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丨解密丁酸梭菌培养物的组成之挥发性产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1:25 2

摘要:挥发性物质VOCs是指在正常状态下(20℃,101.3kPa),蒸气压在0.1mmHg(13.3Pa)以上沸点在260℃(500℉)以下的有机化学物质,按化学结构,可将其进一步分为15类:烃类、酸类、酯类、醇类、萜类、醛类、酮类、醚类、胺类、酚类、杂环化合物、


挥发性物质VOCs是指在正常状态下(20℃,101.3kPa),蒸气压在0.1mmHg(13.3Pa)以上沸点在260℃(500℉)以下的有机化学物质,按化学结构,可将其进一步分为15类:烃类、酸类、酯类、醇类、萜类、醛类、酮类、醚类、胺类、酚类、杂环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卤代烃类和其他化合物。

将丁酸梭菌培养物进行挥发性代谢产物分析,来揭示其独特的厌氧发酵代谢途径,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解过程。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图中提供的丁酸梭菌培养物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PART 01 主要挥发性物质类别

1、Ketones(酮类):占比最高(13.06%),表明酮类化合物是丁酸梭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之一,可能与能量代谢或脂肪酸降解途径相关。

2、Hydrocarbons(烃类):占比8.66%,是另一重要组分,可能来源于细胞膜脂质的分解或长链脂肪酸的脱羧作用。

3、Alcohols(醇类):占比8.16%,可能由糖类发酵或氨基酸代谢产生,如乙醇、丁醇等。

4、Aldehydes(醛类)和Acids(酸类):分别占3.95%和2.72%,可能与酮类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丁酸的代谢途径。


PART 02 次要但功能显著的组分

1、Terpenoids(萜类):占2.31%,可能具有抗菌或信号分子功能。

2、Amines(胺类)和Organicnitrogen compounds(有机氮化合物):分别占1.18%和0.5%,可能由氨基酸脱氨或蛋白质降解产生,与氮代谢相关。

3、Organosulfur compounds(有机硫化合物):占0.32%,可能与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蛋氨酸)的代谢有关。


PART 03 潜在应用与意义

1、改善肠道健康

(1)丁酸(Butyric Acid)(酸类,2.72%):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2)短链脂肪酸(SCFAs)(酸类、醛类、醇类):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提供能量(如丁酸是结肠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2、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

(1)酮类(Ketones, 13.06%)(如丙酮、β-羟基丁酸):作为高效能量物质,减少蛋白质分解,提高饲料转化率;在应激(如断奶、热应激)时代替葡萄糖供能。

(2)醇类(Alcohols, 8.16%)(如乙醇、丁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增殖;部分醇类(如丁醇)具有抗菌作用,可替代部分抗生素。

3、减少氨气排放,改善养殖环境

(1)有机氮化合物(Amines, 1.18%):通过益生菌调控,减少蛋白质腐败,降低氨气排放。添加丁酸梭菌可促进氮的利用,减少粪尿中氨的释放。

(2)有机硫化合物(0.32%)(如二甲基硫醚):适量硫化物可抑制霉菌,但需控制浓度以避免异味。

4、增香与饲料发酵

(1)醛类、酯类(风味物质):发酵饲料(改善适口性)。

(2)萜类(Terpenoids, 2.31%):天然香料(如柠檬烯用于饲料调味)、抗菌剂(如百里香酚替代抗生素)。


PART 04 代谢途径

数据反映了糖酵解、脂肪酸β-氧化、氨基酸代谢等多种途径的活跃性,符合丁酸梭菌的厌氧发酵特性。其中微量组分(如酚类、卤代烃)需关注其特殊生物活性,尤其在医药或农业领域的应用。附挥发性物质成分:


金百合生物简介:

金百合生物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丁酸梭菌及其衍生物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多年来围绕着生物技术领域,致力于发酵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依托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搭建了高稳丁酸梭菌、功能性丁酸梭菌、丁酸梭菌培养物等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平台。

金百合生物定位于“做最具价值的微生态”,提出了“设计有价值的模式、制造有价值的产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全新的经营理念。以“让微生态为养殖提供价值”为指导思想,让微生态的价值看得见、算得出、摸得着。已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河南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等荣誉称号。

(金百合生物厂区鸟瞰图)

来源:河南金百合生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