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5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6%,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2.3%。库存预警指数进一步下降,与车市升温,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等有较大关联。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田野 于建平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5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6%,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2.3%。库存预警指数进一步下降,与车市升温,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等有较大关联。
进入2025年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已是连续第二个月下降。看似“回暖”的信号下,车市真的走出寒冬了吗?
政策带动车市回暖
进入3月,车市进一步回暖。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3月1—23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5.4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2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433万辆,同比增长5%。其中,新能源车零售62.2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4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04.8万辆,同比增长34%。
销量转好也带动经销商库存情况的缓解。从经销商库存预警分指数情况看,3月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经营状况分指数环比上升。市场的逐步升温,使得经销商在今年一季度销量完成情况较好。调查显示,有34.1%的经销商表示可以按计划完成,有20.3%的经销商表示完成率在90%—100%,有22.0%的经销商表示完成率在80%—90%。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华夏时报》记者谈道,总体来看,3月车市的增量主要来自政府“两新”政策(汽车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及促消费激励措施的推动,各大车企新品投放和促销力度的加大,春季车展启动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影响。
今年3月,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波新车密集发售的高潮,各车企纷纷推出新车型,以抢占市场份额。据统计,当月上市或预售的新车超过30款,覆盖20万元至55万元的价格区间。这些新车不仅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而且在智能驾驶、续航提升及配置升级等方面也各有亮点,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叠加厂家纷纷推出加配不加价,增加质保期,以及金融保险优惠等措施,对销量增长起到较强拉动作用。其预计,3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在190万辆左右。
崔东树也补充表示,展望4月,汽车市场走势整体稳定。随着多地春季车展活动的举办,以及多个城市出台限期促消费政策,叠加本省补贴,汽车市场热点升温,预计市场需求及销量将有所回升,保持稳健增长。但他也强调,北方地区因进入农忙,农村消费者到店量减少,南方部分地区则受清明节传统习俗影响,清明前后购车下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4月汽车市场。
压力尚存需拓宽盈利渠道
尽管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经销商的生存压力依旧不小。
“54.6%的库存预警指数,意味着超过一半的经销商仍面临库存积压风险。尽管同比、环比实现双降,但荣枯线之上的警报未解,行业依然处于‘不景气区间’。”崔东树对记者指出。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样给汽车经销商带来了巨大压力。长期以来,汽车行业的价格战硝烟弥漫,车企为了提升销量,不断向经销商施压,导致经销商进销倒挂现象日益突出。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于3月12日发布的《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24年超八成汽车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的情况,60.4%的汽车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达15%以上。另据统计,新车销售额占整体收入的75%,同比下滑7.1个百分点;在经销商的毛利构成中,新车销售的毛利贡献为-17.7%。
2024 年上半年,我国30家上市车企净利润总和仅377亿元,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差距明显,多数车企利润同比下滑,部分新势力车企仍深陷亏损泥潭。尽管车市销量同比略有增长,但车企与经销商所承受的压力却有增无减。车企凭借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尚可勉强应对困境,而经销商受多种因素制约,流动资金愈发捉襟见肘。
经销商与车企之间的关系,也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变得愈发紧张。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经销商对主机厂的满意度降至历史最低点,仅为56.1%,较2023年下跌8.7%。在这种紧张的关系下,经销商犹如置身于夹缝之中,库存积压所导致的资金周转难题,成为了他们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为了避免经销商间恶意低价竞争,同时刺激消费,不少车企推出‘一口价’政策,包括部分车型一口价、限时一口价及焕新一口价等多种促销措施。本次经销商调查反馈显示,该模式虽能短期刺激客流量转化,形成‘薄利多销’的集客效应,但‘一口价’是否可以长期存在,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汽车分析师高登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与此同时,本次调查中还特别指出,今年以来,经销商集客转化周期显著延长。54.1%的经销商明确指出,转化时间大概在半个月到1个月之间。这或与竞品车型较多、消费者趋于理性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为此高登建议,汽车经销商必须积极求变。一方面,要基于市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预估市场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囤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的购车信心。同时,将降本增效作为核心任务,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并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如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平台,拓展销售半径,缓解库存压力。此外,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主机厂也需重新审视自身策略,充分考虑经销商的实际承受能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金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