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增长瓶颈与市场变化,昔日“华中酒王”枝江酒业正试图以产品为锚,寻找突破口。近年来,枝江持续推进“双品牌、三品系、四大核心产品”的产品战略,压缩产品线、稳定核心单品、聚焦高端化、年轻化,变革正在有序进行。
作者|半颗
编辑|方圆
排版|王月桃
面对增长瓶颈与市场变化,昔日“华中酒王”枝江酒业正试图以产品为锚,寻找突破口。近年来,枝江持续推进“双品牌、三品系、四大核心产品”的产品战略,压缩产品线、稳定核心单品、聚焦高端化、年轻化,变革正在有序进行。
推动这一轮产品结构重构的,是枝江酒业连年承压的经营表现。据公开数据,枝江酒业自2011年起营收逐年下滑,昔日“华中酒王”风光不再。与此同时,在湖北白云边等本地酒企快速崛起的对比下,枝江的调整需求愈发迫切。
对于这家曾经的“鄂酒领跑者”来说,产品结构的重构不仅关乎品类和价格,更是一次对以往混乱节奏的自我革新。眼下,枝江正在通过一步步聚焦、调整和试错,重新搭建属于自己的产品矩阵。
这场破釜沉舟的改变,能扭转枝江酒业的困局吗?
01
地基重新打
刚刚过去的春糖,枝江酒业携“双品牌、三品系、四大核心产品”出席,再次强化了其产品战略布局。
事实上,这一产品战略早在2024年6月就已正式提出,成为枝江酒业2024年度的工作主线。“双品牌”,即“谦泰吉”与“枝江”两大品牌,前者主打高端市场,后者聚焦大众消费。“三品系”则包括谦泰吉、枝江真年份、枝江年代三个系列,旗下主推泰字号、真年份6年、80年代、1984年柔雅经典四大单品。
图片来源:枝江京东官方旗舰店截图
如果说产品结构是一家酒企的底盘,那枝江酒业乐此不疲地强调自己的“二三四”,几乎可以理解为重新打地基了。
从定价来看,四大单品覆盖了从48元到878元的多个价格带:“1984柔雅经典”定价58元/瓶,主打入门级市场;168元/瓶的“枝江80年代”则定位百元价格带;“泰字号”与“真年份6年”分别定价799元与878元,冲刺高端市场。在枝江酒业看来,这种多点布局意在“覆盖多元化消费需求,目的是打入不同消费圈层”,既稳住主流消费,也试图在高端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枝江酒业主打的真年份酒系列强调“纯粮酒”“零添加”概念,坚持传统固态发酵工艺酿造,与“酒精酒”形成明显区分,恰好与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对白酒的要求相契合。此处巧妙回收四年前消费者热议的“新国标下枝江大曲不是白酒”陈年老梗。
回到枝江酒业重新打地基的视角,实际上,在重塑产品矩阵之外,近年来枝江酒业还通过“推新稳老”策略,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据悉,仅2020年一年,枝江酒业就砍掉了200多款老产品,占总产品线的50%以上,同时将全线老产品统一提价,提价幅度不低于10%。
图片截图
产品结构之外,枝江酒业在酒体风味上的转型同样值得关注。相比传统酒企以香型划分酒体,枝江酒业开始强调“风味导向”。
枝江酒业发家于浓香潮,如今,曾经“一家独大”的浓香,却开始受到其他香型挤压。面对行业变局,枝江酒业并未躬身入局,虽然近年来也曾推出“谦泰吉酱酒”等酱香型产品,但枝江酒业总经理张道红曾明确表示:“枝江的酱香新品不会大规模做,渠道只走团购,并且定价要低于浓香。”
在此基础上,枝江酒业正逐渐弱化香型概念,转而强调“柔雅型”口感。张道红认为,很多年轻消费者不在乎白酒的香型,他们更关注白酒是否好入口以及饮后舒适度,因此在产品上要去香型化。据悉,枝江酒业正在持续挖掘“柔雅”价值,并计划推出《柔雅型白酒》团体标准,试图在传统香型之外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湖北枝江酒业公众号
酒讯就“推新稳老”策略细节、《柔雅型白酒》团体标准制定进展等问题致函枝江酒业,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回复。
02
“华中酒王”往事
任何战略调整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枝江酒业之所以在产品上动作频频,背后其实是一场“不得不变”的应激反应。
过去十余年里,从“华中酒王”到行业边缘,枝江酒业的下行轨迹早已为其敲响警钟。
枝江酒业的高光,离今天并不遥远。2007年,枝江酒业以15亿元销售额位列全国白酒行业第七,位次在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和洋河之后,曾连续6年跻身中国白酒十强,8年蝉联“鄂酒第一”。一年后,枝江酒业集团营收达到30亿元,其中白酒业务贡献超过18亿,位列白酒10亿俱乐部之首,被冠以“华中酒王”名号。
但繁荣并未持续太久。2011年之后,伴随管理层动荡、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枝江的成长曲线开始转向。
根据财报,2011年枝江酒业营收19.99亿元,净利润1.4亿元,随后五年业绩呈阶梯式下滑:2012—2016年营收从15.59亿跌至8.46亿元,净利润更从1.78亿骤降至2000万元以下。至2017年直接转盈为亏。
图片来源: 酒讯制图
走近看,2021-2023年,枝江酒业开始业绩爬坡,销售额从1.67亿元增长至3亿元左右。看起来颇有些春回枝江的味道,但对比湖北友商却还差点意思:白云边2023年开票销售77.25亿元,劲牌更是早已迈入百亿阵营,稻花香、黄鹤楼等酒企的体量与枝江酒业拉开了几个身位。曾经的鄂酒领跑者,如今在队尾陪跑。
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6月,维维股份发布公告称,枝江酒业因1994年至2009年期间未依法缴纳消费税及附加税费,被税务部门追征共计8500万元。这已是维维第二次为枝江补税——早在2020年,维维曾因其2015—2018年的税务问题代缴1.96亿元。尽管维维早在2020年已将股权转让给江苏综艺,但这场延续十年的“旧账”,枝江酒业的经营治理问题再次暴露。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枝江酒业管理层频繁更替,几乎三年一换血。而两任东家均为资本老手,非酒业出身,每一次“新官上任”都未能给枝江酒业带来经营上的改善。枝江酒业也在动荡中错失了行业红利期。
管理层的不稳定也直接传导到产品端,带来的是更加显性的混乱。张道红认为,公司的一大问题在于产品结构不固定:“公司也一直在改变,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产品更新太快,基本两三年就换产品,而白酒产品需要时间来打磨和推广,至少需要五六年沉淀。”
这也是为何枝江近年来不断收缩产品线、集中火力打造核心单品。在张道红看来,枝江要重新赢得市场信任,需要“先展现品质,再释放品牌,最后拓展渠道”。具体而言,即先调整产品结构,稳住核心产品的品质认知,再通过品牌传导强化记忆点,最后才是渠道的拓展与渗透。
图片来源:摄图网
03
能否顺利“翻身”?
枝江酒业近年来的产品战略转向,已经带来了部分经营层面的反馈。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全年销售增长10%,参照2023年3亿元左右的规模,2024年销售额约在3.3亿元左右。
除此之外,枝江酒业2024年新增招商客户85家,核心产品销量占比提升20%,吨酒单价上涨25%,核心市场增长10%。基于此,枝江酒业进一步定下了2025年的目标:销售增长30%,核心产品销售占比再提升20%。这在白酒企业集体降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足够鹤立鸡群。
那么调整产品结构,真能帮枝江酒业打响这场“翻身仗”吗?
回顾白酒行业过去20年突围史,与枝江酒业当前情况相似的案例有不少,其中就有洋河与古井贡酒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而突围成功的案例。
2002年,洋河主导产品“洋河大曲”价位在30元以下,彼时洋河在整个白酒行业销量也处于20名开外。2003年,洋河蓝色经典系列面世,“海之蓝”精准切入百元档政商务主流价格带,不仅完成了中高端品牌形象的重新定位,也更符合精英群体的审美与语言体系。借此,洋河在2010年实现70亿元营收,跃居行业前三,实现了全国化。
图片来源:洋河股份官网
古井贡酒的转型故事同样经典,“年份原浆”系列上市后快速占位中高端价位,提升产品结构、重塑品牌形象,成功挽救其濒临退市的命运,重夺“安徽酒王”身份。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成功的产品结构调整需要三大支撑:精准的价格带定位、足够时间的单品沉淀周期,以及系统化的营销模式转型。
针对产品结构升级,其实枝江酒业早已有类似尝试。早在朱伟任职期间,“真年份”系列就被推向市场,公司对外的口径是:首年销售额达1.4亿元,销量占比即超40%。但彼时朱伟提出的“2021年销售翻番、净利破亿,重回湖北第一”的目标最终却未实现。
酒讯检索枝江酒业天猫旗舰店发现,销量前三的产品分别为:89元/瓶的“枝江小陈坛”(月销1000+)、89元/2瓶的“枝江王真选3”,以及79元/瓶的“枝江王真选6”,热销款依然集中在百元以下价格带。
图片来源:枝江天猫旗舰店截图
相比之下,枝江酒业当前主推的四款核心单品在店内表现平平,其中销量最好的是定价58元/瓶的“枝江1984柔雅经典”,月销100+,“真年份6年”月销约50+,其余两款月销更是仅维持在个位数。这也侧面印证,消费者的实际购买仍集中于传统大众产品,高端化布局尚未显现出转化成效。
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枝江酒业主推的“真年份酒”等产品,如果能真正做出产品价值,确实是有意义、有用的战略定位。但同时当前整个酒业正处于下行阶段,消费力不足,加上价格战、流量战、促销战持续加剧,整体营销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竞争压力非常大。如果想要实现快速增长,就不仅仅是产品战略的问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合,比如渠道管理、品牌定位、营销节奏等,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
他认为,枝江酒业想要重回“鄂酒第一”,难度不小,关键在于枝江酒业是否能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身的打法,并持续推进。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
酒 讯
专注酒圈大小事儿
来源:爱游戏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