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日,在世界孤独症日到来之际,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北京市健翔学校与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联合开展“星绘世界·共融未来”主题活动。
4月1日,在世界孤独症日到来之际,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北京市健翔学校与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联合开展“星绘世界·共融未来”主题活动。
滑动查看
据了解,本次孤独症日主题活动共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北京市健翔学校孤独症学生及融合教育学校学生作品37幅,展期从4月1日至10日,共10天,社会人士可以预约进馆观展。
开幕式上,北京市健翔学校萤火虫合唱团以饱含深情的演唱,将歌曲《把爱传出去》演绎得如潺潺溪流,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刚刚获得第十二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舞蹈冠军的刘沐琪同学表演了独舞《万疆》。现场嘉宾深深被孩子们的精彩展示感动。
滑动查看
北京市健翔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孤独症儿童艺术潜能的开发与培养,通过兴趣小组、艺术社团、艺术疗愈课程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在绘画、舞蹈、合唱方面的艺术才能。学生管乐团是国内第一个以孤独症学生为主的乐团,多次到韩国,中国香港、内地特殊教育学校交流,并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行专场音乐会;学生舞蹈团多次在北京市、海淀区艺术节比赛中获奖;学生萤火虫合唱团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残联的演出,获得广泛好评。
海淀特教中心主任、北京市健翔学校校长王红霞表示,学校努力为特殊需要孩子创造平等成长的空间,让他们的才华被更多人看到。她呼吁社会人士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孤独症儿童,在生活中给予他们鼓励和包容,用爱照亮“星星的孩子”前行的路。
4月2日,海淀区多所学校的孤独症学生画作及融合教育十佳先进集体之一清华附小清河分校的融合情景剧《每一个种子都是独特的》在全国“与星同行——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交流活动”中展示,呈现了特殊儿童真实、感人的成长故事,引导公众以科学视角看待孤独症群体,倡导包容、多元的社会价值观。
滑动查看
4月2日,北京市健翔学校人大校区开展世界孤独症日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与理解,传递爱与希望,共同为孤独症儿童搭建一座通往社会的桥梁。
滑动查看
“我有一个装满星星的口袋
悄悄打开夏日的夜晚……”
3月31日
北京市健翔学校的孩子们
携手普通学校的“小艺术家”们
以一场温馨的合唱与管乐表演
拉开了
2025年海淀区孤独症关注日
“融合大讲堂”专题论坛的序幕
展现了融合教育的美好画面
孩子们表演结束后,区残联理事长刘永泉、区教委基教一科特教视导员石月、海淀学区管理中心主任高雪东、海淀区特教中心主任王红霞,共同为小艺术家们送上精心挑选的成长书籍,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为深入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加强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强区优势,积极回应特殊儿童家庭关切,海淀区组织召开了2025年海淀区孤独症关注日“融合大讲堂”专题论坛,推动全区融合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来自教育、医学、康复领域的专家学者、区内各教育单位融合教育主管领导、机构代表及家长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融合教育发展路径,为特需学生享有公平优质教育赋能。
滑动查看
会议聚焦孤独症群体教育康复的核心议题,邀请了国内多位权威专家作融合教育与孤独症支持理念专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贺荟中从多领域合作的角度分享了一些孤独症学生的支持策略。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徐云从优势视角理论看待孤独症儿童教育的育人范式。海淀区心理康复医院副院长何锐立足临床视角,介绍了青少年心理康复服务及其对教育的促进价值。三位专家的分享,不仅夯实了“教康融合”的理论基础,更为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滑动查看
在案例分享环节,海淀区三所学校展示了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成果:
北京市健翔学校
通过艺术课程开发,激发学生潜能,展现孤独症孩子的创造力。
中关村一小
建立“全员参与的融合教育支持模式”,让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协同支持网络,呈现了融合理念在普通学校广泛落地的具体路径。航天图强小学
通过联动校内外、课堂内外资源,提升教师胜任力,破解学校资源紧缺难题。
此次论坛是推动融合教育从“有”向“优”转变的关键一步。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全区推动“教育+康复”协同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强大动能,为海淀区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体系吹响了新的号角。
在这个多元共存的世界里,每一份不同都值得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海淀区作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和全国关爱孤独症儿童试点区,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科学引领、专业支撑、多方协同”的特殊教育生态,全面优化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打造全国融合教育样板区,以创新实践书写“教育公平”的新篇章,让每一个特殊需要儿童都能在公平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撰稿:张嘉芮
摄影:姜震
素材来源:北京健翔学校 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来源:海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