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德邻这样一搞,我以后还怎么有脸见人呢!”白崇禧无精打采地把报纸扔到一边,现在的他哪里还有当年那股子精神头儿。
“李德邻这样一搞,我以后还怎么有脸见人呢!”白崇禧无精打采地把报纸扔到一边,现在的他哪里还有当年那股子精神头儿。
报纸上,大篇幅地刊登着欢迎李宗仁回国的报道。
以前那么要好的两个人,怎么现在就变成这样了呢?李宗仁要是回来了,白崇禧会受啥影响呢?
【败局已定】
1949年,国民党已经走投无路了。老蒋为了不当那个“最后倒台的总统”,特地让李宗仁站出来,让他坐上了代理总统的位置。
这样一来,桂系的将领们看到了新的曙光,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跟我党较劲。
李宗仁也看到了曙光,心想这回终于有机会把蒋介石给拉下台了。
不过等他坐上了代总统的宝座,这才意识到老蒋原来包藏祸心。
他虽然挂着代总统的头衔,但实际上一点权力都没有。老蒋把大权牢牢攥在手里,这个代总统啊,说白了就是替总统背锅的。
但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不舍得丢掉这个空头衔。
在我党准备渡江的时候,李宗仁派人来想跟我们谈谈。他打算跟我们商量,能不能各自管着江的一边,这样既不用损耗他自己的实力,又能稳住他的权力。
但我党眼看就要完成国家统一的大业,哪能同意李宗仁提出的分江而治的想法。所以我们党劝他别再固执己见,早点醒悟过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很显然,李宗仁认为我党把事情说大了。他觉得蒋介石斗不过我党,可不意味着他自己也不行。毕竟他在广西地盘上耕耘多年,不相信我党能轻松搞定。
白崇禧是他的忠实拥趸,想法跟他完全一致。在国民党里,他们俩被叫做“李白”,还都是桂系的头头,利益紧密相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倒霉,大家遭殃。
就因为这两人关系紧密得分不开,桂系才能跟老蒋对抗这么久。
真遗憾,他们俩都把自己想得太强,却没看清我军的真正实力。李宗仁不接受我军和平统一的要求后,华野的战士们就横渡长江,把南京给解放了。
这下,“李白”两个人再也不能在宝岛上安安稳稳地待下去了。
国民党已经注定要失败,大家都在想办法找自己的退路。
老蒋的那些死忠粉丝,还有黄埔军校出来的将领们,肯定会跟着老蒋跑到台湾去。不管咋说,到了台湾,他们的命算是保住了。
不过,那些以前老爱跟老蒋唱反调,又不是他亲信手下的将领们,现在得好好琢磨琢磨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去台湾或许是个选择,但那边都是老蒋一个人说了算。在大陆,他们依靠自己的实力,还能跟老蒋较量较量。
但如果他们去了台湾,老蒋是绝不会放过他们的。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被剥夺权力,呆在家里没事做,度过一个穷困的晚年而已。
【不同的抉择】
但老蒋心眼小,那些经常跟他唱反调的将领们,他肯定一个都不会放过。
因此,当蒋介石发出邀请时,李宗仁找了个看病的理由,说要先去一趟美国。对李宗仁而言,这是他琢磨出来的最佳脱身之计。
当然啦,他不光想自己迈出这一步,还想拉着他那老伙伴一块儿走。
当他决定要去美国后,当晚就跑到白崇禧家,劝白崇禧这个老朋友和他一块儿去美国。
可是当听到他的劝说时,白崇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觉得,蒋介石退到台湾后,还是有机会卷土重来的。
要是这时候走掉,等老蒋重新掌权,那国民党里可就没他们啥位置了。
老蒋还能重新站起来吗?李宗仁不屑地哼了一声,他觉得希望不大。想当年,老蒋手握几百万大军,不还是打不过一百多万的解放军嘛。
现在咱们党有了好几百万的军队,难道蒋介石就凭他手里那几十万人就能扭转败局?李宗仁在当代理总统的这些日子里,早就把蒋介石的假话给看穿了。
因此,老蒋说的那些要反攻的话,他压根儿都不信。虽然他能识破老蒋的假话,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明白。
就好比他的老朋友,很明显是上了老蒋的当。任凭他怎么相劝,白崇禧就是打定了主意要追随老蒋去台湾,一门心思要往权力的中心钻。
有句老话叫“好话难说通顽固的人”,白崇禧心意已决,李宗仁当然也不会硬拉着他一起走。
但是呢,他们俩关系摆在这儿,只要他在国外过得安稳,老蒋估计也不敢对白崇禧怎么样。
于是,这对以前的合作伙伴,各自选了不同的道路,最终迎来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归宿。
到了台湾后,老蒋把白崇禧能用的地方都用完了,接着就把他给关了起来。
那时候,台湾有不少他以前的部下,可他们没一个敢跟白崇禧联系的。有的人甚至都不敢提自己以前的老大,生怕惹恼了蒋介石。
但是考虑到李宗仁还在美国,老蒋并没有对白崇禧下手太狠,非要置他于死地。
【不同的结局】
李宗仁有回说道:“虽说李和白听起来像俩不同人,但其实他俩就是同一个人。”
从这句话能看出,他和白崇禧的关系特别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宗仁在美国时,还能让蒋介石不对白崇禧下手的原因。
但在美国的日子里,李宗仁感到非常孤单,因为他不会说当地的语言,每天只能靠着打牌来打发时间。
刚到美国那会儿,他也过了一段非常风光、受人欢迎的日子。以前跟他一起来美国的老同事们,也都很高兴找这位老上司一起喝酒叙旧。
但是日子久了,李宗仁的老婆开始不让那些老部下再来找他喝酒了。渐渐地,这些老部下也就不再来往了。
李宗仁没办法解闷,只能靠打牌来打发时间。随着年纪一天天增长,他越来越想回到故乡安度晚年。
咱们国家日益强大,李宗仁心里也动起了回国的念头。他打算先回来瞧一瞧,瞅瞅当年他们没能达成的愿望,是怎么被我们党一一实现的。
李宗仁想回到祖国,我们党是非常高兴接纳他的。
尽管他以前对我党做了不少坏事,但我们也得承认,他为国家确实立下了不少功劳。
不管是在打仗那会儿,还是后来到了美国,他都一直在努力,坚持着中国是一个整体的原则。
而且我党要是接纳了李宗仁,对往后统一战线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助力。只要李宗仁是真心想回到祖国,我党肯定会很高兴地欢迎他。
经过好几次商量和讨论,李宗仁回国的具体安排终于尘埃落定。
为了让他能顺利回到祖国,这一路上,我们党可真是操碎了心,想尽了办法。
由于李宗仁回国的消息走漏了,许多人想要他的命,其中蒋介石是最急着下手的那个。
在共产党的庇护下,李宗仁最终通过巴基斯坦,平安地回到了祖国。
李宗仁一回国,周总理就带着好多民主人士和记者,早早就在上海机场候着了。
他下了飞机后,一看这隆重的欢迎队伍,心里感动得不得了。
回国后,毛主席特地邀请他到中南海相聚。见到李宗仁时,毛主席就像碰到了好久没见的老朋友一样亲切。
我们党对李宗仁很是照顾,他当然也领我们党的情。当记者问他以后会不会去台湾时,他答道:“我以前就没打算去台湾,以后更不会去了。”
他把自己的观点说得很明白,就是要保卫国家的主权,赞成只有一个中国,还劝老蒋早点迷途知返。
李宗仁讲的话没多久就被台湾的报纸登了出来。白崇禧看到后,在报纸上大发雷霆,指责他没脊梁骨,骂他是个有过错的人。
不过李宗仁并没有发火,他觉得,朋友们都了解他现在的情况,也明白他这样做是迫不得已。所以当有人问起时,他只是说:“健生有自己的难处。”
李宗仁回国那会儿,白崇禧心里就嘀咕,自己怕是时日无多了。他和李宗仁交情那么深,老蒋那个多疑的性子,怎会不猜忌他们是串通一气呢?
所以就算白崇禧表现得再好,老蒋也没打算饶过他。李宗仁回国还不到一年,白崇禧就在自己卧室里去世了。
后来,李宗仁因为重病离世,周总理亲自为他操办了葬礼。这两位以前的好伙伴,最终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来源:眾說烽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