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权威信息来源: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年第6期,《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22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
· 《中国疫苗与免疫》2020年第3期,《宫颈癌疫苗在中国的推广现状与挑战》
· 《健康报》2023年10月刊,《关于宫颈癌筛查的公众误区调查》
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她才刚跑过人生的前半圈。34岁,博士学历,学术圈的佼佼者,人生高光刚刚拉开帷幕,却被一纸诊断书定格了结局。
宫颈癌,晚期,广泛转移。她的朋友圈里,最后一条动态写着——“我真的很干净,为什么是我?”
这条动态截图在网上炸开了锅,点赞转发过万,评论区一片唏嘘,甚至有人留言:“是不是她的生活不检点?”、“是不是感染途径不正当?”、“她明明那么自律,怎么会得癌?”
这些评论像针一样扎在医学界的神经末梢上,也扎在无数女性的心头。
“洁身自爱”,不是免死金牌。
很扎心,但这就是现实。宫颈癌,它不是你生活有没有“乱来”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对它“提防”的问题。
它可以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潜伏十年,然后突然爆发,摧毁你,只需一次。
有个小故事,听起来像段子,却让人后背发凉。
有位女生,身体一向健康,连感冒都少得可怜,每年体检都在“优秀”一栏徘徊。可某一天她突然下腹疼痛,白带异常,去医院一查,宫颈癌晚期。她痛哭:“我连恋爱都没谈过,为什么是我?”
医生只能无奈摇头: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它从不挑人,也不会因为你“干净”就放你一马。
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就是它。
HPV病毒:那个你可能早就认识却误以为“无害”的家伙
HPV不是新型病毒,它老早就在我们身边了。中国每年新增的宫颈癌病例超过10万人,死亡人数接近3万人。几乎所有的宫颈癌,背后都能找到HPV的影子。
而这个病毒,有个可怕的特性:传播途径多样,且极其隐蔽。
不是只有“性接触”才能感染HPV,它可以通过皮肤接触、黏膜接触,甚至公共浴巾、马桶圈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那种“我很干净,绝不会感染”式的自信,有时候恰恰是最大的盲区。
HPV有100多种型别,其中大概14种属于高危型,最“恶名昭著”的是HPV16和HPV18型,它们占了将近70%的宫颈癌病例。
一旦被盯上,它们就像是细胞里的“黑客”,悄悄篡改指令,让正常细胞慢慢异变,最后走向癌变。
它从不咆哮,却能要命。
宫颈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些人觉得自己没什么事,就懒得体检,直到身体开始报警:腹痛、出血、异味……结果一查,已经是晚期。
明明是癌症里最容易预防的一种,却偏偏成了“女性杀手”前三名。
这不是医学的悲哀,是认知的悲哀。
“我干净,所以我不需要打疫苗。”
——这是最大误区。
宫颈癌疫苗,也叫HPV疫苗,是目前唯一能预防癌症的疫苗。
它的出现,本该是女性健康的一场革命,结果却因为误解和偏见,被拦在了很多人的门外。
很多人觉得,只有“乱交”的人才需要打疫苗;还有人说,结了婚、过了年龄就没必要打了;甚至有父母认为,给女儿打疫苗是在“暗示她可以早恋”。
这些全是误区。
打HPV疫苗,和你有没有性生活无关,和你“洁不洁身”也无关。它是一种“先下手为强”的策略,越早打越好,最好在接触病毒之前就建立免疫屏障。
国家推荐9到45岁的女性都可以接种,尤其是9到14岁的女孩,是黄金接种年龄段。
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000万人接种HPV疫苗,但这只占适龄女性的不到10%。
很多人宁可花几万块买护肤品、买包包,也不愿意花几百块打一针疫苗。
一次感染,不可逆的代价
HPV感染后,大部分人可以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但有一部分人,病毒会顽固地“赖着不走”,在体内潜伏、变异,十几年后悄悄变成癌。
就像一个“白眼狼”室友,刚住进来时和和气气,时间一久开始搞破坏,最后连房子都拆了。
而这场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
她们不是个例,是我们身边的“她”
34岁女博士不是唯一。还有27岁的护士,28岁的主播,30岁的全职妈妈……她们都曾相信自己足够健康,足够“干净”,不可能被病毒盯上。
可最终,她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每一个倒下的人背后,都是一段关于忽视与误判的故事。
我们能做什么?
就像给手机装杀毒软件一样,我们也能为身体“装一层防火墙”。
第一步,打疫苗。
无论你几岁,只要在推荐年龄段内,尽早去打,哪怕已经有过性生活,只要没有持续感染高危型,也依然有保护意义。
第二步,定期筛查。
25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三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
检查方式简单,花不了多少时间,但可以救命。
第三步,不要羞于谈健康。
宫颈癌不是“见不得光”的病,它不是谁的错,也不是“肮脏”的结果。
它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和每个人有关。
宫颈癌,它不是“你不乱来就不会得”的病。它是那个你不注意,它就偷偷摸进来的“安静杀手”。
它不看你学历,不看你收入,不看你是否“干净”。它只看你,有没有防备。
我们总以为,死亡只会降临在“别人”身上,但很多时候,那个“别人”就是我们自己。
她是34岁的女博士,是我们身边那个拼命努力、每天熬夜写论文的同事,也可能是你,是我,是任何一个以为“自己不会得”的普通人。
不要让“洁身自爱”成为你拒绝疫苗和筛查的理由。
因为病毒不讲道理,也不听你解释。
它摧毁你——真的,只需要一次。
生活建议清单
· 定一个健康提醒闹钟,每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
· 和家人、朋友普及HPV疫苗知识,别让“误区”继续害人
· 若经济条件允许,为女儿提前预约HPV疫苗接种
· 别让“怕尴尬”成为你逃避体检的借口,医生早就见怪不怪了
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那宫颈癌就是那个你以为打其实只要提前装备好就能轻松通关的“隐藏Boss”。
别等“GameOver”才后悔没打疫苗,没体检,没把自己当回事。
下一次你打开朋友圈,看到某个熟人的离世消息时,别再只会感慨一句“她怎么会得癌?”——而是行动起来,查一查自己有没有做过筛查,问问身边人有没有打疫苗。
有人说,生命里最遗憾的不是错误,而是错过。请别再错过这一次能救命的机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解小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