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倩教授团队|分子遗传学异常预测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18:02 2

摘要:根据国际指南,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被归类为预后良好组。然而,一些达到完全缓解的CBF-AML患者最终复发甚至死亡,提示其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目前,整合分子遗传学和临床特征对CBF-AML预后的研究有限。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江

编者按:根据国际指南,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被归类为预后良好组。然而,一些达到完全缓解的CBF-AML患者最终复发甚至死亡,提示其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目前,整合分子遗传学和临床特征对CBF-AML预后的研究有限。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江倩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成果“Genetic abnormalities predic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re binding fact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于2025年1月发表在《Annals of Hematology》期刊上,以下是论文速递。

通讯作者

江倩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 国际CML基金会(iCMLf)国家代表委员会成员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白血病分会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CBF-AML成年患者。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无事件生存期(EFS)、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相关的变量。

研究结果

共346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211例(61%)RUNX1::RUNX1T1患者和135例(39%)CBFB::MYH11患者。男性182例(53%)。中位年龄39岁(IQR, 29-51岁)。282例患者接受强方案诱导化疗,64例接受弱方案诱导。

对于伴RUNX1::RUNX1T1患者,首次诱导治疗后CR/CRi率为76%,最终CR/CRi率为98%,3年EFS、RFS和OS率分别为38%、66%和77%。多因素分析显示,KDM6A突变、弱化疗诱导和首次巩固治疗后可测量微小残留病(MRD)水平降低 25%和FLT3-TKD突变分别是影响RFS和OS的不利因素,但ASXL1突变是影响预后有利因素。

对于伴CBFB::MYH11患者,首次诱导治疗后CR/CRi率为88%,最终CR/CRi率为99%,3年EFS、RFS和OS率分别为38%、69%和83%。多因素分析显示,突变数量增加、FLT3-ITD突变和诊断时血小板计数低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

总结

对于AML伴RUNX1::RUNX1T1患者,江倩教授团队发现KDM6A突变是除了KIT和FLT3-TKD突变以外的不良预后因素,而ASXL1突变预示较好的结局。对于AML伴CBFB::MYH11患者,突变数量增加和FLT3-ITD突变预示不良结局。此外,弱方案诱导化疗、巩固一疗程后MRD水平高、诊断时血小板降低等临床因素也与CBF-AML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江倩教授团队的此项研究有助于临床医生识别CBF-AML患者中的高危人群,并予以干预。

参考文献

Yu S, Yang S, Hu L, et al. Genetic abnormalities predic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re binding fact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n Hematol. doi:10.1007/s00277-024-06182-0

撰写 | 余顺杰 杨森 江倩

审核 | 江倩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髓遇而安”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来源:医悦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