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二甲双胍,切记‘2要3不要’!不注意的话,后果很严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10:27 2

摘要:清晨六点半,南京鼓楼区的小巷子里,60岁的退休工人老张已经忙活开了。他穿着灰色毛衣,推着自行车去菜市场,打算买点新鲜蔬菜回来熬粥。老张身高1米70,体重75公斤,腰围有点粗,典型的“中年发福”身材。他退休五年,日子过得悠闲,每天早起遛狗、买菜,晚上看看电视,生

清晨六点半,南京鼓楼区的小巷子里,60岁的退休工人老张已经忙活开了。他穿着灰色毛衣,推着自行车去菜市场,打算买点新鲜蔬菜回来熬粥。老张身高1米70,体重75公斤,腰围有点粗,典型的“中年发福”身材。他退休五年,日子过得悠闲,每天早起遛狗、买菜,晚上看看电视,生活简单却充实。

可就在三年前,他体检时查出了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飙到9.5毫摩尔/升,医生开了二甲双胍,让他每天吃两次。老张挺听话,药没断过,血糖也稳住了,降到6.8左右。他拍拍肚子,得意地说:“这药真管用,我这糖尿病算是拿下了!”

老张,60岁,南京本地人,当了30年机械厂工人,年轻时体力活多,身体硬朗。可退休后,他爱上了沙发和甜食,蛋糕、汽水没少吃,体重蹭蹭涨了15斤。查出糖尿病后,他有点慌,但医生说:“吃二甲双胍,管住嘴,问题不大。”老张照做,甜食戒了,饭量减了,日子过得还算安心。可上个月,他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科普,标题吓人——“长期吃二甲双胍,切记‘2要3不要’,不注意后果很严重!”老张点进去一看,讲到吃二甲双胍有讲究,做错了可能伤身。他心里一咯噔:“我吃了三年,不会吃错了吧?”

视频里提到的“2要3不要”,成了老张的心结。他赶紧找社区医生问了个清楚,才知道这药虽好,用法却有门道。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长期吃二甲双胍的那些“坑”,老张踩过吗?你踩过吗?别急,一步步揭开这药的“使用说明书”!

老张手里的二甲双胍,是糖尿病人再熟悉不过的“救命药”。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超1.2亿,其中一半以上靠它控糖。这药便宜又好用,一盒几十块,能管一个月,性价比高得没话说。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明教授说:“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能降低肝脏糖输出,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血糖稳了,人也舒服。”

可这“老朋友”也有脾气。用得好,它是帮手;用不好,它就可能“翻脸”。《美国糖尿病协会杂志》(Diabetes Care)指出,长期吃二甲双胍的患者中,10%-15%会遇到副作用,比如胃肠不适、乳酸酸中毒,甚至营养缺乏。老张这样的“老病号”,吃药三年,没啥大毛病,可他真用对了吗?视频里说的“2要3不要”,到底是啥?咱们先认识下这药,再看看这些“规矩”有多重要。

老张刚吃二甲双胍时,有点不适应。头几天胃胀、恶心,吃完药就想吐。他以为是药不好,差点停了。可医生说:“这是正常反应,忍几天就好了。”果然,一周后,胃舒服了,血糖也降了。老张乐了:“这药还真有点本事!”

二甲双胍,学名叫“盐酸二甲双胍”,是个“老牌”降糖药。它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让身体更好地用糖,特别适合老张这样的2型糖尿病人。它还能减肥、护心,难怪被《柳叶刀》(The Lancet)称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可这药也有“短板”——用错了,可能伤胃、伤肾,甚至引发罕见但致命的乳酸酸中毒

老张吃药挺随便,有时饭前吃,有时饭后吃,剂量也没问医生,自己看着调。他觉得自己血糖稳了,没啥问题。可陈明教授提醒:“二甲双胍不是随便吃的,长期用有讲究。‘2要3不要’,是基本原则,不守规矩,后果不小。”那这“2要3不要”到底是啥?咱们一个一个拆开看。

老张刚开始吃二甲双胍时,经常空腹吞药,结果胃疼得直冒汗。后来医生告诉他:“这药得随餐吃,最好饭中或饭后。”他试了试,果然舒服多了。

陈明教授解释:“二甲双胍刺激胃黏膜,空腹吃容易恶心、呕吐,甚至胃痛。随餐吃,食物能缓冲药性,吸收也更好。”《英国医学杂志》(BMJ)研究显示,随餐服用二甲双胍,胃肠副作用减少50%。老张现在吃饭时把药摆桌上,吃几口菜再吞药,胃再也没闹过。

老张吃药三年,从没查过肾功能。他觉得:“我又没肾病,查啥呀?”可医生却说:“吃二甲双胍,肾功能是命根子,必须查!”

二甲双胍主要靠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好,药就堆在体内,可能引发乳酸酸中毒——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症状包括乏力、肌肉痛、呼吸急促,严重时能要命。《美国肾病学会杂志》(JASN)指出,长期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每年查1-2次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能早发现问题。老张听完,赶紧预约了检查,结果eGFR正常,他松口气:“还好,没白吃!”

老张爱喝点小酒,退休后常跟老伙计聚聚,一杯啤酒下肚,聊得开心。可吃二甲双胍后,他发现喝完酒头晕得厉害,还恶心。他纳闷:“这咋了?”

医生严肃地说:“吃二甲双胍不能喝酒,酒精会加重乳酸堆积,风险翻倍。”研究表明,酒精干扰肝脏代谢,和二甲双胍“撞车”,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老张想想,自己喝得不多,可头晕那次真吓人。他拍拍胸脯:“以后戒了,命要紧!”

老张有次测血糖,饭后飙到10,他急了,自己把药从500毫克加到1000毫克。结果第二天拉肚子,拉得腿软。他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可医生说:“你这是过量了!”

二甲双胍剂量因人而异,通常从500毫克起,慢慢加到2000毫克每天,不能乱来。过量伤胃,还可能引发低血糖或酸中毒。陈明教授提醒:“加量得医生定,自己调,后果自负。”老张老实了:“以后不敢了!”

老张吃药头半年,拉肚子、胃胀是常事。他忍着没吭声,心想:“扛过去就好了。”可医生却说:“副作用不能硬扛,得调整。”

二甲双胍常见副作用有胃肠不适、味觉改变,甚至维生素B12缺乏(引起乏力、手麻)。《欧洲内分泌学杂志》(EJE)研究显示,长期用药者,20%会缺B12,需补充或换药。老张后来跟医生说了,换了缓释片,拉肚子少了,人也舒服了。

老张听医生讲了个案例:南京有个65岁的王大爷,也是2型糖尿病,吃二甲双胍五年。他爱喝酒,剂量还自己加,结果去年突然乏力、喘不上气,送医院查出乳酸酸中毒,ICU住了半个月才捡回命。医生叹气:“不守规矩,差点没命。”老张听完,冷汗直冒:“我可不能这样!”

数据更吓人。《中国糖尿病杂志》统计,吃二甲双胍的患者中,1%-2%因用药不当住院,乳酸酸中毒虽罕见,但死亡率超30%。老张想想,自己喝酒不多,剂量也改了,应该没事。可他还是决定,以后更小心点。

饭中吃,少刺激:药放饭桌上,吃几口再吞,胃舒服。查肾一年两次:肌酐、eGFR别忘,肾好药才安全。酒精零容忍:啤酒、白酒都戒,血糖稳了才安心。从小剂量开始:500毫克起步,慢慢加,别急功近利。不舒服就说:拉肚子、乏力别忍,找医生调方案。

老张照做一个月,血糖稳在6.5,胃也不闹了。他乐呵呵地说:“这药真得讲规矩,用对了才管用!”

老张的故事,讲到这儿差不多了。从吃药的“随便”到学会“2要3不要”,他终于明白:二甲双胍是帮手,不是万能药。守住规矩,血糖稳了,人也轻松;踩了雷,麻烦就大了。

你呢?是不是也有个“老张”在身边,或者自己就吃着二甲双胍?别不当回事,今天就想想:我喝酒了吗?剂量对吗?肾查了吗?健康不是赌运气,是管出来的。从现在起,按规矩吃药,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明天!

参考文献:

Diabetes Care. "Metformin Use and Safety Profile," 2022.

The Lancet. "Metformin: A Cornerstone in Diabetes Management," 202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学会,2023年版。

来源:虞医生聊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