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活动在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法院举行,来自西安市阎良区西飞二中40多名师生走进庄严的法庭,亲身体验了一次“小法官”的角色,深入了解了我国的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
4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活动在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法院举行,来自西安市阎良区西飞二中40多名师生走进庄严的法庭,亲身体验了一次“小法官”的角色,深入了解了我国的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
学生们身着统一的校服,带着好奇与期待踏入了平时略显神秘的人民法院。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首先参观了法院的立案大厅、审判法庭、调解室等场所,对法院的基本职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模拟法官:书上得来终觉浅
“原以为法槌很轻,没想到当我真正拿到法槌,我才感到原来法槌是那么沉重,它举起的是公平,敲响的是正义。”身着法袍的邹婧童说道。“电视剧中的法官很威风,他就是裁决者。但是,当我穿上这身法袍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可能就是法律的价值和意义。”
民法典长廊:从铅字到心跳的丈量
在法院的科技法庭,学生们看到了摆放在法官办公桌单的一本本案卷。从高空抛物追责的社区调解记录,到网络购物纠纷的电子证据截图,一组组真实案例以“法律拼图”形式铺展。“原来第1024条‘名誉权保护’不是抽象概念,它救过被网暴的姐姐!”学生赵翰宇凝视着一起网络暴力案件的判决文书,轻声对同学说。法官现场对于《民法典》的讲解,将冰冷的法律条文变成了真实的生活案例,引发学生的不断点头。
时空邮局:写给未来自己的法治约定
活动尾声的“法治时空邮局”前,学生们将手写承诺卡投入“十年之约”邮筒。有的卡片上画着天平图案,有的抄录《宪法》条文,还有的写着“希望我将来成为一个人民法官”。
西飞二中吕亚鹏副校长说:“让纸面法律‘活’起来,才能给学生种下法治信仰的种子。”我们此次活动通过“法律具象化—情感代入化—价值行动化”三重设计,来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范式,同时也是西飞二中“大思政”系列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
"这不仅是角色扮演,更是价值观的塑形。"阎良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王惠惠庭长在活动总结中指出,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法律、认识法律、尊重法律,从而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未来,阎良区人民法院还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法治教育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中国航空城阎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