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不仅预防心脑血管病,还藏着3个作用,用药时切记5个要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2 17:44 2

摘要:Fuster V, et al. 2023 AHA/ACC/HFS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

[1] Fuster V, et al. 2023 AHA/ACC/HFS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ol, 2023, 82(16): e177 - e277.

[2] Patrono C, et al. Low - dose aspirin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CC Focus Seminar. J Am Coll Cardiol, 2024, 84(22): 2285 - 2301.

[3] Rothwell PM, et al. Effect of daily aspirin on long - term risk of cancer metastasis: a study of incident cancers during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Lancet, 2022, 399(10334): 1675 - 1686.

在宁静的小镇上,60 岁的赵大爷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平日里喜欢在自家小院种种花、养养鱼,偶尔和老友们下下棋。然而,几年前的一次体检,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体检报告显示,赵大爷的血脂偏高,颈动脉超声提示有轻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压也处于临界值。医生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建议他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考虑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起初,赵大爷对阿司匹林并不陌生,身边不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都在吃。但他对这药的作用原理和潜在风险并不清楚,心里多少有些顾虑。可一想到心脑血管病的严重后果,他还是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开始每天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大爷按时服药,身体似乎也没出现什么明显的不适。他依旧过着规律的生活,定期去医院复查。每次复查,各项指标都还算稳定,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血脂也没有进一步恶化。这让赵大爷渐渐放松了警惕,以为阿司匹林就只是这么 “默默” 地发挥着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直到有一天,赵大爷在社区活动中遇到了一位同样服用阿司匹林的老伙计。老伙计神秘兮兮地跟他说:“老赵啊,你知道不,这阿司匹林可不光能预防心脑血管病,还有其他神奇的作用呢!” 这一下勾起了赵大爷的好奇心,他开始四处打听,还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可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让他越看越糊涂。他不明白,这小小的阿司匹林到底还藏着什么秘密?

阿司匹林的第一大神奇作用,与癌症预防有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长期规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会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从专业角度来讲,阿司匹林能够抑制体内一种名为环氧化酶(COX)的物质的活性。COX 在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 COX 活性被抑制时,一些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炎症介质生成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在一些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中,跟踪观察了大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发现他们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相对较低。比如,有一项涉及数万人的研究,经过多年随访发现,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比未服用者低了约 20% - 30%。虽然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这一发现无疑为癌症预防带来了新的思路。

阿司匹林的第二大神奇作用体现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影响上。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目前研究认为,慢性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阿司匹林的抗炎特性或许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它可以通过调节大脑内的炎症反应,减少异常蛋白的沉积,这些异常蛋白正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神经细胞受损的重要因素。有动物实验和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似乎有所降低,且在一些已经出现早期症状的患者中,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不过,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更多大规模、长期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阿司匹林的第三大神奇作用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血管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阿司匹林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使其更好地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其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一些患者的微循环得到了改善。例如,通过测量下肢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等指标,发现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这些指标有了明显的好转。

赵大爷了解到这些神奇作用后,既兴奋又有些担忧。兴奋的是阿司匹林似乎能给自己的健康带来更多保障,担忧的是,这药有这么多作用,那在服用过程中是不是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带着这个疑问,他再次来到了医院,找到了药师。

药师详细询问了赵大爷的用药情况和身体状况,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阿司匹林虽然有这些神奇作用,但在用药时,切记 5 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剂量的选择。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一般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通常为 75 - 100 毫克 / 天。这个剂量既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预防效果;而剂量过高,则会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像赵大爷之前服用的就是 100 毫克 / 天的剂量,比较合适。但如果是用于其他特殊情况,如某些癌症的预防研究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不过这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第二个要点是服药时间。阿司匹林有普通片剂和肠溶片两种剂型。普通片剂在胃内就会溶解,容易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所以一般建议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损伤。而肠溶片则是在肠道内才溶解,对胃黏膜的刺激相对较小。对于肠溶片,一般建议空腹服用,因为这样药物能更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减少在胃内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胃的潜在刺激。赵大爷服用的是肠溶片,药师提醒他以后一定要空腹服用,最好在饭前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

第三个要点是关注出血风险。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常见的出血表现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在一项针对阿司匹林使用者的安全性研究中,约 5% - 10% 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赵大爷在服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出血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药师还建议他定期复查血常规,查看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比如,赵大爷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为 150×10⁹/L,在正常范围内,但也需要持续监测。

第四个要点是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很多药物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比如,它和抗凝血药(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联用时,会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和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合用,可能会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可能性。赵大爷平时因为关节疼痛,偶尔会服用布洛芬。药师知道后,严肃地告诉他,以后在服用布洛芬等药物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与阿司匹林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第五个要点是不能随意停药。阿司匹林一旦开始服用,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能随意停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 “反跳” 现象,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就像赵大爷,如果因为担心副作用或者其他原因突然停药,之前服用阿司匹林所建立起来的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可能会减弱,甚至可能引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如果确实需要调整用药或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赵大爷听了药师的详细讲解后,恍然大悟。他意识到,原来小小的阿司匹林背后藏着这么多学问。回到家后,他按照药师的嘱咐,调整了服药时间,更加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定期去医院复查。一段时间后,赵大爷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更好了,生活也更加安心。

从赵大爷的经历可以看出,阿司匹林确实有着除预防心脑血管病外的神奇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剂量选择、服药时间、关注出血风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能随意停药这 5 个要点。希望大家能从赵大爷的故事中了解到这些知识,在面对药物使用时,能够更加科学、谨慎。

来源:带我吃鱼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