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105】元宇宙人格产权:数字分身所有权博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2 11:40 2

摘要:2007年,初音未来以虚拟偶像身份进入中国,开启数字分身商业化雏形;2021年,抖音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单条视频获赞300万,成本超百万,引爆国内虚拟IP经济。至2025年,中国数字分身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身份型虚拟人占比超60%。然而,繁荣背后,所有权争

各位朋友,我是刘志伟。今天和大家分享数字分身所有权博弈——中国市场的破局与警示

从萌芽到爆发的数字分身商业史

2007年,初音未来以虚拟偶像身份进入中国,开启数字分身商业化雏形;2021年,抖音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单条视频获赞300万,成本超百万,引爆国内虚拟IP经济。至2025年,中国数字分身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身份型虚拟人占比超60%。然而,繁荣背后,所有权争议暗流涌动。

正面案例:商业IP的合规化探索

蒙牛“奶思”:2023年蒙牛联合快手打造虚拟员工“奶思”,明确其人格权归属企业,通过直播电商、品牌宣传实现年销售额增长15%,成为首个“虚拟管培生”标杆案例。

红杉中国“HONG”:虚拟分析师HONG以1秒处理百份商业计划书的效率,推动投资决策周期缩短40%,其算法与数据所有权通过区块链存证,实现技术、人格、产权的三重分割。

反面案例:所有权模糊的代价

某直播平台虚拟主播纠纷:2022年,某企业虚拟主播因未明确人格权归属,被原技术团队挟代码“跳槽”,导致品牌营销活动停滞,直接损失超2000万元。

Everbright Digital的盈利困局:尽管其元宇宙营销收入3年暴涨753%,但未解决数字分身身份映射问题,2024年因用户隐私诉讼导致净利润波动32%,暴露合规短板。

博弈关键:技术、法律与商业的三重挑战

技术层面:优链时代3D云阵相机1秒生成数字分身,成本仅100元,但链上身份穿透仍需IP地址、行为痕迹等交叉验证。

法律真空:2023年“杨夏青案”延伸至元宇宙,法院认定虚拟人格侵害等同现实权益,但国内尚未出台专门性法规,企业多依赖《民法典》第127条模糊应对。

经世品牌管理研究中心建议:企业需建立“三位一体”产权框架:

1. 技术确权:运用区块链存证分身动作、语音数据;

2. 合同明权:在合作协议中划分人格归属、收益分成;

3. 伦理赋权:避免过度拟真引发公众认知混淆。

数字分身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产权觉醒运动。唯有平衡商业野心与人格敬畏,方能在元宇宙浪潮中锚定长期价值。

来源:刘志伟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