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日常养生,做好“动”与“静”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2 11:07 2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重视健康。中老年人群更是把养生提上了重要日程,很多人看书学习、听养生讲座,不可谓不用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重视健康。中老年人群更是把养生提上了重要日程,很多人看书学习、听养生讲座,不可谓不用心。

但是,每每谈及养生,必离不开吃中药、吃补品、吃药膳。殊不知,在养生这件事上,身心“动”与“静”的管理,比补品重要得多。

做好养生的“动”与“静”

《叶氏医效秘传》云:“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则变,阴动则合,而生五行,各禀其性。

动则生阳

阳虚以动养为先

阳气是什么?

精力充沛、处事乐观、动作敏捷都可以看作是阳气旺盛的表现。

快走、跑步、骑行、游泳、打球、日常劳作等都属于动养,这里强调的是“形动”。

身动为动养,勤于动脑、勤于思考,也属于动养。常用脑,让大脑动起来,可以延缓生理老化,让人思维敏捷、神清脑健、耳聪目明。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增加“动则生阳”的机会:

多走路,少乘车;

多利用楼梯,少乘电梯;

看电脑手机的间隙,多做一些伸展运动;

多学习,勤于思考;

培养自己对运动的兴趣等。

注意:

中医认为,大汗伤气。运动要注意适度。运动前做好热身,不要骤起骤停,以身体微汗、无不适为标准。若每次运动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头昏眼花,不仅无益养生,反而有害健康。

静则生阴

阴虚以静养为主

静坐、睡眠、闭目养神等都属于静养,这里强调的是“神静”。

对现代人来讲,身静的机会很多,但想做到神静却不容易,需要更高的自我修养和生活事业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达到目标。

《类经》云:“人能安静,则邪不能干,故精神完固而内藏。若躁扰妄动,则精气耗散,神志消亡,故外邪得以乘之,五脏之痹因而生矣。”

想要静心,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让自己从精神到身体,全部放松下来。放下工作,放下手机,或微微闭眼,或眺望远方,或欣赏一幅优美的画、赏一片花草,都有静目养神的效果。

选择安静的环境,听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各种情绪慢慢放松,达到身心的宁静。

培养一些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也是静养,如钓鱼,绘画、书法,让心情平静,对身心放松都有好处。

注意:

不管何种形式的养生,都要以人为中心。人不同,养生的原则方法就不同,运动的形式和量也要因人而异。比如阳虚的人以动养为先,阴虚的人以静养为主,年老体弱者要静动结合,静养大于动养。■

来源:广东中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