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种田成为“硬核必修技能”——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将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2 16:26 2

摘要:春暖花开,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东南处的墙角边盛开了一簇簇油菜花,成为全校的“网红景点”。谁能想到,一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地方,现在每天都有一群学生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地给小麦苗做“体检”,沾着泥巴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温度、湿度和分蘖生长的数据——这是南通科技职业

春暖花开,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东南处的墙角边盛开了一簇簇油菜花,成为全校的“网红景点”。谁能想到,一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地方,现在每天都有一群学生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地给小麦苗做“体检”,沾着泥巴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温度、湿度和分蘖生长的数据——这是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的日常场景。在这里,种田不是选修课,而是“05后”学子们的“硬核必修技能”。

“当初扛着铁锹来的时候,感觉像南泥湾开荒!”植检专业学生韩向鑫回忆。2024年4月,她和同学们在周小林、朱方丽等老师的带领下,将450平方米的荒地改造成了“科技农田”。搬砖头、除杂草算是“基础操作”,最让这群“05后”大开眼界的是给土地“做SPA”——绿肥发酵还田、深翻土壤、作畦挖沟,连田埂都修得横平竖直,像用尺子量过。

“现在我们可是有地的人!”植检专业学生尤畅打趣地说。原来,这里的24块试验田早已被学生们“瓜分”承包,6人一组成立“生产队”,包干8平方米的试验地,从选种到收获全程自主经营。春夏玉米大豆,秋冬小麦油菜,地里永远上演着“作物连续剧”。翻地时比谁畦垄做得直,播种时拼手速比精度,就连捉虫都卷出了新高度——有小组自制“虫虫情报图”,还有寝室熬夜研发“独家有机肥配方”。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的课堂总是充满惊喜:老师刚讲完病虫防治理论,转眼就带着学生蹲在地头“会诊”病叶;发现病虫害,全班秒变“农田急救队”;最刺激的是收获季的“测产大赛”,各组捧着沉甸甸的玉米过秤时,比查期末成绩还紧张。

“学生所学技能涉及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包括‘整地作畦、三沟配套、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看苗诊断、配方施肥、病虫草防治、收获测产’等栽培环节。”指导教师朱方丽说,他们希望通过把课堂搬到田边,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全程跟踪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环节,以此重构课堂教学体系,使生产、教学、研究相融合,培育有情怀、有本领、有素养的优秀农业人才。

在这片充满青草香的试验田里,知识随着种子一起生根发芽,学生们在春播秋收中读懂了“粒粒皆辛苦”。当问起种地最大的收获,学生杨家骏举起了沾满泥土的手:“通过劳动锻炼,我现在也能算得上是种田的行家里手了!”

“我们将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玉峰表示,作为一所涉农职业院校,该校正在开展劳动教育月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野,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作者:冯凯敏

编辑:沈新雨

来源:江苏教育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