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夜空中独自闪烁的星辰,这就是“孤独症”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也让家人满心焦虑却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爱而无奈。
4月2日
世界孤独症日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夜空中独自闪烁的星辰,这就是“孤独症”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也让家人满心焦虑却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爱而无奈。2025年4月2日
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
“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孤独症群体
用科学理解和温暖关爱
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组发生于儿童早期(3岁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出社交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兴趣狭隘。
根据是否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缺损,可以将孤独症的程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列,即“典型自闭症”到轻度的异于正常人,医学上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ASD是终身性疾病。美国2020年ASD患病率为1/36,即每36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ASD,其中男孩的患病率是女孩的4倍;我国儿童患病率约为7‰,估计我国已超1300万患者,且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孤独症已成为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首要疾病。
图源:图虫创意
什么原因会导致孤独症发生?
尽管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未明,学界一致认为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母孕期环境因素。
母孕期的生理健康状况(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心理健康状况(如:抑郁症、焦虑症),药物使用(如:妊娠期口服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激素水平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高雌激素水平)及高龄产妇等都会增加ASD的患病风险。
在遗传学中,若父母有一方患ASD,子女的患病风险约为10%~30%。如果一个家庭已有一个孩子被诊断为ASD,那么其兄弟姐妹患ASD的风险约为10%~20%。如果家族中已有多个成员患ASD(比如叔叔、姑姑、堂表兄弟姐妹等),则后代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可能达到20%~40%。简单来说,有家族史的ASD患病概率比正常家庭高出10倍以上。近年来,已经发现多种基因表达异常与AS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主要包括:Shank3基因突变所致Phelan-McDermid综合征,Tsc1/2基因突变所致的结节性硬化综合征,Pten基因突变所致的Cowden综合征等。而Fmr1、Mecp2、Chd8、Scn2a等也是ASD常见致病基因。
此外,母孕期先兆流产、病毒感染、吸烟、羊水胎粪异常、胎位异常、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出生低体重等情况的儿童,患有ASD的概率也会高于一般儿童。
图源:图虫创意
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社交沟通障碍
在社交中眼神及面部表情异常,如对话中缺少眼神对视,面部表情单一或对他人的表情回应较差(例如别人微笑时不会自然回应微笑,也难以察觉他人的愤怒或悲伤)。社交兴趣缺乏,如在婴幼儿时期缺少依恋,可能不喜欢被抱或回应照顾者的互动。缺乏和同龄人的社交互动,更倾向于独自玩耍,而不是主动加入集体游戏。同时,在社交场合中,更专注于物品、规则或重复性活动,而不是人与人的交流。与人沟通时言语沟通困难,很少主动用语言与人交流,即使想要表达需求,也可能仅通过手势、行为动作,如抢、夺、拍打等,或词汇简单,而非完整的句子。另外,他们难以理解对话中的隐含信息,如讽刺、幽默、双关语,容易把字面意思当真。还有一部分孩子,存在奇特的言语,如模仿动画对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表达中语法错误较多。
刻板重复行为
常见如重复手部拍打、甩手、转圈等,有些还会反复开关灯、旋转轮子、排列积木、摆弄绳子等。有部分ASD儿童沉迷于特定感觉刺激,如盯着旋转物体(风扇、轮子)、闻特定气味、喜欢触摸某种材质(如毛绒玩具)。也有ASD儿童有一套固有的习惯行为模式,难以被打破或更改;他们必须按照固定路线回家,一定要用特定的杯子喝水,穿衣要按固定的顺序如先穿左脚袜子再穿右脚,否则会烦躁不安。
兴趣狭隘
他们往往对某一特定话题非常感兴趣。如对地图、天气、火车时刻表、数学、某个动画人物等特别感兴趣,并反复谈论或研究。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对恐龙特别痴迷,能详细列举所有恐龙的名字、分类和生活年代,但对其他话题毫无兴趣。此外,他们还对特定物品的过分着迷,比如一直带着某个特定的玩具、瓶盖、甚至是石头,并且不愿意让别人触碰。
图源:图虫创意
父母如何判断孩子的行为
是否属于孤独症?
可以从儿童的五个“不”着手:
不看
ASD患儿早期即表现出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不应
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当父母手指向物品时缺少视觉追随。
不指
缺少必要的肢体动作,无法通过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表达自己的需求。
不语
言语发育迟缓,或明显落后实际年龄。
不当
如对玩具的不当使用,将乐高积木旋转、排列以及触摸纹理,而非将积木搭建成型。
孤独症的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一旦确诊孤独症的儿童应立即干预,早期行为的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
干预应该是多方位的,综合社交、智力、情绪、行为、运动等诸多方面,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针对性个别化训练。并且强调和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干预的重要性。最后,对于伴有严重情感障碍、癫痫、冲动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的儿童应该积极使用药物治疗。
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聚焦9—18岁的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积极探索全新治疗路径。科室与杭州师范大学臧玉峰教授、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胡珍玉教授等合作,运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开展精准干预,对孤独症患者的刻板行为改善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通过功能磁共振发现,rTMS对脑部功能连接强度具有改善作用,且这种效果随时间延长越发明显;此外,rTMS在改善社交沟通和互动方面也有一定成效,不过该效果较为短暂。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Brain Stimulation等国际知名杂志。
图源:图虫创意
儿童孤独症、多动症专病门诊
浙大邵逸夫医院已开设儿童孤独症、多动症专病门诊。
时间:每周二下午
地点: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
作者:任鹏程 陈炜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科普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关注邵逸夫医院
来源:邵逸夫医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