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 月 25 日,EP雅莹以“雅”为主题,在上海新天地呈现了上海时装周的开幕大秀,品牌代言人唐嫣和杜鹃等均出席活动。作为一场关于城市与品牌、传统与现代的时尚对话,这一盛事不仅标志着 EP雅莹与上海时装周战略合作的深化,更昭示着中国时尚产业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觉
以多元视角解读当代中国精致市场及其相关产业。
作者、编辑|Huiyan
3 月 25 日,EP雅莹以“雅”为主题,在上海新天地呈现了上海时装周的开幕大秀,品牌代言人唐嫣和杜鹃等均出席活动。作为一场关于城市与品牌、传统与现代的时尚对话,这一盛事不仅标志着 EP雅莹与上海时装周战略合作的深化,更昭示着中国时尚产业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觉醒。
品牌发展 36 年来,EP雅莹始终秉持“用好的材料做好的衣服,为女性顾客带去美”的理念,探索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此次“雅莹·上海”的一系列品牌活动,应和了上海市政府"首发经济 3.0"战略部署,以上海为平台,东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为灵感,从城市气韵中提炼设计语言,折射品牌对东西交融、新旧更迭的理解,重新定义"中国设计,全球首发"的行业标准。
本文将以 EP雅莹 2025 秋冬时装秀为切入点,拆解 EP雅莹深耕上海的轨迹,探讨本土时尚品牌如何通过文化传承与城市共建,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品牌认同。
雅境、雅乐、雅行
“雅”,即美,即正,之于 EP雅莹,不只是风格气质的注脚,更是一种内敛而丰盈的精神内核,贯穿于品牌的设计语言与文化哲思之中,成为跨越千年时空的载体。
本次时装秀以品牌基因牡丹为灵感开启序幕,通过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传承人邹英姿的合作,这些以“紫色”为主基调的服饰,在印染、刺绣、手工钉珠等传统工艺下,呈现出兼具传统和当代的摩登新姿。随后,以黔南民族纹样为灵感的造型成为 EP雅莹解构民族语言的体现,在与中国苗族剪纸传承人杨金秋的共创下,与源自大凉山的桑蚕丝、阿坝州牦牛绒与阿拉善山羊绒相结合,共同将传统纹样融入当代女性的松弛姿态之中。秀场尾声,EP雅莹回归“雅”的精神轴心,以极致工艺构建东方着装哲学,使传统形制以更轻盈、自由的姿态进入女性多元生活的当代场景。
从映射出丰盛与生机的牡丹,到承载民族文化的工艺与背景,EP雅莹融合自身持续深耕的东方底蕴,勾勒出既轻盈又厚重、既沉静又具张力的复合美学,让“雅”不再独属于端庄的礼制场合,在传承与前瞻交织的语境中,成为当代女性精神谱系中丰富而多面的书写。
同样的精神在“雅境”中得以可视化呈现。在 2025 秋冬系列时装秀的现场,EP雅莹携手数字艺术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觉效果导演曹雨西,以《花粉像素》为影像表达,将牡丹从传统文化的静态象征中抽离,通过粒子系统重构其生长、绽放与延展的过程。而在纵向伸展台的上方,由国内先锋花艺师徐飞所创作的五朵牡丹艺术装置既契合了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圆满、生命力的追求,也与背后虚幻的影像轻盈交融。当牡丹的雍容不再是被凝视的对象,而在虚拟空间中以流动的感官语言自由蔓延,女性的生命力由此绽放。
如果说“雅境”是对东方意象在数字与现实中的重构,那么“雅乐”则是一场声音的跨维对话。T 台之上,吉他演奏家李鑫与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同台共奏,电子乐的流动节奏与昆曲的婉转唱腔交错交融,现代舞者的肢体语言在音乐与光影之间游走,共同勾勒出一个呼吸着的“雅”之空间,令传统与现代以融合而非对抗的形式回响在感知之中。
从影像装置到声音现场,再到模特来回穿梭的“雅行”,在视觉与听觉、静态与动态的交织下,EP雅莹以光影与声音身体共演东方意象,让牡丹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盛放,在上海新天地诠释“雅”之新貌。
秀场之外,文化在延展
EP雅莹关于“雅”的探索,并未止步于由“雅境”、“雅乐”和“雅行”三大叙事维度共同构成的秀场。于时装秀前夕开幕的展览《时光织锦·牡丹绮梦》,则以更深层次的文化脉络,为“雅”的精神注入时间厚度。
在著名电影造型大师黄薇等多方的创意策展下,展览以牡丹、玉石与古代纹样为线索,跨越三千年东方美学,通过装置艺术再现千年服饰演变史,从视觉、材质到哲思,展开了一场绵延的文化对话。
展览所落址的新乐路 16 号,是一幢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洋房,也是 EP雅莹在上海的美学地标 “上海雅莹之家”。百年沧桑的印记,让这栋白色洋房外观几度变迁,EP雅莹携手设计师吕永中一同设计重构,历时 3 年,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融入当代设计语言,让其风华新生。
这里不仅是一处展示场所,更是一种对“家”与“美”的文化想象。空间在层层递进中展现出不同的气质,既有东方美学中的留白与节制,也有日常生活的亲切与细腻。EP雅莹通过这个空间,将品牌理念从服饰延伸至生活方式与文化叙事,将传统的厚度与当代的感知并置,让“雅”的精神以更具温度的方式渗透进城市日常。在这里,品牌不是在讲述过去,而是在构建一种与城市共生的当代美学。
此外,EP雅莹还在上海建国西路设立了上海创意中心,聚集着国际化的设计师、艺术家与材料技术专家资源,是品牌对“东方美学当代表达”的持续探索地。在这里,海派文化的兼容并蓄与东方传统的深厚气质彼此交融,推动了设计语言和工艺叙事的突破。
借助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能量和多元土壤,EP雅莹并不浮于非遗技艺或传统纹样简单复刻,而是更关注如何让这些文化基因从被保护的遗产走入现实生活,成为被穿着、被感知的服饰。
以城市为媒
重构时尚零售格局
在当代零售语境中,门店早已超越售卖功能,成为品牌文化的传递介质。EP雅莹在上海布局的四大旗舰店,正以各自独特的空间语言,构筑起一张联通历史、人文与消费体验的城市网络。
上文所提到的 “上海雅莹之家”是品牌与城市记忆共生的场所;而新天地旗舰店则与知名建筑设计师汪昶行共创,借力石库门这一上海标志性符号,重塑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成为年轻人打卡与社交的新地标;坐落在花园洋房式文化街区的衡山坊旗舰店打破零售边界,构建街区式慢生活场景,让购物成为休憩与审美的自然延伸;毗邻城市核心商务区的陆家嘴旗舰店则精准服务都市白领,以高效通勤穿搭与定制服务回应快节奏生活中的品质需求。
如今 EP雅莹围绕上海展开的一系列实践,从创意中心的落地、“上海雅莹之家”的空间美学体验,到以“雅”为主题的发布活动,以及地标性旗舰店构成的零售布局,共同织就了一张与城市共生的精神网络。
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下,上海所蕴藏的历史深度与当代表达能力,为 EP雅莹在时尚领域的持续深耕提供了丰富而多元的土壤。未来,EP雅莹将以上海总部作为品牌的文化中枢,统筹创意发布、内容策展、品牌叙事与跨界合作,参与上海的时尚“基建”,让民族品牌的文化实践更加开放地走向公众视野。
品牌的发展并非单向渗透,而是在与城市的长期对话中完成文化和商业的双重构建。从文化肌理中提炼语言,再以设计、空间与活动反哺于公众日常,EP雅莹正在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书写中国时尚品牌的未来叙事。
来源:精致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