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州,魏郡。大都督府。开元户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五。乡一百四十。元和户六千九百二十。乡四十五。今为魏博节度使理所。都管户垦田《禹贡》冀、兖二州之域。在夏为观扈之国。春秋时为晋地。按沙麓崩,在今元城东南四十里是。战国时为卫、魏二国地。秦灭魏,置东郡,灭赵,置邯郸郡
引言
近日,有一魏县卖房主播言论称:“大名一小撮人看见魏县带魏州就攻击,看《元和郡县志》,魏州古城横跨两县有魏县,共同发展”等言论
《元和郡县志·卷十六》内容
魏州,魏郡。大都督府。开元户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五。乡一百四十。元和户六千九百二十。乡四十五。今为魏博节度使理所。
都管户垦田《禹贡》冀、兖二州之域。在夏为观扈之国。春秋时为晋地。按沙麓崩,在今元城东南四十里是。战国时为卫、魏二国地。秦灭魏,置东郡,灭赵,置邯郸郡。汉高祖使韩信定河北,以秦邯郸郡之南部东郡之边县置魏郡,即今元城县是也。後汉封曹操为魏王,理邺。前燕慕容都邺,其魏郡并理於邺中也。後魏於今州理置贵乡郡,寻省。周宣帝大象二年,又於贵乡郡东界置魏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罢州为武阳郡。隋乱陷贼,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改置魏州。其年又陷刘黑闼,五年平黑闼,置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六年罢都督,复为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六里。南北一百三十八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一十里。西南至东都七百五十里。东北至贝州二百一十里。正东微北至博州一百八十里。西至相州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州一百六十四里。东南渡河至濮州一百九十里。东南至郓州二百四十里。
管县八:贵乡,元城,魏,馆陶,冠氏,朝城。莘,昌乐。
贵乡县,望。三十。郭下。管西界。本汉元城县地,後魏孝文帝分置贵乡县,属昌乐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魏州。大业三年,改属武阳郡。皇朝因之,武德初割属魏州。
大河故渎,俗名王莽河,西去县三里。
州城,前燕慕容所筑,周宣帝於此置州理焉。
狄仁杰祠,在县东南四里。为魏州刺史,百姓为立生祠。
古堰,今名惬山,在县西九里。成帝时河决金是,河是使者王延世募人塞之,盖运土塞河之处,以其惬当人情,故谓之惬山。
元城县,望。三十。郭下,管东界。本汉旧县,属魏郡。魏武侯公子元食邑於此,因名。魏黄初三年,於此置阳平郡。高齐省元城县入贵乡,隋开皇六年复置。贞观十三年又省入贵乡,圣历元年重置。开元十三年,移在州东北三百步。
沙麓,在县东十二里。即《春秋经》所书“沙麓崩”,《汉书》以为元后兴之祥也。
马陵,在县东南一里。齐将孙膑破魏军,杀庞涓於此。
五鹿墟,在县东十二里。公子重耳乞食於五鹿,野人与之块,即此处也。
王翁孺墓,在县东二百步。元后之祖也。
束墓,在县东二十五里。
魏县,望。三十六。东至州四十里。本汉旧县,属魏郡。後魏孝文帝分魏县置昌乐,高齐省魏县属昌乐县。隋开皇六年,又分昌乐置魏县,属魏州,皇朝因之。
旧漳河,在县西北十里。
新漳河,在县西北二十里。
盖宽饶墓,在县东南八里。
由上述文献可知,魏州置于贵乡东,并未说明魏州城横跨两县,且魏州初设时三县以魏县、贵乡、元城的顺序由西向东排列,也就是说就算横跨两县,其横跨两县也是贵乡与元城,而不包括魏县,而魏州城位于今天的大名县东,历史前后对比可以发现,魏县有反对言论可以说是毫无逻辑。
而此主播地域黑言论从何而来?有部分人言论过激不可置否,但面对部分魏县顽固分子,拿出文献记载也不顶用,不认可,他们喷也只是针对其个人而非地域,更何况地域黑还是由魏县那一小撮人开始的,其中某富就是典型,其假装公务人员,地域攻击其家人,对于这种魏县败类,攻击祂是在给魏县谋福利。
毛主席说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发表共同发展言论应当先把魏县内部地域黑大名的那一小撮人打扫干净,如果这群人消失大名那一小撮人还存在黑魏县,那才能说明为了黑魏县而黑,不然从哪里说明是黑?反击是黑吗?这个账号发布的时间可不短了,抖音也不少作品,也是叫民间君子,小君子不觉得羞耻吗?
来源:大美魏州,好客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