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复活”的法律边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2 09:41 2

摘要:商家利用AI技术,只需花10元至100元,就能让客户已故的亲人照片“复活”甚至说话。还有人“复活”已逝明星……面对AI技术带来的这些“福利”,你会作何选择?在AI“复活”过程中,又该如何把握好伦理、法律边界?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饶俊华)商家利用AI技术,只需花10元至100元,就能让客户已故的亲人照片“复活”甚至说话。还有人“复活”已逝明星……面对AI技术带来的这些“福利”,你会作何选择?在AI“复活”过程中,又该如何把握好伦理、法律边界?

4月1日,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期“晚报融媒・帮您办”律师团成员刘丽娟与大家一起探讨AI“复活”的法律边界。

AI技术能“复活”已故亲人

在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复活”因病去世的女儿后,更有网友“复活”了李玟、高以翔、乔任梁等已逝明星。

“修复照片是10元起。”记者打开一链接显示已销售900+,遂与该商家客服沟通,对方称,将逝者照片“复活”变为动态照片20元,如需照片说话,电脑配音30元,克隆逝者原声100元。

客服还表示,克隆声音需要客户提供一段逝者至少30秒以上语音,普通话标准,并且没有杂音,克隆逝者声音说话100字以内100元,超过100字需另收费,最长可以做30分钟以内视频,根据客户不同要求,价格有的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如果照片像素较低,需要修复后才能制作动态或者视频。”记者随后又向另外几家商家咨询,客服的回答雷同,其中一家店名带有“传媒文化”的商家表示,最近接单比较多,如果想赶在清明节之前完成,需尽快下单,并发来QQ号和邮箱,催促记者将已故亲人照片或者视频发过去。

“看到姥姥姥爷照片动起来的那一刻,泪奔了。”记者在评价栏看到,大多数下单网友都默认好评,有个别人留下看到亲人照片“复活”的感受。

“我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她9年前去世离开了我,我很想念她,看到网上可以‘复活’亲人照片,就下单了。”市民刘欣说,经过与店家沟通,她最终花了160元,获得了奶奶3张动态照片和1个奶奶原声视频,“看到奶奶‘活’过来叫着我小名的一刹那,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刘欣认为,这极大慰藉了自己对奶奶思念的心。

“‘复活’逝去亲人一般是近亲属的情感需求,目前,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刘丽娟表示,“复活”逝去亲人,需要注意的是,要如何保护死者的肖像权、名誉权?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自然人死亡的,其近亲属为了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可以对死者的相关个人信息行使本章规定的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死者生前另有安排的除外。”本条内容规范了关于近亲属行使对死者个人信息权利,从这一规则来看,首先要尊重死者的安排,近亲属确有合法利益的,可以行使一定的对死者个人信息的权利。

刘丽娟说,在人工智能可以被“复活”的时代,保护逝者的人格权益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目前的立法主要针对死者的人格权益受到侵害后近亲属的权利,今后可能需要对于积极行使死者人格要素的权利主体、方式、限制条件方面有更明确的法律规范探索。另一方面,要特别加强对相关技术服务提供者在数据处理、侵权预防、平台规则方面的监管。此外,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可能成为每个人的工具,人人都有“复活”和“创造”一个虚拟人的能力,每个人都要充分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利用AI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未经逝者亲属同意涉嫌侵权

“你们好吗?我是CoCo李玟,我知道你们感到惊讶,甚至有些不真实……”记者曾在多个社交网络平台刷到一些网络博主用AI技术“复活”李玟、高以翔、乔任梁等已逝明星的视频。视频里,这些明星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

乔任梁的父亲公开在网络上对这种视频表示“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李玟的母亲则委托律师发表声明,称此举给家人带来了二次伤害,要求商家7天内下架侵权内容。

那么,未经逝者亲属同意AI“复活”是否涉嫌侵权?即便当事人是明星也会侵权吗?

“只要是未经逝者亲属同意的AI‘复活’都涉嫌侵权,即使被AI‘复活’的是明星等公众人物也一样。”刘丽娟表示,一些人没有经过逝者近亲属等权利人的同意,随意使用逝者的个人信息进行AI“复活”或制作AI数字人,将会涉嫌侵犯他人人格权。由此可以看出,AI“复活”既揭示了科技的进步,也涉及伦理、法律等问题,需要划清边界。

刘丽娟介绍,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规定,逝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逝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没有经过逝者亲属等许可,擅自使用AI技术“复活”逝者,并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播,是违法行为。

刘丽娟提醒说,随着AI技术的发展,如何辨别视频的真伪成为了一个问题,善意地让已故亲人在视频中说话、行动,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来实施诈骗。因此,面对这种产品时需要谨慎对待。AI“复活”逝者服务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和伦理的挑战,大家需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确保在使用这些技术时既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来源:新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