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万亩花海“开”上了央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09:44 2

摘要:春风十里三月天,安福县洋溪镇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金色花海与粉墙黛瓦相映成趣,田间小径上游客如织,摄影爱好者捕捉最美瞬间,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在花海里翩翩起舞。

春风十里三月天,安福县洋溪镇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金色花海与粉墙黛瓦相映成趣,田间小径上游客如织,摄影爱好者捕捉最美瞬间,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在花海里翩翩起舞。

前不久,央视新闻直播间《春天里的中国》栏目将镜头对准这里,万亩油菜花田在镜头前铺展成金色画卷,直播吸引了超百万人次在线观看。镜头之外,这片花海正悄然改写着山区乡镇的发展轨迹,演绎着从“卖油料”到“卖风景”、从“田园美”到“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故事。

2022年8月28日,在洋溪镇政府会议室,党员干部正在一场关于万亩油菜出路问题的大讨论。镇经济发展办干部刘佳鑫提出“油稻轮作”模式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镇党委书记李辉打开手机,展示抖音平台上的“武功山云海”话题——,该话题单日播放量突破3000万次。

“我们的连片2万亩的油菜花田,难道不能成为另一个流量密码?”这一问,叩开了洋溪镇转型的大门。

3天后,镇里请来知名设计专家团队进驻洋溪镇。测绘无人机掠过石山村上空,将2万亩油菜田转化为数字沙盘。在反复论证中,“一心两带三区”的规划浮出水面:以石山核心景区为圆心,打造滨水景观带和田园步道带,布局文化体验区、亲子乐园区、摄影创作区。为保证景观层次感,农技人员引入“华油杂50”“赣油杂906”“圣光50”等油菜品种,配合传统晚熟品种,形成近30天的超长花期。

“不能只卖风景,也要卖文化。”安福县文广旅局局长王宁胜的建议催生了“红、绿、金三色联动”工程。在石山村不远的塘里村,投资200万元建设的“三女跳崖”革命纪念馆,全景再现三位红军女战士掩护群众转移而壮烈牺牲的故事。

同时,在塘里村千亩茶叶基地旁,“武功山茶艺”体验工坊建设落成,游客在赏花后,还可以亲手采茶制茶,品味“舌尖上的乡愁”。红色历史、绿色茶园交织,为金色花海注入灵魂。

此后,石山村被吉安市、安福县列为美术写生基地、文学创作采风基地、摄影创作基地。2024年3月,洋溪镇在全网发起“金花洋溪最美的你”活动。自媒体、游客拍摄的油菜花视频带话题#福地金花海#,播放量突破1000万人次。

2025年央视直播后,洋溪镇万亩花海迅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周边市区游客纷至沓来。截至目前,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00%,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

第二届金花洋溪茶香节。

清晨6点,石山村村民李清泉家的农家乐飘起了炊烟。厨房里,妻子李桂娇正用传统柴火灶蒸制艾米果,这道清明前后的时令小吃,如今成为游客必点的“春日限定款”。

“去年旺季时,每天要接待200多位客人,家里8张桌子都不够用。”李桂娇擦拭着新购置的消毒柜,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

每到夜晚,位于该村湖光山色中的“印象赣西”民宿便灯火通明,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民宿露营地聚餐、烧烤、唱歌、聊天。夜幕下,小朋友们追逐、嬉闹,一串串欢声笑语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在这间民宿内,返乡创业青年温姝正在直播间展示本地富硒大米。镜头扫过身后的展示柜,小鱼干、武功山云雾茶、雷竹等20余种农产品依次亮相。这种“民宿+电商”模式,让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延伸至全国各地。值得关注的是,民宿周边形成了“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村民负责种植养殖,合作社统一加工,企业进行品牌营销。

科技的“浇灌”正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生。在石山的菜籽油加工厂内,由江西农业大学付东辉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正通过“博士工作站”推动油菜产业向纵深发展。

该团队聚焦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基因组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已成功开发出油菜花茶、油菜芽苗菜、油菜化妆品、油菜饼干、油菜花酒、油菜盆栽花卉等10余种创新产品,其中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团队研发的油菜花粉活性提取技术,使原本稀松平常的油菜花转化为高端护肤品;油菜秸秆全量还田改良土壤技术则突破了传统种植模式的瓶颈,每亩节本增效200元。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延伸了油菜产业链,更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2024年,依托博士工作站技术支持,当地脱贫户通过参与油菜深加工项目,人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

“以前油菜花只卖菜籽,现在连花瓣、秸秆都能变钱。”石山村村民王小红感慨道,她如今在加工厂担任技术操作员,每月收入比务农时翻了一番。一粒油菜籽的“七十二变”,正书写着乡村产业的无限可能。

洋溪镇石山村金花海洋。周秋贤/ 摄

在洋溪中心小学的劳动课上,四年级学生正在老师指导下制作油菜花标本。“我们开发了《金色课堂》校本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油菜花如何变成‘金娃娃’。”校长欧阳亮明介绍,学校还与当地政府合作,开设“小导游”培训课程,让孩子们在节假日到景区充当小导游,介绍当地人文风情。

在村头巷尾,一场“村民自治+积分制”的创新实践悄然展开——村民将自家院落改造为临时停车场,每接待一辆车可积5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村民李发立乐呵呵地说:“咋不愿意呢?来了这么多客,土特产不够卖!”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50个停车位缺口,更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如今,全村80%的家庭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生态的底色始终是金色花海的根基。在万亩油菜田周边,总长5公里的生态缓冲带已建成。这条由灌木、湿地和生态沟渠组成的绿色屏障,既能防止农药化肥污染,又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更令人称奇的是,当地采用“养蜂治虫”生物防治技术,在油菜花田放置300箱中华蜜蜂,既帮助授粉,又减少虫害。这种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让石山村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

当地每年春季举办的油菜花节已成为赣西地区的文化盛事,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200%。茶香节通过采茶体验、茶艺表演等活动,助力茶农年增收2000万元。

最具特色的当数“金花洋溪杯(村BA)”篮球赛,这项由村民自发组织的赛事已举办2届,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直播,总观看量突破500万人次,成为展示乡村风貌的重要窗口。

洋溪镇的“花样经济”启示我们:当土地不再只是生产资料,当农业超越传统边界,当村民真正成为发展主角,乡村发展便走上了宽阔的振兴路。

春风乍起,花海卷浪。这片金色海洋的每一朵浪花,好像都在诉说着新时代中国乡村的蝶变传奇。

来源:当代江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