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这招看上去屡试不爽,以至于美国对贸易保护产生了路径依赖,后来每当经济遭遇困难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贸易保护措施。
细究美国这个国家的发展史,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这个国家发展之初确实依靠高关税,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
这段崛起的历史看似依靠内循环,实则因为对外扩张。
此后,每当美国遭遇经济困难,都会祭出贸易保护政策以确保自身产业的安全。
过去这招看上去屡试不爽,以至于美国对贸易保护产生了路径依赖,后来每当经济遭遇困难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贸易保护措施。
这种路径依赖还被美国冠以光荣孤立的自我陶醉称谓。
现如今,美国又一次祭出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这条看似百试百灵的举措,现在拿出来,或许已经不再是医治经济困境的灵药。
接下来,我们从关税是如何帮助美国崛起的历史为切入口,为大家详细解读,为什么现如今美国再度祭出高关税,大概率会成为美国霸权的催命符?从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理解,一个国家对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一定会遭遇到别的国家的对等关税反制。
毕竟美国高关税导致别的国家商品进入美国成本高企,自然的美国商品进入别的国家也会遭遇到高关税壁垒。
从这个视角上看,如果仅仅依靠内部循环,各种消耗,税收是一定会让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逐渐陷入停滞状态的。
但是19世纪的美国,却依靠高关税,依靠内循环,实现了国家崛起。
这种看似反常识,反逻辑的历史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美国立国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
作为宗主国,英国希望美国成为英国工业的原材料来源地,为英国种植棉花,甘蔗等农作物,提供矿产资源等。
但是美国北方几个州倾向于发展工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制造业立国。
但是美国立国之初,人口有限,工业基础也不完善,发展制造业势必面临欧洲制造业进口商品的竞争。
-
于是北方制造业主导下的美国政府实施了旨在将欧洲商品挡在国门之外的高关税政策。
这种保护美国制造业的政策,却引发了南方各州的强烈反对,因为南方各州的农业种植园主要将产品出口到欧洲赚钱,遭遇关税保护后,南方种植园损失惨重。
这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当美国内战结束后,再也没人阻挡美国高关税政策了。
高关税政策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加上美国此前通过向法国购买以及通过战争手段从墨西哥手里抢走了大量土地。
美国成为了一个地广人稀,幅员辽阔的国家。
获得大量土地的美国出台了吸引人的移民政策,欧洲人只要前往美国,就可以获得一片私有土地。
这条政策尤其吸引长子继承制的英国移民。
美国人口因为移民政策进入了快速扩张期。
大量的欧洲移民为美国带去了优秀的劳动力和逐渐扩张的内部市场。
在人口和国土面积增加的基础上,美国国内制造业虽然竞争力不如欧洲产业,但是依托国内市场的扩容,依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一直到19世纪末期,美国都在执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当美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开始计划调整关税政策,拥抱自由贸易的时候,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19世纪依靠内部市场完成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首先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其次是比欧洲更高的工资收入。
-
欧洲的移民为什么愿意不远万里去美国讨生活?说白了,去美国后不但可以获得自己的土地,就算进厂打螺丝,收入也比欧洲高。
当时美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比欧洲高三分之一以上,平均周薪四美元,当时欧洲工人的平均周薪只有2.5美元。
如果允许人口自由流动,试问谁不愿意去工资高的地方讨生活呢?大量欧洲移民不但给美国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而且这些移民同时又构成了美国内部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
于是越来越多的移民去美国,意味着美国的市场也在快速扩容。
当时美国正是靠着这一手实现了工业化的崛起。
细究起来我们就能发现,19世纪美国依靠关税壁垒+内循环崛起的方式是不可以复制的。
因为美国是通过大量引进移民的方式,逐渐扩大自己内部市场的。
虽然看上去不依赖外部市场,实际上自己的内部市场是在不断扩大的。
有个数据很有意思,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看出当时欧洲人移民美国有多积极。
18世纪美国立国之初,整个北美没有多少人。
美国1776年建国时,人口仅有250万,此时的加拿大,只有20万英国殖民者,而同时期北美殖民地的法国人只有6万人。
美国移民政策吸引了多少欧洲移民呢?有数据可查的是,十分之一的欧洲人。
1840年之后,美国吸引欧洲移民进入到了快速阶段,平均每年超过120万欧洲人移民美国。
1900年之前,美国就从欧洲吸引走了3000万人。
要知道,这些欧洲人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远比老人孩子这些移民的质量高。
-
到1907年,整个欧洲人口总量不过才4亿人。
可见美国百年移民政策对本国市场扩容,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20世纪初,完成了工业化崛起的美国,开始有序实施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末期后半页长期实施的50%的高关税政策开始松动。
逐年削减关税到1913年,民主党实施《安德伍德关税法》,推动平均税率降至 27%,这是美国首次尝试向自由贸易转向。
但是美国想要向自由贸易转向后,立马遇到了一次世界大战。
很多人以为,一次世界大战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满足一战的需要,美国制造业产能迅速扩充,这导致战后美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再次遇到经济问题的时候,美国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策略。
以至于美国政府又开始走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头路。
1922 年,美国出于保护战后脆弱产业的目的,颁布《福特尼 - 麦坎伯关税法》,将关税再度提高至 38%。
1930 年,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将平均关税提至 59%,引发了全球贸易体系崩盘,国际贸易规模大幅萎缩,美国经济也遭受重创。
其实一战后和大萧条后,美国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这个时候美国按道理说应该扩大对外出口才对,为什么要提高关税呢?难道美国又想到用19世纪的老办法,用移民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口,用扩大国内市场的办法来消化国内的产能,从而恢复经济繁荣吗?可能美国刚开始确实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一战之后,19世纪美国工业崛起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这是因为1922年美国遭遇一战后经济不振之时,美国总人口已经高达1.1亿人。
这个时候就算每年扩充一两百万的外来移民,增加的劳动力和市场容量,也不过是总人口的1%左右,不会像19世纪初那样,总人口才一千万,来个一两百万人,就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10%的体量。
所以20世纪后,欧洲移民对美国本土市场的扩容比例很有限。
-
加之一战后美国并不掌握技术优势,加关税也是为了将欧洲的高技术产品挡在国门之外。
内部市场不扩容,加上自身技术劣势。
再加上1922年后,世界市场主要由英法殖民地体系构成。
美国高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战导致美国商品出口不畅。
于是这种高关税,事实上形成了美国制造业的堰塞湖效应。
当这种效应积累越来越严重,大家生产越来越不赚钱,于是转向了炒股票。
这就是美国大萧条的由来。
一战后的高关税政策不但没有帮助美国缓过来,反而导致美国陷入了一场经济大萧条中。
陷入大萧条之后的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制造业,再次将关税提升到了59%。
这里面有跟英法打贸易战的需要,也有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
美国政府实际上非常想要自由贸易,但是奈何自己率先加关税,已经导致贸易战箭在弦上,根本就停不下来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二战帮助美国走出了大萧条。
但是站在当时的视角上看,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预估,美国要到1970年,才能真正走出大萧条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如果没有二战,美国可能真的会在那一场大萧条中逐渐沦落下去。
虽然萧条在二战后缓解了,但是美国股市泡沫引发的金融恐惧,导致1970年之前,美债收益率一直比美国股市更好。
-
今天大家看到的不断上涨的美国股市,在大萧条后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表现都不怎么样。
所以有些事儿,并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经济周期的影响会在不同时间内产生不同的结果。
扯远了,书归正题。
美国一战后以及大萧条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事实上不但没有保护本国的制造业,还让原本就依赖自由贸易的产业遭遇灭顶之灾。
因为美国19世纪100年里,依靠贸易壁垒完成了国家工业化崛起,这导致这个建国时间不长的国家在遭遇到经济困境之后,立马想到自己的辉煌岁月里的经济政策。
遇到问题就拼命加关税,以为只要实行-先王之策-就能够恢复繁荣。
殊不知,那种建立在欧洲移民带来的本土市场快速扩容作用早就消失了。
所以拥抱自由贸易十年之后的美国,1922年第一次加关税,加出了个经济大萧条。
大萧条后继续加关税,若没有二战的历史机遇,大概率美国就是在给自己一根上吊绳。
二次大战之后,美国意识到高关税贸易壁垒给经济带来的副作用,于是开始主动引导全球降低国际贸易关税。
在 1947 - 1970多边主义主导期,美国牵头关贸总协定,经过 8 轮全球关税减让谈判,工业品平均关税从 1945 年的 30% 降至 1980 年的 4.3%。
不过,美国通过隐形保护手段保留了农业、纺织业等高关税 -例外领域-,如《多种纤维协定》限制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
而关税总协定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WTO。
世界在二战后的长期和平,肯定是关税总协定的功劳。
毕竟大家做生意就能赚钱,谁还会选择用战争的方式去争取利益呢?二战结束至今80年时间,世界因自由贸易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
美国也依靠世界秩序的主导地位,获取了货币霸权以及科技霸权,总体而言,美国是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主要受益国。
但是自由贸易有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问题。
这个我们在之前已经聊过很多遍了,这里不展开细说了。
简单说就是美国因为要维持美元体系的闭环,在面对后发国家产业追赶的时候,不得不逐渐放弃低端制造业。
而后发国家也肯定会进行产业升级。
于是美国越来越向科技产业高端走,而后发国家则一直追赶。
当这种追赶达到了某种极限,美国发现,自己即便掌握科技霸权和货币霸权,但是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依靠科技产业和铸币税已经不能保障自身得到充分的收益。
于是又开始打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心思。
我们上文的分析中,关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国内市场能够接受更高价格的本土制造业产品。
要实现这一条,要么快速提高人口规模,要么快速提高国民收入。
也就是给内循环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关税则只会带来更高价格的商品,这意味着国内需求不但得不到增长,反而会因为通胀而导致购买力下跌,逐渐陷入经济衰退循环中难以自拔。
1922年美国加关税导致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就是最好的说明。
现在的问题是,难道特朗普不明白这些吗?很显然,美国的顶层精英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清晰的。
现在的美国,既不可能快速增加人口,也不可能让美国人的收入快速上涨,高关税之下,只会导致美国人的收入下降。
-
那么特朗普又凭什么认为,高关税政策会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又凭什么认为高关税不是另外一个上吊绳呢?特朗普自然是知道贸易壁垒意味着什么的,毕竟二战之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全球市场切割为多个独立的经济割据地区,才是导致二战的根本原因。
现如今,美国再次祭出关税武器,能多大程度上提振美国本土制造业不得而知,但是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自由贸易解体。
一旦自由贸易解体,大家又会陷入到依靠战争争夺利益的困境中。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特朗普本次逼迫美联储降息没成功,接下来就会主动引导美国经济衰退。
美国衰退代表什么?世界最大的市场购买力下降。
那么全世界都会因为这个最大的引擎熄火而陷入经济衰退中。
当经济衰退来临,失业加剧,就会导致连锁反应。
接下来,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到经济衰退中。
大衰退的残酷解决方案从来都是战争,这个时候美国为什么进行战略收缩?相信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懂了吧?既然大家有战争需求,美国势力又主导着世界秩序,一旦美国撤退,会是什么结果呢?当各地的美国因素消退,地缘政治矛盾升级,谁能保障偶尔的一次擦枪走火不会演化为世界大战?要知道,一战之前大家就处在跟现在相似的经济环境中,各国的紧张局势就像一堆干柴泼上了汽油,只要有一个火星,就能引燃熊熊烈火。
谁也不会愚蠢的认为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会有那么大的威力。
不过在我看来,即便是现在爆发世界大战,出来收拾残局并给全世界提供军火,物资的国家也不再是美国了。
道理很简单,美国在两次大战中获利最大的前提,是强大的工业基础。
现在就算如美国所愿爆发世界大战,美国想要置身事外,然后在关键时刻切入战争抢夺胜利果实,或许未必如美国所愿。
这里面有个最大的变量就是中国因素。
从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视角看,中国才是世界上最具战争潜力的国家。
-
如果未来的混战中国不参战,那么美国想要收拾残局,就要问问中国是否答应。
如果中国参战,试问哪个国家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又为什么要给美国收拾残局的机会呢?最重要的一条是,就算我们不参战也不出来收拾残局,战后不还是看谁的工业实力最强大来划分势力范围吗?所以从这个视角上看,美国虽然在创造类似二战带来的国运条件,但是美国能否抓得住,还是要看美国有没有对等的工业实力。
说白了,就算美国运作的非常完美,也不过是准备一桌好菜而已,至于美国能不能坐到主宾位置,未必由美国说了算。
战争是危险的,主动引导战争本质上要拥有高超的运作手法和智慧,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国家实力做后盾。
否则的话,主动去引导战争本身,就有可能是在引火烧身。
小结:美国这个国家从建国开始,每一次国运都跟关税政策息息相关。
而巧合的是,每次加关税,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19世纪之前依靠吸收欧洲移民,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
19世纪之后又因为关税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而诱发了世界大战,美国依靠强大的工业实力,最终拿走了二战大部分的胜利果实。
现如今,当美国再次遭遇到经济困境时,又想到了关税这一兴国之策。
然而这一次,最大工业国已经不再是美国,无论美国怎么谋划,都未必能在接下来的博弈中获得机会。
如果无法诱发世界大战,美国会在关税壁垒中逐渐萧条下去。
如果成功诱发世界大战,想要越过最大工业国去摘桃子,美国也是万万做不到的!细究美国这个国家的发展史,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于是北方制造业主导下的美国政府实施了旨在将欧洲商品挡在国门之外的高关税政策。
这种保护美国制造业的政策,却引发了南方各州的强烈反对,因为南方各州的农业种植园主要将产品出口到欧洲赚钱,遭遇关税保护后,南方种植园损失惨重。
这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当美国内战结束后,再也没人阻挡美国高关税政策了。
高关税政策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加上美国此前通过向法国购买以及通过战争手段从墨西哥手里抢走了大量土地。
美国成为了一个地广人稀,幅员辽阔的国家。
获得大量土地的美国出台了吸引人的移民政策,欧洲人只要前往美国,就可以获得一片私有土地。
这条政策尤其吸引长子继承制的英国移民。
美国人口因为移民政策进入了快速扩张期。
大量的欧洲移民为美国带去了优秀的劳动力和逐渐扩张的内部市场。
在人口和国土面积增加的基础上,美国国内制造业虽然竞争力不如欧洲产业,但是依托国内市场的扩容,依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一直到19世纪末期,美国都在执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当美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开始计划调整关税政策,拥抱自由贸易的时候,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19世纪依靠内部市场完成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首先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其次是比欧洲更高的工资收入。
欧洲的移民为什么愿意不远万里去美国讨生活?说白了,去美国后不但可以获得自己的土地,就算进厂打螺丝,收入也比欧洲高。
当时美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比欧洲高三分之一以上,平均周薪四美元,当时欧洲工人的平均周薪只有2.5美元。
如果允许人口自由流动,试问谁不愿意去工资高的地方讨生活呢?大量欧洲移民不但给美国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而且这些移民同时又构成了美国内部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
于是越来越多的移民去美国,意味着美国的市场也在快速扩容。
当时美国正是靠着这一手实现了工业化的崛起。
细究起来我们就能发现,19世纪美国依靠关税壁垒+内循环崛起的方式是不可以复制的。
因为美国是通过大量引进移民的方式,逐渐扩大自己内部市场的。
虽然看上去不依赖外部市场,实际上自己的内部市场是在不断扩大的。
有个数据很有意思,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看出当时欧洲人移民美国有多积极。
18世纪美国立国之初,整个北美没有多少人。
美国1776年建国时,人口仅有250万,此时的加拿大,只有20万英国殖民者,而同时期北美殖民地的法国人只有6万人。
美国移民政策吸引了多少欧洲移民呢?有数据可查的是,十分之一的欧洲人。
1840年之后,美国吸引欧洲移民进入到了快速阶段,平均每年超过120万欧洲人移民美国。
1900年之前,美国就从欧洲吸引走了3000万人。
要知道,这些欧洲人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远比老人孩子这些移民的质量高。
到1907年,整个欧洲人口总量不过才4亿人。
可见美国百年移民政策对本国市场扩容,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20世纪初,完成了工业化崛起的美国,开始有序实施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末期后半页长期实施的50%的高关税政策开始松动。
逐年削减关税到1913年,民主党实施《安德伍德关税法》,推动平均税率降至 27%,这是美国首次尝试向自由贸易转向。
但是美国想要向自由贸易转向后,立马遇到了一次世界大战。
很多人以为,一次世界大战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满足一战的需要,美国制造业产能迅速扩充,这导致战后美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再次遇到经济问题的时候,美国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策略。
以至于美国政府又开始走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头路。
1922 年,美国出于保护战后脆弱产业的目的,颁布《福特尼 - 麦坎伯关税法》,将关税再度提高至 38%。
1930 年,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将平均关税提至 59%,引发了全球贸易体系崩盘,国际贸易规模大幅萎缩,美国经济也遭受重创。
其实一战后和大萧条后,美国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这个时候美国按道理说应该扩大对外出口才对,为什么要提高关税呢?难道美国又想到用19世纪的老办法,用移民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口,用扩大国内市场的办法来消化国内的产能,从而恢复经济繁荣吗?可能美国刚开始确实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一战之后,19世纪美国工业崛起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这是因为1922年美国遭遇一战后经济不振之时,美国总人口已经高达1.1亿人。
这个时候就算每年扩充一两百万的外来移民,增加的劳动力和市场容量,也不过是总人口的1%左右,不会像19世纪初那样,总人口才一千万,来个一两百万人,就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10%的体量。
所以20世纪后,欧洲移民对美国本土市场的扩容比例很有限。
加之一战后美国并不掌握技术优势,加关税也是为了将欧洲的高技术产品挡在国门之外。
内部市场不扩容,加上自身技术劣势。
再加上1922年后,世界市场主要由英法殖民地体系构成。
美国高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战导致美国商品出口不畅。
于是这种高关税,事实上形成了美国制造业的堰塞湖效应。
当这种效应积累越来越严重,大家生产越来越不赚钱,于是转向了炒股票。
这就是美国大萧条的由来。
一战后的高关税政策不但没有帮助美国缓过来,反而导致美国陷入了一场经济大萧条中。
陷入大萧条之后的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制造业,再次将关税提升到了59%。
这里面有跟英法打贸易战的需要,也有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
美国政府实际上非常想要自由贸易,但是奈何自己率先加关税,已经导致贸易战箭在弦上,根本就停不下来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二战帮助美国走出了大萧条。
但是站在当时的视角上看,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预估,美国要到1970年,才能真正走出大萧条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如果没有二战,美国可能真的会在那一场大萧条中逐渐沦落下去。
虽然萧条在二战后缓解了,但是美国股市泡沫引发的金融恐惧,导致1970年之前,美债收益率一直比美国股市更好。
今天大家看到的不断上涨的美国股市,在大萧条后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表现都不怎么样。
所以有些事儿,并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经济周期的影响会在不同时间内产生不同的结果。
扯远了,书归正题。
美国一战后以及大萧条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事实上不但没有保护本国的制造业,还让原本就依赖自由贸易的产业遭遇灭顶之灾。
因为美国19世纪100年里,依靠贸易壁垒完成了国家工业化崛起,这导致这个建国时间不长的国家在遭遇到经济困境之后,立马想到自己的辉煌岁月里的经济政策。
遇到问题就拼命加关税,以为只要实行-先王之策-就能够恢复繁荣。
殊不知,那种建立在欧洲移民带来的本土市场快速扩容作用早就消失了。
所以拥抱自由贸易十年之后的美国,1922年第一次加关税,加出了个经济大萧条。
大萧条后继续加关税,若没有二战的历史机遇,大概率美国就是在给自己一根上吊绳。
二次大战之后,美国意识到高关税贸易壁垒给经济带来的副作用,于是开始主动引导全球降低国际贸易关税。
在 1947 - 1970多边主义主导期,美国牵头关贸总协定,经过 8 轮全球关税减让谈判,工业品平均关税从 1945 年的 30% 降至 1980 年的 4.3%。
不过,美国通过隐形保护手段保留了农业、纺织业等高关税 -例外领域-,如《多种纤维协定》限制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
而关税总协定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WTO。
世界在二战后的长期和平,肯定是关税总协定的功劳。
毕竟大家做生意就能赚钱,谁还会选择用战争的方式去争取利益呢?二战结束至今80年时间,世界因自由贸易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也依靠世界秩序的主导地位,获取了货币霸权以及科技霸权,总体而言,美国是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主要受益国。
但是自由贸易有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问题。
这个我们在之前已经聊过很多遍了,这里不展开细说了。
简单说就是美国因为要维持美元体系的闭环,在面对后发国家产业追赶的时候,不得不逐渐放弃低端制造业。
而后发国家也肯定会进行产业升级。
于是美国越来越向科技产业高端走,而后发国家则一直追赶。
当这种追赶达到了某种极限,美国发现,自己即便掌握科技霸权和货币霸权,但是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依靠科技产业和铸币税已经不能保障自身得到充分的收益。
于是又开始打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心思。
我们上文的分析中,关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国内市场能够接受更高价格的本土制造业产品。
要实现这一条,要么快速提高人口规模,要么快速提高国民收入。
也就是给内循环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关税则只会带来更高价格的商品,这意味着国内需求不但得不到增长,反而会因为通胀而导致购买力下跌,逐渐陷入经济衰退循环中难以自拔。
1922年美国加关税导致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就是最好的说明。
现在的问题是,难道特朗普不明白这些吗?很显然,美国的顶层精英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清晰的。
现在的美国,既不可能快速增加人口,也不可能让美国人的收入快速上涨,高关税之下,只会导致美国人的收入下降。
那么特朗普又凭什么认为,高关税政策会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又凭什么认为高关税不是另外一个上吊绳呢?特朗普自然是知道贸易壁垒意味着什么的,毕竟二战之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全球市场切割为多个独立的经济割据地区,才是导致二战的根本原因。
现如今,美国再次祭出关税武器,能多大程度上提振美国本土制造业不得而知,但是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自由贸易解体。
一旦自由贸易解体,大家又会陷入到依靠战争争夺利益的困境中。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特朗普本次逼迫美联储降息没成功,接下来就会主动引导美国经济衰退。
美国衰退代表什么?世界最大的市场购买力下降。
那么全世界都会因为这个最大的引擎熄火而陷入经济衰退中。
当经济衰退来临,失业加剧,就会导致连锁反应。
接下来,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到经济衰退中。
大衰退的残酷解决方案从来都是战争,这个时候美国为什么进行战略收缩?相信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懂了吧?既然大家有战争需求,美国势力又主导着世界秩序,一旦美国撤退,会是什么结果呢?当各地的美国因素消退,地缘政治矛盾升级,谁能保障偶尔的一次擦枪走火不会演化为世界大战?要知道,一战之前大家就处在跟现在相似的经济环境中,各国的紧张局势就像一堆干柴泼上了汽油,只要有一个火星,就能引燃熊熊烈火。
谁也不会愚蠢的认为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会有那么大的威力。
不过在我看来,即便是现在爆发世界大战,出来收拾残局并给全世界提供军火,物资的国家也不再是美国了。
道理很简单,美国在两次大战中获利最大的前提,是强大的工业基础。
现在就算如美国所愿爆发世界大战,美国想要置身事外,然后在关键时刻切入战争抢夺胜利果实,或许未必如美国所愿。
这里面有个最大的变量就是中国因素。
从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视角看,中国才是世界上最具战争潜力的国家。
如果未来的混战中国不参战,那么美国想要收拾残局,就要问问中国是否答应。
如果中国参战,试问哪个国家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又为什么要给美国收拾残局的机会呢?最重要的一条是,就算我们不参战也不出来收拾残局,战后不还是看谁的工业实力最强大来划分势力范围吗?所以从这个视角上看,美国虽然在创造类似二战带来的国运条件,但是美国能否抓得住,还是要看美国有没有对等的工业实力。
说白了,就算美国运作的非常完美,也不过是准备一桌好菜而已,至于美国能不能坐到主宾位置,未必由美国说了算。
战争是危险的,主动引导战争本质上要拥有高超的运作手法和智慧,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国家实力做后盾。
否则的话,主动去引导战争本身,就有可能是在引火烧身。
小结:美国这个国家从建国开始,每一次国运都跟关税政策息息相关。
而巧合的是,每次加关税,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19世纪之前依靠吸收欧洲移民,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
19世纪之后又因为关税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而诱发了世界大战,美国依靠强大的工业实力,最终拿走了二战大部分的胜利果实。
现如今,当美国再次遭遇到经济困境时,又想到了关税这一兴国之策。
然而这一次,最大工业国已经不再是美国,无论美国怎么谋划,都未必能在接下来的博弈中获得机会。
如果无法诱发世界大战,美国会在关税壁垒中逐渐萧条下去。
如果成功诱发世界大战,想要越过最大工业国去摘桃子,美国也是万万做不到的!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