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传统的种树卖梨,到形成产业、走向全国,再到聚合农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魏县东南温村鸭梨的“滋味”越来越甜,产业越来越旺,成为当地和美乡村建设、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名片”。
春分过后,魏县的梨花又开了。
一树挨着一树,一簇接着一簇,将芬芳的雪白铺遍了乡村之间,魏县一年一度的梨花节也即将拉开帷幕,吸引无数游人徜徉花海。
从传统的种树卖梨,到形成产业、走向全国,再到聚合农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魏县东南温村鸭梨的“滋味”越来越甜,产业越来越旺,成为当地和美乡村建设、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名片”。
魏县魏城镇东南温村“柴家园子”梨园。
梨花绽放迎客来
走进东南温村的千亩古梨园,宛如覆雪琼林,虬枝盘曲的百年梨树上,层层叠叠的梨花竞相吐蕊,在晨露中折射出珍珠般的光泽。
“传说《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归隐于此,来到此地后,在村北购置空地种下梨树,自种自食享受天然,直至终老。后命名此地为柴家园子,两棵梨树被称为‘梨王’与‘梨后’。”顺着邯郸梨精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英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园里的古梨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梨花缀满枝头,“每年收获季可都是硕果累累呢。”
“每年梨花节我们一家都会来,看着这些梨花,好似春日雪景,美不胜收。”徐先生来自河南安阳,为了在赏花时拍出更具氛围感的美照,他特地为爱人和女儿购买了汉服和魏服。
春风吹白了梨花,也为当地的梨农吹来了火红的市场。
“梨花进入盛开期,我们早就做足准备,万事俱备,只待游客的到来!”话语中透露着兴奋的是东南温村梨农宋庆和。每年梨花节期间,他都会带着特色农产品进入梨园内进行售卖。
在东南温村及周边,像宋庆和这样的农户共有2300户,除了农忙,他们有的还会利用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只为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些都是赏花经济给村民带来的变化。
“往年的这个时候,一到中午,经常会有游客跟我们打听饭店的消息。”随着每年三四月份当地赏花游客的大增,宋庆和心里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
每年梨花节期间,村里都热闹非凡,游客们在这里赏花、吃农家饭,俨然一幅烟火气十足的乡村田园生活画卷。
今年的梨花节,游客们在赏花的同时,还能观看“百花齐放”全国网红直播间、“躬耕实践”农耕研学游、“梨花绽放”梨花戏曲艺术节、玩酷机车梨园电音节……
魏县魏城镇东南温村“柴家园子”梨园内,游客正体验为梨花授粉。
古树新枝结金果
“听老一辈人说,这几棵老梨树已经有几百年树龄了。我小时候看着这棵梨树就是这么高、这么大。现在我都80多岁了,它还是这么高,结出的果子品质还挺高。”在东南温村,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树龄的古梨树遍布梨园,望着祖辈守护的古梨树,梨农宋大爷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
如何让古梨树焕发新生机?2019年5月,王英带领团队与40家散户梨农签约,在古梨树生长较为集中的区域承包建立了50亩精品鸭梨采摘园,并成立公司,实行种植、管理、采收、品牌、销售“五统一”管理。
高品质鸭梨引来八方客,一些企业、果品经纪人直接出钱认养梨树,等到成熟季节,直接到梨园采摘。
被认养的梨树在春风中舒展枝条,枝头绑着的木牌写着天南海北的名字。“等到秋天果实成熟,这些认养人会亲自前来采摘。”王英告诉记者,有位辽宁客人说,看梨花盛开,就像收藏了一季北纬36°的春天。
“目前园区已有百余棵梨树‘名树有主’,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和梨农增收近20万元。”王英对记者说,预计今年的古梨树认养数量将达到200棵,通过认养模式,古梨树鸭梨的“身价”也能达到普通梨价格的七八倍。
“梨树的年份越久,口感越好,而且古梨树结出的梨果属于珍惜品种,亲手采摘赠给商业伙伴,更有意义。”来自河南安阳的“认养人”要兵强,从事食品销售行业。2020年起,他每年花费数千元认养两棵古梨树。
“这几年梨果的价格走高,我种植的两亩梨树与‘梨精灵’签订了合同,收入高了2000多元。”和宋庆和一样,通过租赁农户梨园,实行鸭梨种植公司化、无害化、产业化、一体化运作,东南温村的梨农实现低成本、高收益。
目前,东南温村种植梨树面积2000余亩,年产鸭梨7500余吨,从事鸭梨种植人口占村总人口的65%,鸭梨产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50%以上。
梨乡焕发新生机
如何让“花经济”从“一时春”成为“四时春”?在王英看来,从产业发展而言,不仅要展示其“颜值”,更要挖掘其“产值”。
“为持续增强梨产业链动力,我们免费向当地群众传授鸭梨深加工技术,并与多家电商企业合作拓宽市场。” 作为魏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王英说,公司已带动当地4200余人实现就业。
在不断挖深、做精梨加工产业链的同时,为了培育品质古鸭梨,王英带领公司与河北工程大学教授以及专家合作,在科学育养下,将梨的含糖度提高两个百分点。王英说,“品质古鸭梨的招牌擦亮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已与京东、盒马鲜生等达成合作意向,魏县梨果销往全国各地。”
梨花蜜、梨膏、烤梨……如今,在东南温村,越来越多梨产业衍生产品不断丰富着各大电商平台的货架。
把梨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一批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让魏县鸭梨产业实现了高效农业与生态旅游的互动发展。
东南温村党支部书记宋南南说,随着梨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村里,也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直播、网店、拼团,很多村民们没听过的陌生词成为了拓宽梨销量的有效渠道。以前种地的手拿起了手机搞直播,以前不会上网的都在学习开网店,一个帮一个、一家带一家,每户已经靠梨产业平均增收近2万元。”宋南南说。
春风又度过梨乡,虬枝老树见证着时代变迁。当无人机掠过如雪的花海,镜头里既有耄耋老农抚摸树干的温情,也有青年创客直播带货的激情,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古老梨园奏响共富交响曲。正如宋庆和在小院挂起的对联所书:“百年梨雪香如故,万户康庄景常新。”
记者王丹丹 文/影
来源: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