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知指南针”是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推出的知识产权类科普专栏,旨在向全社会传播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增强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
“东知指南针”是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推出的知识产权类科普专栏,旨在向全社会传播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增强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
★・2025年第12期,总第33期
专利预审
与专利优先审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的速度往往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不少企业反映传统专利申请审查周期较长,可能导致技术“未上市已过时”,甚至被竞争对手抢先布局。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企业提供了两种加速专利审查的“快车道”——专利预审与专利优先审查。
专利预审如同“考前模拟”,允许企业在正式提交申请前,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技术方案预先审查,大幅提高授权概率,并最快2个月内获得授权(如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地方重点产业领域)。而专利优先审查则像“绿色通道”,适用于已提交的专利申请,通过压缩审查环节,将发明专利周期缩短至6-12个月(需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产业紧急需求等条件)。
两者虽同为加速工具,但适用场景、流程阶段和申请门槛截然不同。本期指南针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专利预审与专利优先审查的区别,让企业的专利申请精准匹配政策红利,解锁加速通道。
1、专利预审
1、备案条件主体要求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注册地在北京,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至少拥有1件有效发明专利;
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注册地在海淀或中关村示范区,属于生物医药或新材料产业,无不良记录;
限制情形:不接受PCT申请、分案申请、保密审查申请及非正常专利申请。
2、预审所需提交材料
企事业单位专利预审备案申请表、营业执照、专利预审承诺书(北京保护中心需)。
3、办理方式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其信息平台(www.bjippc.cn)在线提交,每月15日前申请,月底反馈结果;
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预审服务系统提交,需同步邮寄纸质材料。
4、预审审查重点
一是检查是否为非正常申请;
二是检查是否有形式缺陷及明显实质性缺陷(如新颖性、创造性)。
5、加速审查后续要求
预审通过后需在《预审通过通知书》发文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国知局提交专利申请,文件与预审版本一致,并在国知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文日起1个工作日内完成网上缴费。提交专利申请并完成缴费后,应当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文日起1 个工作日内(次日起算)向北京保护中心提交复核信息,包括专利申请信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网上缴费凭证等,未按时提交或文件不符的,视为放弃加快资格。
2、专利优先审查
1、申请条件
主体要求:专利第一申请人需为北京市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北京市户籍个人;
技术领域:需符合《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第三条,包括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或涉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快速更新领域;
申请状态:发明专利需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需完成缴费和分类;
其他限制:必须采用电子申请,同一专利仅能申请一次优先审查推荐。
2、申请材料
必交文件:全体申请人共同声明及证明文件(使用统一模板)、现有技术或设计信息材料(专利文献需标注公告号及上传首页);
附加材料:若代理机构非本案代理,需提交全体申请人签章的委托书;第一申请人为个人的需身份证扫描件。
3、办理流程
提交途径: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办理系统”,进入专利事务服务-专利优先审查模块在线提交;
审核时效: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申请人可在网上查询审核推荐结果。
3、区别对比
对比项专利优先审查专利预审适用阶段已提交申请(进入实审或分类完成)正式提交申请前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