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说几句吧。我认为2012年之前是原始时期,2012-2019年左右,汽车行业进入了第一轮的全面战争,但属于冷兵器时代,这里遇上了各个平台KOL的崛起,技术领域的人纷纷涌了进来,油与电,新势力还是传统,得到了很充分的讨论,于是到了2019-2020年左右,也算
再说几句吧。我认为2012年之前是原始时期,2012-2019年左右,汽车行业进入了第一轮的全面战争,但属于冷兵器时代,这里遇上了各个平台KOL的崛起,技术领域的人纷纷涌了进来,油与电,新势力还是传统,得到了很充分的讨论,于是到了2019-2020年左右,也算是拨雾见日的时候了。这个期间,流量最大的是特斯拉。
2020-2023年这段时间,我认为是汽车行业的第二轮全面战争,一方面是通过新车置换等等方式,很多品牌快速建立起了自己的KOC军团,智驾体验得到了很充分的科普,一方面是华为小米的入场,新的玩法正在酝酿,这个阶段,是热兵器时代了,流量最大的是理想。
2023-2025年这段期间,我认为汽车行业第三轮全面战争,已经开始了。华为、小米已经正式抬头,理想甚至需要暂避锋芒。对于车呢?市场真正的格局逐渐清晰了,技术上已经开始有了三电机、四电机、无人机、下水等等新的颠覆式玩法,我觉得时代的变迁,潜移默化之中,似乎已经完成了,或者即将完成。
在这个十几年的变化里,坚持长期主义的品牌不多---而长期主义的成功,往往就是我们最喜欢的故事。比如说比亚迪的新能源,小鹏的智驾与AI都已经开花结果,我反复讲了很多故事。而唯一让我觉得有所遗憾的,是蔚来的换电似乎还没能够破茧成蝶,很可惜---这是一家我曾经非常喜欢、我认为在高端产品序列里唯一具有“情绪价值”补空潜力的品牌。
于是我们看到了乐道。
我知道乐道是为了给蔚来助力,一切的理念都是好的,但当你回归市场的时候发现,那些好的想法,似乎都没有成为现实。这两个月听了很多蔚来和乐道的故事,外面的人觉得这不合理那不合理---我一直都认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大家都不傻,一切不合理的外显,背后都有更为不合理的内因。
关键是这个内因,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把它抓住并解决掉。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外人,蔚来对我来说,只是“曾经可能想要入职的企业”,“曾经身边人与蔚来之间的一些故事”,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我原本是没有资格去评价铁成还是沈博或者李斌的。
但我的遗憾就在于,当问界、理想、享界、腾势大家纷纷想要涌入市场,带着价格往上冲,实现自主向上突破的时候,科技豪华、功能主义的的确确已经突破了我们的想象力,但是“情绪价值”,依然不够。
我一直想看到“蔚来补上中国自主情绪价值”的那一环,并稳稳地站住,但没有。
在微博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一直觉得沈博是蔚来里最好的实干派---当然这不仅仅是我觉得,我在蔚来的不少小伙伴,都这么讲,沈博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喜欢分享,喜欢实践,这是真正能够往前走的特质。
希望乐道可以变好,希望蔚来能早日补全我的遗憾。
加油,哦不,加电,好像也不对。
就当乐道,换了一次电!
来源:轰鸣的小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