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3日,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师生走进宜阳县赵保镇,以“红色研学+乡村振兴”为主线,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实践课。师生们深入革命旧址、田间地头,触摸历史脉搏,感受时代新貌。
洞窟课堂:数字光影里的烽火记忆
3月23日,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师生走进宜阳县赵保镇,以“红色研学+乡村振兴”为主线,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实践课。师生们深入革命旧址、田间地头,触摸历史脉搏,感受时代新貌。
在马河会议会址,学生们通过数字化展陈和沉浸式讲解,还原了抗战时期中共伊洛根据地的烽火岁月;在烈士陵园,青年团员与党员教师共宣誓言,以“时空对话”形式感悟信仰的力量。研学还融入“新农事”——走进中草药种植基地辨识药材,在电商直播间观摩土蜂蜜、艾草制品“触网”热销,从“红绿融合”的乡村实践中读懂“两山理论”。
活动中,走访团以“红色基因如何点亮乡村振兴”为课题展开调研。他们用短视频记录革命文物故事,用数据分析特色产业潜力,将研学成果转化为“我为家乡代言”的创意方案。带队教师表示:“思政课要扎根大地,让青少年在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中,读懂责任与担当。”
这场“行走的课堂”,不仅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更让青春理想“立”起来。学生赵芸冉说:“从硝烟里的坚守到田野里的奋斗,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时代交给青年的考卷。”
来源:洛阳晚报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