstein F, Lepri AC, Alteri C, et al. Pre-ART HIV-1 DNA in CD4+ T cells correlates with baseline viro-immunological status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 first-line ART[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8, 73(12): 3460-3470. DOI: 10.1093/jac/dky350.
[16] Whitney J B, Hill A L, Sanisetty S, et al. Rapid seeding ofthe viral reservoir prior to SIV viraemia in rhesus monkeys[J]. Nature, 2014,512(7512):74-7.
[17] Chen K, Wang Y, He X, et al. HIV DNAmeasurement and improved detection of HIV infection among MSM: a strategicimplication[J]. AIDS Research and Human Retroviruses, 2019 (ja).
[18] 公众号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科普 | 病毒检测新技术,精准治疗新助力》
来源:海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