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莲年(笔名莲华),生于上海,集中国当代先锋派诗人、思想家、跨领域艺术家身份于一身,亦在音乐创作领域深研,兼具音乐人、作词人多重角色。
文/莲年
黎明前的一小时,总是被我热爱着
如同热爱兔子,狐狸,羚羊
那段时光的短暂,远不如白昼冗长
那些喜欢穿梭在交易所、当铺、买手店
总爱出门驮着蓝灰色金属壳的瓢虫
此刻正睡着
黎明从来不被它们热爱,如同厌倦黄昏
生物钟卡在9:30的齿轮里
夜色,是它们从未邂逅的传说
当然,也从未见过月光
此刻的脸——
苍白,与梦勾勒着色彩
嘴角亲吻着一朵朵血红的昙花
温柔不语
没有了白天的死寂与狡黠
流着口水,吐着泡沫
它们的梦里含着
白天遗落的无奈
一口口
吮吸着李嬷嬷的乳汁
仿若一个个新生儿
茂密的金色食物
是它们的生命
有别于于晨间的生灵
更加钟情抚摸一片绿油油的暗影
我关上灯,没有了烦忧
寂静与黑色是我热爱的
如同热爱着自动售卖机里
打出的“出生与死亡”五个字的歌舞剧门票
甚至油墨的气味也被我忽视
我坐在二楼的包厢,与时差对白
这里有最佳的视野,用一个迷你的望远镜
观察瓢虫们24小时的生活
当然我会选择穿一件刺眼的外套
闪亮的而不被它们预知
安静而无声——
作者简介:
莲年(笔名莲华),生于上海,集中国当代先锋派诗人、思想家、跨领域艺术家身份于一身,亦在音乐创作领域深研,兼具音乐人、作词人多重角色。
文学创作中,她以破界之姿重构诗歌美学:诗作糅合朦胧诗的哲思含蓄与意象派的凝练张力,独创“赛博格自然”美学体系,借科技与自然的交织重塑诗歌维度,成为当代诗坛最具实验精神的革新者。作为心理学家与哲学导师,她将人文关怀注入文字,以理性思辨淬炼情感温度;更跨界摄影师、设计师领域,通过视觉艺术与文学的碰撞,以先锋视角剖析人性、存在与两性议题,触发深层共鸣。
音乐维度里,她以词人身份赋予旋律灵魂,用文字与音符编织独特艺术语言。其荣誉斐然:斩获2022年度“十大桂冠精英”称号,连获“当代作家杯”“长江杯”文学艺术大赛双项冠军,诗作入选《世界爱情诗刊》《诗刊》微刊年度精选等权威选集。
现身为作家协会会员、国际诗歌协会理事、《国际诗人》终身签约作家,创立“莲年诗社”,深耕诗歌与音乐、影像等媒介的融合实验。她以跨学科视野与社会洞察力,于文学、音乐、艺术多维领域璀璨绽放,成为当代文化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标志性人物。
来源: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