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智启未来 | 清康MBA创新发展论坛隆重举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2 16:37 2

摘要:3月30日,清康MBA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此次论坛汇聚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的领导、嘉宾、校友及学生等近200人亲临现场。同时,通过清华大学、清华五道口、清华五道口MBA等十余个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吸引了超过231万人次的热烈

3月30日,清康MBA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此次论坛汇聚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的领导、嘉宾、校友及学生等近200人亲临现场。同时,通过清华大学、清华五道口、清华五道口MBA等十余个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吸引了超过231万人次的热烈关注与观看,彰显了论坛非凡的影响力与广泛的关注度。

图为活动合影

图为活动阵容

主办方致辞

在主办方致辞环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与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院长维夏尔·高尔(Vishal Gaur)联袂登台,分别为论坛献上精彩致辞。

焦捷回顾了两院合作的辉煌历程,这十余年间,双方携手共进,见证了MBA项目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他特别强调,就在3月29日,首个“AI+金融”MBA课程模块正式启动,标志着项目在创新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次论坛也是一次跨国界、跨项目、跨年级交流与碰撞的创新举措。展望未来,学院和项目将一如既往为国家的金融强国战略服务,持续创新,打造更高效的终身学习生态,培养更具国际视野、科技和创新精神的中国金融战略家、思想家和企业家。

图为焦捷

维夏尔·高尔对两院的合作成果表示高度赞赏,认为这十余年的合作已成为一项充满活力、享誉世界的教育典范,充分彰显了两所学府在学术引领和远见卓识方面的卓越实力。他自豪地指出,项目培养的学生才华横溢,校友们在全球商业领导领域大放异彩,他们正作为前瞻性的领导者,在关键行业中塑造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未来。

图为维夏尔·高尔

主旨演讲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在主旨演讲环节担任分享嘉宾,为大家带来前沿且深入的演讲。

肖钢以《DeepSeek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创新成果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信心。DeepSeek已经成为中国知识产权获得全球认可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变革与进步的重要契机。自DeepSeek大模型接入金融机构以来,其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能力,我们需要结合金融行业知识对其进行微调、二次训练或强化学习,以确保其与金融场景的良好适配,从而增强其完成特定金融任务的能力。

图为肖钢

黄明围绕《中国企业创新:案例与观察》这一热点主题展开分享。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追求梦想与完美的领头人、大幅的研发投入、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吸引顶尖人才的策略。同时,创新企业的成长也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VC/PE融资和股市对于创新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的融资环境仍存在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改善。

图为黄明

深度对话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Philip H.Knight教授及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MBA教育中心主任魏晨阳,就“中国、美国与人工智能”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迈克尔·斯宾塞指出,当前我们正处于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巨大变革之中,中美两国在创新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人工智能对科学、资本市场以及经济模式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DeepSeek的发布,彰显了人工智能在改变经济结构方面的巨大潜力。但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需要时间来探索如何有效利用这项技术。同时,AI的发展也需要平衡自动化与就业、数字助手与复杂体系之间的关系。

图为迈克尔·斯宾塞(左)、魏晨阳(右)

圆桌讨论

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圆桌讨论中,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17级校友、明势资本董事总经理杨慕融,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院长维夏尔·高尔,浙江蚂蚁密算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磊,清华五道口GSFD项目2017级校友、武岳峰资本创始合伙人潘建岳,清华五道口GSFD项目2019级校友、北京宇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洪卫东,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2019级校友、华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津分别发表观点。

图为杨慕融、维夏尔·高尔、王磊、洪卫东、潘建岳、李津(从左至右)

杨慕融主持本场圆桌并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各领域,其技术演进在产业端持续引爆连锁反应。今年初DeepSeek在生成式AI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其颇具战略眼光的开源决策更成为关键转折点——不仅使中国大模型技术实力实现国际并跑,更将中美在生成式AI领域感知上的差距从原先的12-18个月大幅压缩至3-6个月,完成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

图为杨慕融

维夏尔·高尔强调,人工智能对工作模式的影响日益显著。尽管有人担忧人工智能会替代其工作,但实际情况是,它将改变工作模式,部分工作可能消失,但更多工作将经历转型,催生出新的工作模式。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工作,反而要求人们提升创新能力,以适应并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从中受益。

图为维夏尔·高尔

王磊指出了当前数据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核心卡点,通过知识层面拉齐、技术标准构建、技术手段保障和市场机制完善等策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他强调了数据可控在数据开放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些策略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赛道的健康发展,为AI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图为王磊

潘建岳表示,十年前芯片在美国被视为夕阳产业,而今因AI推动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地缘政治变化促使中国必须重构芯片供应链体系,这将创造许多机会,包括装备、材料、EDA等领域。同时,中国产业客户会更加积极地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共同构建稳固的产业链体系。AI领域的发展也带来了算力、存储、连接以及冷却技术等方面的需求。这些是当前芯片行业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

图为潘建岳

洪卫东指出,金融行业是AI应用的大场景,是各个厂商和客户都重点投入的大赛道。大厂和大客户有自身的优势和能力。由于金融场景,产品和客户体验的多样性,小型创业公司也有很多机会。AI赋能业务和场景应用带来价值和效率提升未来可期。

图为洪卫东

李津表示,在AI早期发展阶段,大厂和创业企业有同等机会。大厂虽资源丰富,但易受惯性思维、固化业务模式和组织负担影响,难以捕捉新蓝海机会。小公司则更具灵活性,有机会脱颖而出。跨界竞争成为常态,如DeepSeek等由量化背景团队打造的大模型,展现了跨界创新的力量。AI革命不仅提升生产力,还重新定义生产关系,各行业都在快速颠覆。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创业企业,都面临高学习门槛和商业模式颠覆的挑战。

图为李津

在《健康中国的新范式》圆桌讨论中,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20级校友、九州通医药集团副总经理兼楚昌基金总裁刘亮,清华五道口GSFD项目2014级校友、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延,清华五道口GSFD项目2021级校友、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大学教授陈元伟,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2019级校友、米加健康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宋涛分别发表观点。

图为刘亮、周延、陈元伟、宋涛(从左至右)

刘亮担任本场圆桌主持人,并阐述了公司接入DeepSeek后的积极变化。他指出,相较于以往的AI模型,DeepSeek实现了显著提升。这一提升尤为明显地体现在交互场景与搜索场景中,不仅优化了客服与智能沟通环节,还在采购、销售价格搜寻、对比以及实时信息反馈等方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进一步强调了场景与数据价值的重要性,无论技术如何日新月异,特定场景及其所蕴含的数据价值始终是企业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图为刘亮

周延表示,尽管AI应用尚处于拓展阶段,但从战略和发展角度看,“AI+医疗”无疑是未来全球的一大趋势。AI的价值在于“颠覆、重估”,将颠覆传统逻辑,重估行业价值,推动社会变革。医疗行业与AI结合,会带来降本、提质、增效的显著好处。例如,AI助力MRN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反应迅速,能设计更优质疫苗。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AI也将带来全方位提升。拥抱AI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忽略AI则可能被时代抛弃。

图为周延

陈元伟表示,其公司研发聚焦于AI应用,AI在靶点确定、结构设计等方面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AI也被应用于销售领域的探索。在创新药研发中,临床研究占据了大量费用,AI在临床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病人筛选、用药条件筛选等。他认为,当前的AI发展相当于25年前的互联网初期,虽然距离广泛应用还很远,但相信在5到10年内,AI将在生物医药产业、销售和临床研究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图为陈元伟

宋涛表示,尽管自己学数学出身,对大数据本应感兴趣,但他更注重AI的实用性和成本效益。他认为,AI现在已在多方面具备使用价值。首先,AI能提升病案数据质量,对医保和商保都至关重要。其次,AI能减轻分析师负担,快速生成报告分析,提高医院保险数据的利用效率。此外,AI还可用于风控,智能化控费和前置核保,有效避免配错药和医生乱收费的问题。现在,AI的成本已足够低,效果也基本达到商用阶段,因此是推动行业发展的良好时机。

图为宋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 MBA 教育中心主任、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清华五道口金媒九期校友、第一财经资深记者、金融频道副主编徐燕燕主持本次活动。

图为徐燕燕(左)、魏晨阳(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

2025年国际考生第二批次报名中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