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下午3点,临沭县大兴镇顺泽家庭农场的蓝莓园里,临沂市优秀归雁人才、临沭县顺泽农场农场主陈玲通过手机“温湿器”App查看棚内环境,熟练地打开滴灌设备施加水肥,“蓝莓偏爱酸性土壤,喜温润环境,为确保蓝莓的最优生长环境,要精心管理湿度与水分。坐果期水肥一定
春到沂蒙,风拂万亩蓝莓基地,绿叶间缀满青白花苞,有的已结出小小绿果,预示着又一年的丰收。
3月31日下午3点,临沭县大兴镇顺泽家庭农场的蓝莓园里,临沂市优秀归雁人才、临沭县顺泽农场农场主陈玲通过手机“温湿器”App查看棚内环境,熟练地打开滴灌设备施加水肥,“蓝莓偏爱酸性土壤,喜温润环境,为确保蓝莓的最优生长环境,要精心管理湿度与水分。坐果期水肥一定要跟上,基本上十天就要施一次。”
这片60余亩的蓝莓园,既是陈玲的“创业战场”,也是当地蓝莓产业发展的缩影。从“园丁”转型到“蓝妹妹”,执着而坚定的陈玲用12年时间,书写了一段新农人与时代共振的故事。
“我是农校毕业的,无论身处何方,土地始终是我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归宿。”2013年,陈玲告别奋斗了11年的教师生涯,回到家乡临沭县大兴镇,琢磨着种植“水果皇后”蓝莓。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2015年春旱,陈玲高价租水罐车保苗;2017年资金链紧绷,全家节衣缩食过紧日子。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在各级政策的扶持下,大兴镇逐渐完备了蓝莓产业体系,大兴蓝莓种植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熬过了创业期的艰辛,陈玲的蓝莓种植园也在2018年进入丰产期,当年销售收入150万元。“现在,大兴镇已经是鲁南苏北地区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陈玲骄傲地说。
陈玲深知,要想在蓝莓特色种植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她与临沂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合作,参与制定《设施蓝莓生产技术规程》国家行业标准,推广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使蓝莓亩产提升30%;她创新经营模式,成立超蓝蓝莓合作社,借力短视频、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拓展销路。
2022年,陈玲提出“减规模、提质量”的家庭农场转型方案。她用两年时间成功引种L25、F6、云雀、优瑞卡等优质蓝莓品种,完成更新换代。“如今农场种植规模控制在60余亩,以冷棚为主,今年新苗陆续开始挂果,行情好的话销售收入能有近50万元。”陈玲告诉记者,明年起新苗将陆续进入丰产期,届时挂果量和收益都将翻一番。
“没有政府扶持,我走不到今天。”陈玲感慨地说。2023年,陈玲入选市农业农村局“百名优秀四雁人才”名单,获得30万元“四雁振兴贷”授信支持。镇里帮顺泽家庭农场等蓝莓种植大户对接市场,推动集体采购,进一步打响“大兴蓝莓”品牌。如今,大兴镇因蓝莓产业蝶变为“蓝莓小镇”,从种苗培育、鲜果销售到深加工、文化旅游,年产值达6亿元。
夕阳西下,余晖洒向蓝莓园。俯身轻抚枝叶,陈玲有了新的打算:“今年计划将蓝莓种植和采摘游、露营研学相结合,形成农旅融合供求闭环,实现村企合作、助农增收。”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汤婷 通讯员 龚宜超 孟琦
来源:鲁南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