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小大学毕业就上岸,刚入职那会儿,激情满满,干什么工作都风风火火,几乎以办公室为生,通宵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劳模”,不论在哪里、不论在干什么事,单位一个电话他就能回去,他完全担得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这个评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越来越“无心仕途”了。
发小大学毕业就上岸,刚入职那会儿,激情满满,干什么工作都风风火火,几乎以办公室为生,通宵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劳模”,不论在哪里、不论在干什么事,单位一个电话他就能回去,他完全担得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这个评价。
凭借自己的努力,现在也晋升到科级了,但是最近几年发现,好像工作没了以前的闯劲冲劲,问他,他也只是憨憨一笑,“唉,没啥,就是不想卷、也卷不动了……”
发小这种情况,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以前大家挤破头想当官,图的是稳定和体面,现在这套逻辑被时代冲得七零八落,越来越多人对“往上爬”这事儿提不起劲,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现实因素的角力。
1️⃣经济账。拿基层来说,一个副科级岗位每月就比普通科员多几百块,可要操的心能翻几倍,加班加点还得替人背锅,这种付出和回报不对等的买卖,很多人自然不买账。
2️⃣进步账。体制内的晋升通道整体较为狭窄,县城里好些2017年考进来的公务员,到现在连四级主任都评不上,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前面排队的硕士博士乌泱泱一片。有些岗位明摆着是给空降兵留的,普通人干得再好也就是个陪跑,这种看得见天花板的游戏,越来越没人愿意往里砸青春。
3️⃣人情账。职场“跪舔”潜规则让“心比天高”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接受,酒局文化、人情往来这套把戏,压根不接招,大家宁愿下班准点走人陪孩子,也不想陪着领导演戏,毕竟“配合表演费”和“忍气吞声费”算进工资里,性价比实在低得可怜。
4️⃣价值账。现在的年轻人把“自我”看得比什么都重。以前领导画个大饼能让人热血沸腾,现在大家心里门儿清,升职加薪那点钱,在房价面前连个厕所都买不起,倒不如把时间花在考证、搞副业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至少不用在办公室政治里耗得心力交瘁。另外,社会上的机会也多了,自媒体、直播这些新行当比坐办公室更加自由,很多有点能力、有点资源的都不乐意在论资排辈的体系里当螺丝钉。
5️⃣发展账。很多单位山头林立的现象不是秘密,跟不对人再努力也白搭,这种人身依附的游戏规则让很多实干派寒了心。有人调侃道,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要先说对不起,才能没关系,长大后你没关系,那只能对不起了。更别说现在的监督越来越严,手里那点小权力搞不好就成了定时炸弹,与其战战兢兢当领导,不如安安稳稳当个“小透明”,至少半夜能睡个踏实觉。
6️⃣身体账。长期熬夜直接引发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导致常见的慢性咽炎、颈椎病、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加剧。尤其是材料部门,“5+2”“白+黑”是常态,健康换前途的代价远超预期收益。而且持续熬夜造成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直接影响公文写作、应急处突等核心能力,当熬夜成为工作常态,实际已陷入了“越拼命越没成果”的恶性循环。
7️⃣家庭账。现代社会情感连接脆弱,过度投入工作引发的夫妻矛盾、亲子关系疏离,常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可能我发小的醒悟也只是早晚之事吧!笔者认为,体制内的工作,不管是不是金饭碗,终究也只不过是一份工作而已,不要自视过高,当你透支健康换来的优秀,也只不过是人事档案里随时可替换的几行宋体字,而单位的运转齿轮从未因此停滞半分。
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永远不会后悔工作干的少了,或者是工作投入不够,大多数人后悔的是那些想见的人还没有见到,想去的地方没去成,那些想做的事却再没有时间去做了……
人生短暂,要把时间用在生命的体验中,因为,人生不是用红头文件丈量的,而是用看见花开、听见雨声的瞬间拼凑的。
你熬的夜、拼的命、流的泪,最后都成了档案袋里轻飘飘白A4纸,而你错过的晚霞、失约的晚餐、没牵到的手,才是永远无法补录的人生正文!
来源:阿饱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