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醉(1914~1996年),湖南湘潭人。中学时期,因闹学潮被学校开除,后到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余乐醒是早期的共产党员,后在黄埔军校任教,其间与沈醉的大姐沈景辉结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经戴笠介绍,余乐醒加入复兴社,成为一名特务。沈醉到了上海后,余乐醒介绍他加入
沈醉(1914~1996年),湖南湘潭人。中学时期,因闹学潮被学校开除,后到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余乐醒是早期的共产党员,后在黄埔军校任教,其间与沈醉的大姐沈景辉结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经戴笠介绍,余乐醒加入复兴社,成为一名特务。沈醉到了上海后,余乐醒介绍他加入复兴社,于是,年仅18岁的沈醉从此就加入了军统特务机构。不久,年纪轻轻的沈醉就在抓捕上海区情报组组长徐昭俊的任务中显示了过人的才干。
徐昭俊是军统老资历的特务,虽然人高马大,但身手却很敏捷,警惕性也很强。余乐醒收到逮捕徐昭俊的命令后,自忖没有把握,于是感到十分棘手。这时沈醉向姐夫献计,谎称自己犯事要回南京总部受罚,让徐昭俊押送自己到南京,然后再实施抓捕。
于是某一天,余乐醒就带着沈醉去找徐昭俊,谎称自己有急事,麻烦徐昭俊帮忙押送沈醉去南京。徐昭俊看沈醉只是一个小毛孩,于是便放松了警惕,爽快地接受了。当徐昭俊和沈醉刚进复兴社特务处的大门,立马冲上来几个彪形大汉将徐昭俊五花大绑起来,这时他才明白自己被这个“小毛孩” 给算计了。
智捕徐昭俊让沈醉从众多特务中脱颖而出,戴笠很喜欢沈醉的胆识和 才干,于是便决定 “重点培养”,沈醉因此成为少数几个深得戴笠信任的人之一。后被派往上海,担任复兴社特务处上海特区法租界组的组长,当时法租界内宋庆龄等人反对蒋介石的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给蒋介石带来很多麻烦。于是戴笠命令沈醉伺机行事,沈醉便派人对宋庆龄严密监视,还采取寄子弹等方式进行恐吓,恐吓无效后又连施两计试图潜入宋庆龄家内部,但均失败。于是他最后准备亲自出马对宋庆龄进行暗杀,没想到蒋介石迫于各界压力取消了暗杀计划。
抗战爆发后,沈醉先是在虹口区担任情报收集工作,后来遭到日军的通缉,不能立足以后,转而带领特工潜伏人员深入浏河、大场,直达前线乃至日占地区,亲身担任战场调查工作,为中国炮兵部队指示目标,鉴别战果,铲除汉奸等,全力投入到与日军的作战中。
1942年,沈醉28岁时,被任命为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成为军统中最年轻的少将,之后历任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1949年12月9日被云南省主席卢汉扣押,次日,参加云南起义,起草起义电文,号召部下放下武器,响应云南和平解放:现云南全省在卢主任领导下,于本日宣布解放。本区所有军统内外勤及各公私单位工作人员,趁此时机听命转变,不但可免除无益牺牲,并可保全个人生命及今后生活。本人已绝对服从卢主任命令,各工作同志应即一致遵照。自即日起,停止一切活动,所有武器立即缴出,所有通讯器材不得破坏,遵照呈缴并自动出面办理登记手续,听候另派工作,切勿藏匿逃逸,故违自误,而放弃此唯一自新良机。
沈醉12月10日
电令播出之后,沈醉协助卢汉逮捕了昆明内拒不投降的特务。1950年3 月,解放军顺利进驻昆明,卢汉把沈醉当作重犯移交给昆明军管会,1957年底,沈醉被转移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60年11月,沈醉被人民政府特赦,之后在京郊的红星人民公社旧宫大队劳动了一年,后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委员,虽然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并没有懈怠,因为他知道自己过去做了很多错事,所以他要尽力弥补对人民的伤害。在这期间,他除了劳动、学习或参观之外,就是勤奋写作,先后写了《我所知道的戴笠》、《杨虎城将军被害经过》、《保密局内幕》等十几篇材料。在之后的日子里,他笔耕不辍,又写了《我这三十年》、《人鬼之间》、《我的特务生涯》等多部作品。
由于沈醉的身份特殊,“文革” 期间许多人请他写证明材料,他知道他的一份证明材料关系到一个人的仕途甚至生命,所以他对自己说道:决不能再像新中国成立前那样,无中生有,干伤天害理的事情。抱定这个宗旨,5年间他写了上千份证明材料,证明了上千人的身份。
1980年,经过有关方面的调查证实,沈醉在解放云南时的表现得到党的肯定,根据相关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家庭方面,沈醉先是经历了痛苦,后来得到幸福。解放战争后期,沈醉把妻儿老母送到了香港,后来由于财力不支,妻子粟燕萍只好把老母送到台湾,将大女儿和五女儿沈美娟送往湖南老家,结果大女儿病死了。沈醉起义后,蒋介石十分生气,于是就散布消息说沈醉已经被共产党枪毙,粟燕萍迫于生计,只好另嫁他人。后来,毛人凤又以粟燕萍改嫁为理由,将其留在香港的4个孩子强行带到台湾。
1965年初,眼看无望与粟燕萍团聚,沈醉便与小他10岁的护士杜雪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中,杜雪洁对沈醉体贴入微,不仅帮忙整理报刊与信件,每天早晚还会陪沈醉去散两次步。后来沈醉患有冠心病,杜雪洁就做了一个牌子挂在客厅,写上 “冠心病患者应多休息、少谈话,每次见客以不应超过15分钟,更不能连续会客,敬请亲友原谅。” 关心总是 相互的,沈醉对体贴的老伴更是情深意厚,他每次外出开会或参观后,都会给妻子带回心爱的衣料或礼物。所以,晚年的沈醉生活幸福美满。
1980年底,沈醉和他的女儿沈美娟到香港探亲,港台和国外的很多老部下和朋友收到消息,纷纷赶到香港与沈醉会面,之后很多人劝他能留在香港,安享晚年,但是沈醉却说:“大陆的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但我不是为钱而来的。我母亲生前对我说过: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陆,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结束。这样,生对得起后代,死对得起祖宗。
尽管我们过去走的路各不一样,但从今天起,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就看他为统一祖国是出了力,还是相反。”
来源: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