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骂皇上太懒、太色、太败家、太没水平,他是谁,怎么这么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07:25 2

摘要:但北宋却不一样,里面有一个叫苏辙的,他在科举考场上指着皇帝的鼻子,张嘴就骂,又懒惰又好色,又败家,又没水平!

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里,大家提到君臣关系,第一反应大多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只要惹到皇帝,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但北宋却不一样,里面有一个叫苏辙的,他在科举考场上指着皇帝的鼻子,张嘴就骂,又懒惰又好色,又败家,又没水平!

这话说出来所有人都惊掉下巴,想着苏辙要么是疯了,要么是吃了熊心豹子的!宋仁宗又会怎么处理他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当街骂皇帝的“狂人”。

在古代皇帝之所以被称为天子,那可是“上天受益管理人间的人”,而君权神授的理念也是直观又粗暴。

平时所有人看到皇帝几乎都躲着,敬着,根本没人敢想着冒犯皇帝,但是在北宋嘉祐六年,就冒出了个大逆不道的奇人。

当时皇帝亲自出题,为的就是最直观的选出直言不讳的人才,很多年轻人二话不说的就站了出来。

其中最明显的当属22岁的苏辙。

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个“三苏”之一,苏辙的手刚碰到考卷的那一刻,瞬间开启了“暴走”模式。

一篇《御试制科策》里把炮火直接对准了当朝皇帝宋仁宗。

苏辙文风犀利狠辣:你这个皇帝非常懒惰,在松下打仗的时候啊。最开始还知道着急上火,可是战争一结束什么都不急了,什么都不管了,直接开始安逸的躺下了!

把之前定好的那些改革措施不知道扔到哪了,认为以后就没有什么灾祸和战争了!

你这个当皇帝的除了懒惰以外,生活作风还有问题!从古至今,多少个昏君因为沉迷女色而亡故,你一点教训都不吸取!

你后宫中放了那么多美女,而且整天还花天酒地的,没有一点儿自己的见识,后宫中的那些女人说什么听什么,这不就是把国家推到火坑里吗?

治国策略和私人生活骂过了,苏辙又把目光放在了宋仁宗花钱上。

他接着在文章里写:你这个皇帝非常败家,在宫里就挥霍无度,所有的奇珍异宝都让你搜罗了个一干二净,而且还凭你自己心情赏赐给大臣!

那些个大臣也好意思收!你完全没有考虑过老百姓的生死,你知不知道赏赐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老百姓在土地里刨食儿赚出来的。

你身为皇帝倒是想花就花了,而且花钱如流水,执政能力也不行,你选的那些官员把现在国家这里的乱七八糟,买官卖官的事儿数不胜数。

真正想好好当官,想要好好的给百姓造福,想给你干活儿的人,你却连看都不看一眼!

考场上的其他考生看到这文章之后,纷纷退了个八丈远,生怕宋仁宗一怒之下把苏辙给斩了,随后牵连到他们。

苏辙如果是年纪再大一些,或许会选择用词柔和一些,但是现在的他可是只有22岁,满腔的热血都刻着报国两个字的青年。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愣头青,一腔热血,好不容易逮到个机会自然迫不及待的去展现啊!

而且这本来是好好的一场考试,在他眼里直接变成了一场吐槽大会。

苏辙其实写的时候满腔热血,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好,而且觉得哪怕死在这儿也值了,毕竟用自己的生命来给皇上提个醒,也算是给天下做好事了。

可是当下毕竟是个封建王朝,而且还皇权至上,他敢站出来这么指着皇帝的鼻子痛骂,搞不好还要牵连家人。

苏辙想到了所有最差的结果,但是万万没想到朝廷中上到皇帝,下到官员,一分为二,就根据自己这篇文章吵了个翻天覆地。

其实站在很多人的角度来看,苏辙敢这样吐槽宋仁宗,其实已经是半只脚踏进鬼门关“蹦迪”了,能够全身而退,除非是发生奇迹。

但是苏辙却偏偏还活着,不仅活着还活的非常精彩热烈,除了宋仁宗本人的性格以外,还有大宋的富裕和国情非常特殊。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靠着武将起家的,他把皇位坐稳之后,就开始担心会不会有其他的武将也像自己当初那样“被迫”披上黄袍,登上皇位。

所以为了巩固皇权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作为皇帝的位置,宋太祖赵匡胤给宋朝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发展基调。

他从自己这个时候开始,先用了一个杯酒释兵权,大幅度的削弱了武将权力,然后朝廷中更是重用文臣。

他当时想的是这些文人虽然不能上战场,但是这天下已经让他打下来了,往后大部分时候也不需要武将动手,但是却非常需要这些文臣的笔杆子。

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对文人的态度非常好,甚至还定下了绝对不能杀掉士大夫和主动上书讲朝政弊端的人。

这个决定就相当于给这些文人留了免死金牌,通俗点儿讲就是只要你们能够提出对朝廷好的谏言,想怎么提就怎么提,不会有人敢杀你们。

所以北宋朝堂文化发展的才会这么快,那些文人才能畅所欲言,就算有的时候过于激动了,最多只是被贬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苏轼当官儿的时候会一直被贬,需要他弟弟一直捞。

这兄弟俩表面上可能会担忧害怕,但是实际上心里门儿清,不管自己说的多过分的话,皇帝也不能对他们做什么。

而且话说的越激烈越难听,被杀的概率也就越小,因为你把这些言辞说出去了,影响已经造成了,皇帝如果敢杀,那可就是把宋太祖的规矩和脸面扔在地上踩。

这也是为什么北宋的文化氛围如此宽松自由,那些个文人几乎畅所欲言,各类思想疯狂碰撞,学术流派百花齐放。

最著名的王安石新学和程朱理学等都是北宋出来的。

何况苏辙说出这些话是为了让朝堂更加清明,为了让天下的百姓过得更好,也是为了规劝皇帝,他就算有错,最多的错误就是责任感太强,没注意好表达的方式。

另外,他能如此勇敢除了当时的文化氛围以外,还要考虑宋仁宗这个君主的性格和执政风格。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历代帝王中,宋仁宗的脾气其实算是好的,在位期间更是鼓励大臣,想说就说,就算有的大臣当着面儿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也很少发脾气。

就拿包青天来说,包拯也是个急脾气,他在朝堂谏言时,唾沫星子直接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只是笑眯眯的拿袖子擦掉,并没有因为他的冒犯而惩罚他。

有了包拯的例子摆在前面,苏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宋仁宗看到苏辙写的这些话,也知道,苏辙说的每个字都是在民间的所见所闻,他得好好听着。

更何况自己当时举办制科考试就是为了选拔出敢于直言的人才,苏辙几乎完美贴合了自己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宋仁宗出的这些题在某种意义上那可是给苏辙量身定做的。

宋仁宗要是真的因为苏辙这般仗义直言就把他给赶出去,心胸狭隘的名声是跑不了了,相反还得夸奖。

所以,苏辙言辞如此犀利,指着宋仁宗“输出”这件事情不只是他个人性格上的勇敢表现,更是北宋政治文化独特的缩影。

我们能从苏辙在身上看到一个封建王朝中难得的风骨,更能看到权利和言论碰撞的时候衍生出的微妙反响。

苏辙痛批宋仁宗一事,不仅是他个人的勇敢之举,更是北宋独特政治文化的生动注脚。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封建王朝中难得的“士风”,以及权力与言论碰撞时的微妙平衡。

苏辙所言就像是一面镜子,直接映射出了宋人中统治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也体现出了北宋政治生态的复杂性。

毕竟皇权永远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引导着这个朝堂的走向,甚至牵连到天下百姓的生活。

另外一方面,当时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凭借着政治地位和文化优势死死的压住了武将一头,而且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要更大,皇权允许他们的监督和批判。

毫无疑问,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惊人的。

结语:

宋仁宗对苏辙的处理方式也非常值得一看,他没有因为自己被骂就生气,反而选择了包容和接纳,这不仅展现了他的仁厚,也体现了他作为君主对朝廷谏言制度的支持。

大臣们通过敢于直言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体现自己的价值,皇帝通过听取不一样的声音来不断改善自己治国期间的错误,大臣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国家才会被治理的越来越好。

而苏辙能在科举考场上这般“华丽开口”,也是他执政生涯中众多闪光点之一,代表着他第一次踏入这个朝堂。

后人在探寻苏辙的一生时,也能通过这件事情更好的了解北宋的政治文化还有人性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了我们对没有经历过的那段时代的好奇。

信息源:

唐宋八大家,这家人占了三个名额——央视新闻

来源:说书人竹公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