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叮——"清晨六点的夏塘老街,张氏麻饼坊的铜秤砣撞上青石板,惊醒了沉睡的芝麻香。第五代传人张衡正将百年老方子细细称量:七分麦香、三分糖霜、一钱月光——最后这句是耒阳人代代相传的浪漫,说的其实是麻饼里那份触手生温的人情。
"叮——"
清晨六点的夏塘老街,张氏麻饼坊的铜秤砣撞上青石板,惊醒了沉睡的芝麻香。第五代传人张衡正将百年老方子细细称量:七分麦香、三分糖霜、一钱月光——最后这句是耒阳人代代相传的浪漫,说的其实是麻饼里那份触手生温的人情。
翻开泛黄的镇志,"夏塘"二字竟藏着一段江湖传说。光绪年间落难湖北的船工老张,用半块救命麻饼叩开时空隧道,将长江畔的善意揉成面团带回湘南。而今穿行麻饼街,每扇木门后都有张家后人系着靛蓝围裙,让百年炉火在铁鏊上生生不息。
"面团要揉出绸缎光,秘诀在掌根这道月牙痕。"34岁的张衡摊开布满老茧的手,掌纹里叠印着祖辈的温度。他身后,八旬祖父仍守着祖传炭炉,火钳翻动间,芝麻在饼面炸开细密的金花。老式算盘珠响与手机接单提示音此起彼伏,百年工坊正上演着奇妙的时空二重奏。
中秋前夜,我们见证了麻饼的诞生仪式。糖浆如琥珀流淌,与菜籽油在陶瓮中缠绵出丝绸质感。张母掐馅的手势像在缔结契约,每个30克的圆团都封印着等量的祝福。最惊艳的是"天女散花"绝技——饼胚在竹筛里腾跃翻飞,瞬间披上星辰织就的芝麻袍。
"从前麻饼大如满月,现在改成掌心尺寸。"张衡举起改良版小麻饼,月光穿透饼心的红印,在墙上映出"囍"字光影。这个曾随国营食品厂辉煌的古老技艺,如今借电商翅膀飞向四方,直播间里三万网友屏息观看芝麻爆香的刹那,弹幕齐刷:"这才是真正的国潮!"
暮色中,老街成了露天博物馆。银发阿婆用缺牙的嘴品味童年,新婚夫妇交换着印"囍"的定情信物,孩童举着麻饼当望远镜窥探月亮。张衡三岁的儿子踮脚偷吃饼馅,尚不知自己正吮吸着五代人的光阴。
当最后炉炭火渐熄,耒水河面漂来零星光点——原是放河灯的乡人,将麻饼碎屑撒作星子。这传承百年的团圆密码,就这样顺着江水,流向更远的江湖。
来源:耒阳社区