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情深,西城区携手喀喇沁旗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09:01 2

摘要: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与首都北京之间,一场跨越千里的协作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自2018年建立帮扶关系以来,北京市西城区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携手并肩,以产业振兴为根基、以文化宣传为纽带、以人才培育为支撑、以消费帮扶为突破、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以社会融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与首都北京之间,一场跨越千里的协作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自2018年建立帮扶关系以来, 北京市西城区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携手并肩,以产业振兴为根基、以文化宣传为纽带、以人才培育为支撑、以消费帮扶为突破、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以社会融合为桥梁,共同探索出一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协作发展之路。”西城区挂职干部,喀喇沁旗委常委、副旗长王云霞说。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喀喇沁旗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生态秀美、乡风和谐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帮扶产业筑基 乡村振兴添动能‌

喀喇沁旗锦山镇广袤的田野间,35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宛如银色的海洋,鳞次栉比、井然有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温室里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一幅现代农业的彩图跃然眼前。

“这里的高效日光温室采用前沿技术,集成自动放风、数控水肥一体化、智能化控制及采暖等系统,实现了种植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飞跃。”基地运营负责人王林新说:“多亏了京蒙帮扶协作,有了平台、有了资源、有了技术,咱们老百姓财路更广、收入更多了。”

这便是6800万元京蒙协作资金浇灌出的 “宏福柿”品牌,如今已成为喀喇沁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通过 “订单农业+设施农业+农旅融合”的创新模式,这里不仅 实现年产优质番茄6亿元更带动426户搬迁群众年均增收超万元,如今已成为了群众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走进 喀喇沁旗小牛群镇九牧合公司生产车间,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忙而有序,肉鸭生产线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一只只肉鸭经过屠宰、掏膛、冲洗、包装等工序后,迅速被转运储存。在车间外,一辆辆冷链物流车已早早等候,搬运车来回穿梭,将一箱箱产品装车入厢,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西城区 累计投入京蒙帮扶资金1.33亿元,在小牛群镇、王爷府镇建成6处种鸭养殖基地(107栋棚舍/20万平方米),形成50万只种鸭规模,年产蛋可达1.4亿枚。后续帮扶延伸产业链建成屠宰线2条及副产品车间,年加工肉鸭5200万只,带动就业500人,实现单环节产值182亿元。全旗肉鸭产业现已形成养殖、屠宰、深加工闭环,联动50家上下游企业构建跨省产业集群,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小小肉鸭为喀喇沁旗的特色养殖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挂职干部刘文亮介绍。

同样,在乃林镇,一栋栋现代化牛舍整齐排列,1019万元京蒙协作资金打造的肉牛养殖小区,通过 “代养代销+订单收购”模式,让6000头良种牛成为农户的“致富牛”。每斤0.5元的溢价收购、200万元的年利润分红,加上直通粤港澳大湾区的销售渠道,喀喇沁旗的“牛经济”正在改写传统养殖业的“游戏规则”。

数字文旅赋能 草原明珠焕新彩

“喀喇沁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但现有的宣传手段和渠道,难以吸引年轻群体和境外游客的关注。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助推喀喇沁旗文旅事业发展,我们创新宣传模式,以 ‘新媒体+品牌活动’方式让‘养在深闺’的草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挂职干部李想说。

通过西城区与喀喇沁旗两地的携手努力,精心打造的“文旅魔法师”抖音账号发布了300余条短视频,全景式展现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千年文脉,单条短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50万次;升级改造的文旅体局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实现两月翻番,成为游客的“掌上导游”。“冰雪嘉年华”“王府过大年”等沉浸式文旅活动,融合传统非遗与现代元素,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景区收入增长40%。特别是首创的 “月下好时光”文旅音乐会,通过“副局长直播献唱+云端互动”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30万观众共享盛会,让草原文化的韵律传遍大江南北。

前端资源下沉 培育本土生力军

西城区紧紧围绕“喀喇沁所需、西城区所能”,统一推动教育、医疗等前端资源下沉,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直接抓”领导工作机制。 探索构建“挂职与学习”“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人才支援体系,坚持“派”和“请”双管齐下,为喀喇沁旗人才队伍建设输送“新鲜血液”。

2024年,西城区携手喀喇沁旗先后开展了“春风研学红韵浓,京蒙携手绘梦程”“研有所思,学有所获”“书香致远,行知天下”三次不同主题的 京蒙研学活动,参与人员包括喀喇沁旗锦山第二中学初中部35名在校师生、西桥学校初中部32名师生、旺业甸学校初中部31名师生。通过与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学生“共上一堂课”,让学生们更加全面成长,让老师们拓宽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在医疗方面,京蒙协作让喀喇沁群众实现了和北京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西城区联手喀喇沁旗开创“五全型”医疗协作新模式。针对当地医疗资源短缺、慢性病管理薄弱等问题, 西城区统筹4家医院、1家疾控中心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喀喇沁旗20家医疗机构建立帮扶体系,在支撑体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转变,为喀喇沁旗打造了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和可持续发展体系,成为京蒙协作典范。

消费帮扶拓路 绿品出塞展新篇

紧扣发展瓶颈,西城区挂职干部聚焦喀喇沁旗特色农产品销售短板,深入一线调研,出点子、拓思路,充分发挥西城区消费市场优势, 打造“线上线下双循环”的消费帮扶新模式,带动消费帮扶实现“端口前移”。

通过 “渝见京蒙”“绿品出塞”“赤峰好物进北京”等系列展销活动, 组织28家企业进社区、进商超,推动喀喇沁旗农特产品直供北京市民餐桌。同时,创新搭建的“平台+电商直播”销售矩阵,帮助13家企业上线国家级扶贫平台,实现农产品销售额8.03亿元。

生态治理塑形 美丽乡村入画来

西城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累计投入1473万元实施喀喇沁旗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新建的2座污水处理站、10座垃圾池和40个智能分类箱,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打造的“水冲厕所革命”示范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4辆垃圾转运车穿梭于村镇之间,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体系。如今的喀喇沁旗,蓝天白云下,整洁的村道蜿蜒至远,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绘就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画卷。

社会协同聚力 民族团结谱新章

西城区创新构建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帮扶格局,动员各界力量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曲。区妇联开展的“巾帼关爱行动”,为喀喇沁旗186名困难妇女儿童送去温暖;区残联实施的“温馨家园”项目,让71名残疾人掌握谋生技能;驻区单位捐赠的700余万元款物,化作喀喇沁旗村镇卫生室里的医疗设备、校园里的图书角、扶贫车间的缝纫机。60多份帮扶协议落地生根,2000余人次互访交流,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从巍峨燕山到茫茫草原,京蒙协作的动人故事仍在续写。如今的喀喇沁旗,厂房车间机器轰鸣、温室大棚蔬果飘香、培训课堂书声琅琅,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未来,西城区将继续携手喀喇沁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共同谱写更加壮丽的时代华章。

文图:北京西城喀喇沁挂职团队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