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西部山地大省,贵州近年来依托大数据、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崛起,高等教育也同步迈入快车道。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贵州版)发布,显示全省共有20所本科院校上榜,其中贵州大学稳居省内榜首,全国排名第99,成为贵州高教的重要标杆。
作为西部山地大省,贵州近年来依托大数据、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崛起,高等教育也同步迈入快车道。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贵州版)发布,显示全省共有20所本科院校上榜,其中贵州大学稳居省内榜首,全国排名第99,成为贵州高教的重要标杆。
这份榜单不仅展现了贵州高校的整体格局,也反映出地方经济与教育的紧密联系。全国前300名中,贵州共有5所高校,贵州大学独占鳌头。师范类院校数量众多,达到7所,占比35%,与贵州基础教育薄弱的现实紧密相关。贵阳的高校数量达到11所,其他非省会城市如遵义和铜仁则相对较少,显示出明显的“强省会”特征。
贵州大学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1,作为贵州高教的“定海神针”,其学科实力及政策支持备受瞩目。
依托遵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贵州大学开设了“红色思政教育”课程,打造了“红映溪山”思政品牌,将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同时,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立体育人模式,通过“田野思政”、和“博士村长”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贵州大学每年获得超过30亿元的重点支持,并获批设立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
其中,植物保护学科位居全国前10,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华为共建实验室。2024年,学校又新增了“喀斯特环境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巩固了学科优势。
与茅台集团合作培养酿酒工程人才,贵州大学毕业生本土就业率超65%,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学校通过“马院+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3,凭借其精准的办学定位,成为民族教育的“守山人”。
该校专注于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有苗语、侗语等特色师范专业,为黔南和黔东南地区输送超过70%的中小学教师,成为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支撑。
依托“中国天眼”的地理优势,学院设立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开发民族天文文化课程,曾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一举措不但提升了学校的科研能力,也为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该校的“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报名人数激增200%,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超过千万。这一计划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也显著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精确的学科定位、特色科研和积极的社会互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功从地方院校跨越至民族教育特色高校,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贵州商学院位列第20,作为商贸人才的“新摇篮”,其转型之路备受关注。
贵州商学院在短短8年内由专科升格为本科,主打“山地商业”特色,开设跨境电商、生态旅游管理等紧缺专业,紧扣贵州的产业需求,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新能源等领域。
学院与贵阳综保区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让大三学生能够直接进入跨境电商企业实习,起薪较省内平均高出约15%。
通过“项目化教学、岗位化实践、创业孵化”等模式,贵州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厚的实践机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此外,贵州商学院还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专项”5000万元的拨款,计划在2025年启动“东盟商务人才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并与泰国合作成立“中泰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致力于培养精通中泰贸易的专业人才。
贵州商学院通过清晰的学科定位、创新的实践教学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成功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的华丽转身,成为贵州商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当贵州大学的科研成果助力“数字贵州”建设,当黔南民师院的毕业生扎根苗乡侗寨,当贵州商学院的学子把“黔货”卖向全球,教育的力量在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你如何看待贵州高校的崛起?如果你是考生,会选择本地特色院校还是省外名校?欢迎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来源:沐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