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示警】服务外包不可“一包了之”!这几点请注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18:02 2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成为众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服务外包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失泄密隐患。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成为众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服务外包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失泄密隐患。

下面跟着小密一起

看看真实的案例吧~

↓↓↓

案例一

2016年,某涉密单位发生重大失泄密案件。经查,该单位长期将办公大楼物业管理外包给某物业服务公司运营,该公司保洁人员段某主动联系境外情报机构,利用工作之便盗取、偷拍文件资料,先后为境外提供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及其他6项情报。

案件发生后,段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在物业服务公司承包合同被终止,该单位有关领导责任人员、监管责任人员被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案例二

2019年,某资质企业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员工孙某丢失1台涉密笔记本电脑。经查,该企业承包某省多家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其中孙某长期在某机关驻场服务,并被确定为涉密人员。然而据其同事介绍,孙某经常将机关配发的涉密设备带回家中。

事发当日,孙某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在某餐厅用餐,中途外出接打电话,遗留在座位上的装有涉密笔记本电脑的背包被社会人员金某盗走。事后,金某被迅速抓捕归案,孙某被其所在单位辞退。

案例三

2020年,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在微信群中传播涉密文件。原来,系某区属单位负责人蒋某,为总结工作成果,将2份秘密级文件违规复印后,交给相关服务外包的某社会组织负责人谢某参考,谢某又将文件转交工作人员程某,程某为收集情况,用手机对2份文件拍照并发送至微信群中,后被群成员转发至其他3个群,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蒋某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该社会组织有关合作协议被终止。

机关、单位在服务外包中

常见的管理漏洞有哪些?

↓↓↓

一、保密监管职责区分不清

在项目委托服务过程中,虽然双方签订了保密协议,但对保密工作职责未进行明确划分。在开展委托服务前,甲方和乙方未就保密管理职责进行充分沟通,明确责任,导致出现“两不管”的空白地带,从而为失泄密事件埋下隐患。

二、甲方单位过度“放权”

一些甲方单位虽然明知自己对驻场服务人员负有保密监管责任,但是出于“图省事”等心理,对驻场人员过度放权、过度“信任”。比如,有的涉密档案数字化工作既没有甲方人员监管,工作环境中也没有安装监控设施,更没有对计算机信息输出采取管控措施,给窃密人员留下可趁之机。

三、保密教育培训缺失

实践中,乙方单位“重效益轻管理、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内部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不够重视,导致大部分服务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保密常识欠缺。一些甲方单位也未足够重视,以不属于自己单位人员为由,不对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培训和保密提醒,相关人员因不知、不懂从而造成泄密。

机关、单位

应该如何加强服务外包中的保密管理呢

请跟小密一起学习~

↓↓↓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服务外包虽是一种委托、放权行为,但委托不等同于卸责,放权更不等同于放任,服务外包具有风险“放大器”效应,保密管理必须及时跟进、主体责任必须落实到位,委托服务外包的机关、单位更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责任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确保保密监督管理覆盖到位、不出纰漏。

二、明确义务,夯实责任

机关、单位应当在外包协议中明确自身的保密监管权力和承包方的保密管理义务,经常性督促承包方加强对服务人员的保密管理,落实上岗审查,关注思想动态,做好保密提醒;机关、单位内部要进一步夯实保密管理主体责任,明确“发包”部门的监管责任,做好对承包方和服务人员的管理,特别是购买服务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把好资质关口、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保密要求,随时关注承包方内部管理情况,并做好对内部人员的监督提醒。

三、加强教育,普及“两识”

服务人员保密“两识”(保密知识和保密意识)不足,是泄密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要结合外包服务的工作特点,以生动、典型的服务人员失泄密案例为教育内容,向其普及保密“两识”。涉密工作外包的机关、单位和涉密程度高的“发包”单位,除了将服务人员纳入日常保密培训外,还应当适时“开小灶”,帮助他们增强反窃密、防泄密的意识和本领,杜绝失泄密案件的发生。

资料来源:国家安全部、保密观、中国知网

来源:成华密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